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開始,每年 3 月的最後一週被定爲我國的“麻醉周”。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我國大部分的醫院都展開了以“敬畏生命,關注麻醉”爲主題的麻醉周宣傳活動。

看着鋪天蓋地的活動宣傳,我腦海中裏突然想到了 2017 年 8 月份發生的“榆林產婦跳樓事件”。

2017 年 8 月 31 日 晚上八點左右,在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院區婦產科一名孕婦從 5 樓分娩中心墜下,醫護人員及時予以搶救,但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身亡。

產婦家屬和醫院各執一詞,究竟當時到底是誰在拒絕產婦一再剖宮產的要求現在也不得而知。而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產婦因爲生產期間疼痛煩躁不安,情緒失控跳樓自殺。

兩條生命一瞬間就沒了,但是這樣的事情還是層出不窮……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

我們熟知的英國醫學臨牀上疼痛程度分級是 0-10 分。

0-3 分是輕度疼痛;

4-6 分是中度疼痛;

7 分以上爲重度疼痛;

10 分則是你能想得到的最劇烈的痛感。

然而,我們能想象得到的疼痛都比不上分娩疼痛。分娩疼痛並不包括在這 0-10 分裏,分娩疼痛是可怕的 12 級。

當然,這裏還要考慮每個人對待疼痛的敏感度問題。但是,我國的一項調查研究表示,只有 6% 產婦對於分娩疼痛的感覺是輕微疼痛。50% 的產婦認爲有明顯疼痛但還是可以忍受,有 40% 的產婦表示分娩疼痛簡直是痛不欲生、不能忍受絲毫。

數字看起來冷冰冰,沒有體驗過的人永遠不知道這 12 級的疼痛究竟有多疼。

風涼話說來就來了:

在 Quora上也有人提問:“男人怎麼才能理解女人承受了多少痛苦?”(How could men empathize as to how much pain women endure when they are giving birth?)

爲了證明“你們女人真的是在誇大生孩子的疼痛”,幾位男士分別體驗了女性分娩時“誇大的疼痛感”。

體驗開始之前,醫生給他們詳細解釋了一下體驗過程,然後在他們的腹部、腰背進行 1 個小時的電極刺激,用來模擬女性分娩時的鎮痛感。

分娩初期疼痛大概 2-3 分左右

隨着子宮收縮強度逐漸增強,痛感開始升級。體驗的男士們開始倒吸冷氣了......

這種痛感已經到頭了吧,強忍着問醫生,才知道這連一半的痛感都沒有達到。

即將開始加強痛感等級的時候,除了尖叫,還是尖叫......體驗還沒有到半個小時,兩個人已經貌似失了心智,開始求饒。

我們再看看妻子的反應,emmm......這種“感同身受”可以多來幾次。

經歷了一場死去活來的疼痛體驗之後,兩位男士終於明白了這種疼痛真的不是誰都能忍受的。

從“痛不欲生”到“無痛分娩”

電流接通的那一瞬間,體驗的男同胞們堅持不到 10 分鐘就無法忍受,要求停止。然而真正的產婦卻要忍受這種疼痛幾小時,甚至數天。

在電影《生門》中,產科女醫生毛豔紅自己的生產經歷讓她“死了的心都有”。

產前陣痛長達六個半小時,宮頸口才開了一指,平時鼓勵產婦順產的她,在這種疼痛的折磨下,對她的主刀醫生說,她寧願少活一年,也要到打針。

就是“打針”這兩個字,又一次引起了產婦家屬和醫生的注意。這個“針”就是無痛分娩的麻醉針。

生產陣痛帶給產婦的痛苦本應該是可以儘量減輕甚至避免的。

無痛分娩,或者更準確的說分娩鎮痛(硬膜外麻醉技術 Epidural Anesthesia),就是用麻醉等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

在美國無痛分娩實施的比例大概爲 85% ,英國是 98% ,加拿大是 86% 。儘管我國早在 1963 年就開始了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的研究,但實施無痛分娩的比例不超過 10% 。

相對歐美國家的無痛分娩的推廣率高達 80% 以上,無痛分娩在我國普及率如此之低和我們對它的認知不足有很大關係。

因爲對無痛分娩知之甚少,存在不少誤解。有很多人認爲這種方法對胎兒不好,擔心麻藥的注入會影響胎兒的健康。

其實這是一個早就被闢謠的謠言。

除了認知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有麻醉醫師資源不足。

在我國的臨牀醫療體系內,長期存在着對麻醉師的忽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曲元介紹說,麻醉科在醫院處於輔助地位,在我國的絕大多數公立醫院,產科沒有麻醉醫師編制。

無痛分娩推廣難也有一部分來自某些醫院產科的阻力。——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曲元

以北京爲例,在醫院順產 1900 元,剖腹產 3700 元。在產科並不盈利的狀態下再去推廣根本沒有任何利潤的無痛分娩,也是這項技術難以在我國推廣的客觀原因。

李銀河老師曾說過:“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爲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種生育文明。”

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承受的痛苦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感同身受的,但我們現在面對的因爲生產觀念或者醫療資源不平均而產生的種種問題並不是束手無策。

有可行的辦法(無痛分娩)就要盡力去實行,並且國家也要完善法規政策,將女性最基本、最獨有的生育權利交給女性,在女性還沒有被疼痛徹底侵蝕喪失意識之前,讓生產女性自己決定分娩方式;或有專業醫生評估產婦身體條件決定之後的分娩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認定只有產婦家屬簽字才能實施麻醉等等。

由“痛不欲生”變成“無痛分娩”,可能是每一個準備分娩的女性最渴望的事情。儘管這種期待可能還會面臨着醫療技術、經濟能力以及生育觀念等多重障礙,但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關心產婦的權益,去認識無痛分娩的科學原理,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產婦可以從生產疼痛中解脫出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