今天下午,努比亞阿爾法在北京發布了,正式宣告了「腕機」這一新物種的誕生。柔性玻璃、創新交互、健康監測……阿爾法看上去很美。不過,每當一個新事物誕生,消費者們首先會思考的是:這出道小生是實幹家,還是偶像派?

同時趕上eSIM卡和柔性屏雙風口,阿爾法未來可期?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出現一直以來都是手機廠商的一大隱患,比手機更具便捷性的穿戴設備將會成為取代智能手機的全新產品形態似乎是早晚的事。但是,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卻比手機廠商們所預想的要佛系的多,目前,絕大多數可穿戴設備還沒有逃脫智能手機掌心之外:不管是智能耳機、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錶,依賴於手機APP的管控和連接都讓穿戴設備只能作為智能手機的延伸物而存在,讓手機廠商們稍覺安心。但是隨著eSIM卡在全國範圍內開通,穿戴設備離「自立門戶」又近了一步,而穿戴設備中的智能手錶,有可能是eSIM卡時代最早獲益的智能設備。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台,同比增長28.5%。其中,成人智能手錶市場出貨量654萬台,同比增長37.8%。智能手錶市場回暖的背後,是對於健康領域的主攻同消費者訴求的契合,但是交互性弱、通信能力不完善等也成為智能手錶進一步攻城略地的首道壁壘。努比亞阿爾法想要嘗試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利用柔性屏的物理屬性讓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聯姻」——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機同時兼顧了智能手機的交互能力和智能手錶的便攜性。

「新物種」難敵基因缺陷,阿爾法還有進步空間

造成今天人人都離不開智能手機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手機已經跳脫出通信工具的本職,通過社交、支付、娛樂等功能的實現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腕機的出現,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將智能手機這一媒介以穿戴的方式成為人體更完美的延伸。

在融合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兩者優勢方面,努比亞阿爾法有過人之處,它不僅可以像智能手機一樣正常實現通訊、拍照、視頻、支付、導航等功能,還具備心率監測、運動監測等穿戴設備所具備的私人數據收集分析優勢。同時,努比亞阿爾法所主打的賣點也有眾多亮眼之處。如腕機所搭載的凌空交互操作系統α OS,可以實現上下左右隔空滑動即可控制屏幕進行操作,聽起來炫酷十足。但是隨之而來的疑問點也很多:比如懸空觸控是否能夠避開操作反應慢、精準度低以及誤判等等可以預見的弊端?同時,雖然可以和手機一樣實現拍照、看視頻等諸多功能,但是受限於4英寸的屏幕,想要達到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水平還是差了些,想要完全取代手機,目前來看不太可能。而且,智能手錶被詬病的弊端,努比亞阿爾法也一併繼承了,比如續航。

論創新能力,努比亞算得上是優等生,從首創全網通、無邊框到打造新物種「腕機」,努比亞一直都是站在黑科技應用前端的弄潮兒,但是這位「手機界的汪峰」卻也一直面臨上頭條難於上青天的尷尬境地——就是折騰不起來。客觀來看,作為穿戴設備、柔性屏、eSIM等一眾熱詞的收割機,努比亞阿爾法這次熱點蹭得滿分,搭載著新時代的風口,努比亞另闢蹊徑開闢的新物種,能不能實現鹹魚翻身呢?這還要看作為消費者的你會不會為它買單?

文/竹書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