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稱物以稀爲貴,在手機屏幕動輒就超 6 英寸的如今,不少人又念起了小尺寸手機的好。

爲了迎合各大消費羣體的喜好,一向對細分市場有着敏感嗅覺的小米在 2018 年發佈了自家的首款“小屏旗艦”小米 8 SE,而“SE”的後綴命名方式顯然也是從 iPhone SE 身上獲得的“靈感”。邁進 2019 年後,小米如期發佈了自家的最新年度旗艦機型小米 9 ,此外似乎嚐到甜頭之後的小米也迭代更新了自家的小屏旗艦。

這款 “小屏旗艦可不小

與其稱小米 9 SE 主打小屏,還不如把它理解爲一款保證握感而犧牲屏幕可視面積的機型。得益於全面屏的加入,小米 9 SE 的屏幕尺寸事實上達到了 5.97 英寸,四捨五入就是 6 英寸了。

能自稱小屏旗艦,體積的把控自然也要把握好“度”。因此我嘗試把兩年前的小米 6 與小米 9 SE 擺放在一起,可以發現這兩款機型的體積事實上是相差無幾的。

儘管小米 9 SE 的屏幕可視面積提升顯著,可是屏幕尺寸是根據對角線計算的,19.5:9 的屏幕比例在更多是縱向的尺寸變長,而橫向的提升幅度卻是比較有限,導致畫面放大效果上無法與同尺寸的 16:9 屏幕相媲美,所以在全面屏時代搭載了 5.97 英寸屏幕的小米 9 SE 看起來依然顯小。

看起來顯小而已,實際上搭載了 5.97 英寸的三星 AMOLED 屏幕的小米 9 SE 在應對電子書、電影、遊戲、微博這些日常的體驗中也是 OK 的,假如實在嫌棄小米 9 SE 的屏幕字體太小,那麼用戶也可以通過更改字體大小調整到自己合適的顯示效果。

當然,對於有老花眼的中老年人而言,純粹的字體大小調節未必可以解決根源性問題,在選購時就應該儘可能選擇其它屏幕物理尺寸更大的機型,畢竟小米 9 SE 的設計初衷是爲了兼顧單手握持體驗而生的。

小米 9 SE 與小米 9 除了屏幕尺寸上的差異,前者屏幕玻璃面板選用了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而後者則是更高級的康寧第六代大猩猩,小米 9 SE 的耐刮性會略遜色一籌。兩款機型看似外觀相似,實則硬件的選料上卻存在差異,再次充分體現了一分價錢一分貨,是從古至今的真理。

除了90.47% 超高屏佔比,這次小米 9 SE還全系標配了屏幕指紋。屏幕指紋從 2018 年初正式面向消費市場迄今,各大指紋芯片和指紋模塊供應商們已經的工藝把控已經日漸成熟,無論是解鎖速度還是模塊的隱藏能力,屏幕指紋的體驗均有了明顯提升,小米 9 SE 也不例外。搭載了鏡頭式光學指紋模組的小米 9 SE 即使在手指沾水後出現一定概率的解鎖失敗,可是在強光和皮膚乾燥的情況下它的解鎖成功率有所提升。

可與傳統後置指紋的小米 MIX 2S 相比較,其仍存在一定的體驗上的差距,尤其解鎖速度。對於續航不是特別敏感的用戶,我是更傾向於默認開啓人臉識別解鎖功能進行搭配使用,這樣就沒必要過於糾結小米 9 SE 的解鎖效率啦。

小屏之光的擔子不好挑

除了兼顧單手握持,事實上小米 9 SE 還有不少值得稱讚的亮點。這不,小米 9 SE 頭上還頂着全球首發驍龍 712 平臺的光環,其性能表現相比前輩產品驍龍 710 提升了 10%,快充技術也從 QC4 升級爲 QC4+,並且最高支持六顆攝像頭。不難發現高通驍龍 712 平臺的面世,是迎合 2019 年中端機型功能升級而做的伏筆。

爲了讓大家更充分地感受到驍龍 712 的性能表現,我們又搬出跑分工具進行一場簡單的 PK環節。通過安兔兔可以實測出驍龍 712 僅僅在 GPU 的運算能力上險勝驍龍 675 一籌,可不能否認驍龍 712 均衡的表現比後者更適合於運行大型的遊戲。

雖然話這麼說,可使用這款機型上手中高畫質(畫質爲高清、幀數設置爲高)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時,開鏡幀數會有明顯的波動性下降,特別在煙霧彈充分釋放的場景下快跑幀數波動的情況越發嚴重。不僅僅是《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甚至在小米 9 SE 高畫質下暢玩《王者榮耀》也是一種奢望。

實測以上使用小米 9 SE 無法在最高的畫質下流暢運行《絕地求生》和《王者榮耀》,除非你願意降低畫質來實現更流暢性的遊戲體驗。不可否認的是驍龍 712 的實際遊戲體驗仍與高通上一代的旗艦驍龍 845 相差甚遠,與高通旗艦 SoC 驍龍 855 之間的差距就更懸殊了。相比驍龍 710 平臺,驍龍 712 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無法滿足用戶流暢地上手中大型手遊的需求。

相信到這裏,大家已經大概對驍龍 712 的表現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小米 9 SE 的拍照表現也是其亮點之一,接下來繼續針對這款機型的拍照表現進行探究。

高像素更像是甜蜜的謊言

這次延續的旗艦外形、首發了驍龍 712 平臺,還有搭載旗艦級的索尼 IMX 586 影像傳感器均是小米 9 SE 的必殺技之一。不過與小米 9 相比,除了主攝同樣採用了索尼 IMX 586 影像傳感器以外,小米 9 SE 的另外兩顆副攝像頭均有所差異,這一舉措無疑是爲了控制成本。

回到索尼 IMX 586 本身,它的傳感器單個像素點僅爲 0.8μm,然而經過索尼通過四合一的合成技術卻實現了 1.6μm 的大像素組合,使得像素點集光能力顯著提升,再搭配 1/2 英寸大底以兼顧畫面的純淨度。

主攝 1200 萬像素樣張:

得益於 IMX 586堆疊式傳感器1/2英寸的底子,小米 9 SE 的廣角主攝成像表現不俗,畫面細節保留豐富,整體的噪點控制表現出色,除非是非常苛刻的弱光環境,否則這款攝像頭均可以表現出讓我滿意的畫質表現。鑑於小米 9 SE 與小米 9的主攝傳感器是一致的,所以這兩款機型的主攝表現相當,然而小米 9 SE 非旗艦機型,卻擁有旗艦級別手機的拍照表現,這難道不值得吹嗎?

1200 萬像素與 4800 萬像素的攝像頭細節對比:

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卻是骨感的。從小米 9 SE 的 4800 萬像素模式下拍攝的樣張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少驚喜,除了在參數上可以看到分辨率和照片文件大小的提升,它與 1200 玩像素模式下的成像表現並沒有顯著的進步。或許小米自己也覺得 4800 萬像素的實用性不如 1200 萬像素,所以小米 9 SE 的相機默認模式下輸出 1200 萬像素,4800 萬像素還需要費勁地從二級菜單才能開啓。

相比常規的雙攝方案,小米 9 SE 的三攝分別是 4800萬廣角鏡頭、800萬長焦鏡頭、1300萬超廣角鏡頭,可能受限於成本的控制,小米 9 SE 沒有采用小米 9 一致的三攝配置。

超廣角與主攝廣角鏡頭的對比效果樣張:

廣角鏡頭效果

廣角鏡頭效果

廣角鏡頭效果

廣角鏡頭效果

從樣張的成像效果而言,超廣角鏡頭在弱光環境下噪點的控制能力較差,邊緣的畸變情況也難以避免。在大部分情況下,主攝纔是最常用的鏡頭,而小米 9 SE 得益於索尼 IMX 586 影像傳感器的功勞,高像素的優勢可以帶來更強的畫面解析力。

超廣角攝像頭卻增加了整機拍照功能的可玩性,其次長焦鏡頭的成像質量尚可,主攝廣角像頭效果最佳。如果你是廣角迷,那就要充分認識到小米 9 的超廣角鏡頭相比小米 9 SE會更勝一籌就是了。

簡單概述索尼 IMX 586 傳感器的優勢: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高像素的才能被完全發揮出來;

在弱光的環境下,四合一像素技術有助於提升畫面的成像效果。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搭載的索尼 IMX 586 4800 萬高像素特性,實際上是爲了能拍攝出更好的 1200 萬像素而鋪墊的。

除了靜態照片的拍攝表現,小米 9 SE 的果凍效應尤其嚴重,這是影響處理芯片跟不上高頻物理運動所導致的,意味着在使用它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時會更容易出現畫面扭曲,或者對拍攝者的手持穩定性要求更高,否則也會出現畫面變形的情況,這取決於高頻運動和掃描快門兩者是否足夠協調,反正畫面的穩定性問題在它身上是個考驗。

與小米 9 相比,小米9 SE 雖然同樣採用了後置三攝配置,除了主攝得益於搭載索尼 IMX 586 傳感器從而保證了成像表現,其餘兩個攝像頭在成像畫質上均無法與小米 9 相媲美,特別是超廣角的畫質表現出銳度不足的問題,也充分感受到了小米 9 SE 受限於機型定價而不得不作出妥協。

同段位性能最強

小米 9 SE 被小米自稱爲“小屏旗艦”,事實與真正的小米 9 旗艦機型在機身工藝和硬件堆砌差距還是相當顯著,這不僅是機身尺寸上的差異。

我們充分認識到小米 9 SE 的中端定位與小米 9 的高端定位不成對等關係,可它與小米明星機型小米 9 擁有相似的外觀設計和相同的主攝,還有更低廉的售價和更棒的單手握持體驗,使得不少人會在這兩款機型中搖擺不定,甚至會有消費者在買不到小米 9 的情況下會有部分消費者轉而選購小米 9 SE,起到分擔小米 9 銷量壓力的作用。

總而言之,憑藉驍龍 712 平臺與索尼 IMX 586 相機傳感器兩大硬件優勢,使得這款機型在滿足大部分程序的流暢運行的同時,也能兼備拍照的成像效果。華爲暢享 9 Plus、vivo Z3i、聯想 Z5 Pro 在硬件上顯然都不及小米 9 SE 耀眼,其在 1999 元價位段的硬件優勢相當顯著。

雖然小米稱其爲“小屏旗艦”,事實上它真的是同級別尺寸中最旗艦的機型嗎?我看未必,畢竟與其相近尺寸的機型,例如三星 Galaxy S10e、iPhone XR、iPhone X 等機型,它們的 SoC綜合實力均領先於小米 9 SE。在脫掉“小屏旗艦”這件外衣之後的小米 9 SE,事實上仍然是一部極具性價比的機型。

因爲討巧的外觀設計、屏下指紋,還有不俗的和相機傳感器,均是小米 9 SE 在中端機型中脫穎而出的產品競爭力。然而對於真正需要小屏旗艦的消費者,也許不會選購小米 9 SE,而是選擇其它廠商更強配置的產品。小米一直想將其包裝成次旗艦的產品,力求在細分的小屏中端市場中分一杯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