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牛要賣五千元,五千元要賣一隻牛,多娜多娜多娜多娜,多娜多娜多娜多娜呦!孩提時期曾經聽過的一首民謠從記憶底處浮起。當時對歌謠的背景並不清楚,叨唸著賣頭牛應該是一件快樂的買賣交易,怎麼孩子唱起來這麼悲傷且滿懷不捨?但因為喜歡她的旋律,就這麼給記了起來。
2007年九月,有機會走訪東歐的貧窮國家,聽著當地家庭述說著當年因為氣候乾旱、牛隻沒了草料,眼看家裡最後的一頭牛被迫面臨拿到市場宰賣的心痛與心酸。原來,牛隻在這些地方不單只是一隻牲畜,也是長期缺乏均衡營養的兒童補給品,代表了成長的希望。孩子們會給牛隻取名字,樂於餵養牠、照顧牠,而牠也忠實地以牛奶來回報,是一家不可獲缺的食物來源與主要財產。

今年九月,同樣又來到亞洲的貧窮國家柬埔寨,在吳哥窟的每個觀光景點,隨處可看到拿著風景明信片、圍巾、書冊和飲料的孩子們迎面湧來兜售手中的物品。「姐姐,買一個,一塊錢!」孩子們此起彼落的叫賣聲,不僅又想起了這首民謠歌聲中的無奈與滄桑。雖然賣的不是牛,卻也是艱苦生活中的掙扎與現實,賣的出去,這一餐也才有著落。

和同行的朋友有個默契,一塊錢美金買每一套明信片或一堆的竹製手鐲,實在很便宜,不要為台幣幾塊錢在那裡跟孩子殺價了。後來在回台灣的機場裡有機會和當地的台商聊天,才知道當地工人一個月工資65塊美金,不過是比全球貧窮人口每天收入不足二美元、還多那麼一點點。很慶幸自己沒有跟兜售商品的孩子們討價還價,不過……當跟當地成人小販殺起價來,可不是這麼好說話喔!基本上,還是「賤」性難改。哈!

來到吳哥窟之前,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上網搜尋資料,所幸同遊的友人有詳細的資訊,包括從機場可以包車尋找民宿,車資約在美金二十五元左右,可以住在法國殖民時代的建築民宿裡,費用差不多在二十美金之間,當然中央市場也是觀光客必遊必殺價購物的地方;果真,每個計畫都如友人所說,真是一個自助旅行的好伙伴。

只是,來到吳哥窟這有名的世界八大古蹟之一,可以想像千年遺址除了石頭,毀不去燒不壞的,也只剩下石頭了。未料,另一個同行的人竟語出驚人的問道:「這裡除了黑色石頭,還能看什麼?」

不過也對,除了石頭應該還有些什麼吧?一對走在石頭階梯上的母子、一對躲在石頭間的姊弟、一個在牆垣旁畫畫的男士,就成了鏡頭追逐的目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