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不斷測試,紗罩燈終於重新點燃。(航港局提供)

2018-08-03 18:08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具百年歷史的紗罩白熱燈,點燈技術隨著時間遺失,交通部航港局經過1年多努力,遍訪多名燈塔主任、找尋歷史書冊等資料,不斷測試及校正後,日前終於重新點燃。航港局表示,完整復光過程,將展示於基隆燈塔文物館中,民眾可預約前往參觀,從老燈器看百年航海故事;下週一晚上7點,也將於「航港風情話」臉書粉絲團,直播紗罩燈復刻發光過程。

19世紀發明的紗罩白熱燈,主要從法國巴比埃、英國張氏兩大世紀工廠生產,早年從國外進口後,曾用於馬祖東引、烏坵、東椗、東莒島、東吉嶼、彭佳嶼等離島燈塔,但隨著科技進步、電力普及,逐漸被乙炔燈及鎢絲燈取代。民國82年彭佳嶼卸下最後一座後,紗罩白熱燈具就走入歷史,點燈技術也隨之消失,面臨傳統文化失傳的尷尬情況。

紗罩白熱燈相較於傳統煤油燈,光源飽足、異常明亮,航港局表示,紗罩白熱燈發光原理,是將空氣壓力跟煤油完整結合,從液化變汽化完全燃燒;不過隨著紗罩白熱燈走入歷史,煤油桶跟儲氣桶如何完美結合、燈頭如何組裝及擺放都已失傳。航港局表示,因為當時留下的資料,都沒有紗罩白熱燈現場完整照片,只能從史料、維護手冊中找尋簡圖等資料,並請燈塔耆老看看圖中的物品是哪些,在經過多次測試、校正,終於重新點亮紗罩白熱燈。

去年3月1日成立的燈塔博物館,附近有白米甕砲台、仙洞巖等景點,可結合博物館規劃一日旅遊行程。航港局表示,燈塔文物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五上班時間,參觀須事先提出預約申請。

  • 紗罩燈使用氣化管,需使用鋼刷及煤油清除內部積碳。(航港局提供)

    紗罩燈使用氣化管,需使用鋼刷及煤油清除內部積碳。(航港局提供)

  • 紗罩燈器內部結構,航港局經不斷測試後成功組裝。(航港局提供)

    紗罩燈器內部結構,航港局經不斷測試後成功組裝。(航港局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