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能夠心中很柔軟,同時外表卻有著用高貴形成的保護牆?

 

這本書已經出版三年左右,

本來已經忘了這本書了,

因緣際會又打開了書扉,

兩個不同的生命,

一樣對世俗的批判和不皈依,

一樣選擇藏匿自我,

用大家慣用的規則在這世界遊走,

門房荷妮是這本書的主角,

她是個看門的,

但是卻熟悉俄國的托爾斯泰,熟悉靜物畫,熟悉莫札特的音樂,熟悉哲學的邏輯推演,熟悉階級和收入應該在一個身上表現的型態。

以上,我全都不了解。

這個社會很有趣,

能精確掌握語言的人,擁有最大的權利;

最能把原始本能發揮出來的人,最被當成野蠻人。

 

看一本書就像爬一座山,

這本書的中段讓我爬得有點辛苦,

但等我終於登頂的時候,

我有一種很深,很深的痛。

每個人孤單的來到這個世界,

希望尋找一個相同孤單頻率的靈魂,

可是當荷妮終於找到的時候,

一切就結束了。

一如往常,

她被工作制約的生理時鐘帶向馬路,

如果她不柔軟的對流浪漢心生憐憫,

她的茶花也不會殞落。

 

第35章,〈我的茶花〉

我第一次看書看到流眼淚,

一種隔了一天想到還是會惋惜的熱淚盈眶。

怎麼會就這樣結束了?

難怪荷妮的一生在她眼前一幕幕的重播的時候她也覺得好笑。

這是一種說不出的吶喊,

連我都會不禁一直問為什麼?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

我會不會也覺得好笑?

一個輻合點,

兩條終於交疊的拋物線,

在這短暫的切點過後,

分道揚鑣。

為什麼?

 

為什麼辛苦付出勞力的人所繳的稅要供給上流社會的人去寫些對這個社會沒有任何實質幫助的論文?

然後上流階級就可以繼續複製這個模式讓後代也享受這樣的不平等的所得重分配?

這些人的論文是在門房擦拭了一整天的黃銅樓梯扶手,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所得,

透過不公平的社會結構,

發表成沒幾個人讀得懂得閣樓垃圾。

 

在一個人隱藏自己一生之後,

當她終於勇敢表現她的優雅之際,

卻像被開玩笑似的奪去了她的生命。

但我想,

荷妮心中是欣喜的。

至少,

在她回憶這一幕幕的時候,

她想到的,

都是她脫掉低俗的保護色後,

所展現的─真實的高雅。

 

希望大家都能讀這本好書。

你會體會我所說的悲傷是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