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佈新年號“令和”。

今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佈新年號爲“令和”,新年號自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據介紹,日本新年號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引用的相關詩句爲“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據稱這是日本首次從本國古籍中確定新年號,以此來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而以往日本實行的247個年號都源自中國古籍。

日本自稱“令和”源自《萬葉集》。

日本新年號“令和”在表面看來似乎真是取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似乎真擺脫了中國文化的影響。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日本文化作爲中國文化的分支,是在中國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文化,是東方文化的組成部分,雖然現在的日本已成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要想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似乎不那麼容易,這次,日本公佈的新年號“令和”,雖然自稱源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但是,令日本方面沒有想到的是,雖然《萬葉集》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但是,和中國《詩經》比較起來,那在時間上相差有近2000年,《詩經》收集的是中國西周到春秋中葉的詩歌,那是從公元前11世紀開始的,而《萬葉集》主要收集的是公元八世紀時期的日本詩歌,所以,日本出現在《萬葉集》中的詩歌無可避免的要受中國古代詩歌的影響,這不,這次日本公佈的新年號,雖然表面看來是源自日本的《萬葉集》,而且似乎有理有據,似乎真的擺脫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但令日本尷尬的是,日本新年號依然能夠在中國的古籍中找到依據,而且要比《萬葉集》中的相關詩句同樣要早很多年,大概至少要早600年以上,可以說日本新年號依然源自中國古籍。這本古籍就是東漢末年最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張衡寫的著名詩賦《歸田賦》,對,著名的渾天儀、地動儀就是他發明的。

張衡〈歸田賦〉中早就有“令和”出處。

今天上午,當日本公佈新年號時,小編心裏就一震,這個年號在哪裏看到過,而且在印象中就在前幾天還閱讀過,看日本方面的解釋出處“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時,小編不自覺的念出了“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這一句詩句來,馬上想到前幾天小編正好閱讀過的張衡一篇文章中正好有類似的詩句,而且這篇書籍正好擺在小編的書架上,馬上回家翻看,果不其然,在張衡的《歸田賦》找到了這一句,小編不自覺的吟誦起來: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而且小編髮現,日本詩歌中出現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與“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意境類似,可以想象,在張衡寫完《歸田賦》之後,這篇賦在日本很有影響,日本的這首詩歌應該受了張衡《歸田賦》的影響,甚至於就是張衡這首《歸田賦》的翻版。所以說日本新年號與其說是源自日本的《萬葉集》,不如說是源自中國東漢文學家張衡的《歸田賦》更確切。

其實,日本要想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可能的,因爲日本文化就是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實行的年號從公元645年開始,當時第一個年號叫“大化”,其年號就是受中國封建時代年號的影響,就是對中國封建時代年號的一種複製而已,而且據統計,在其已實行的247個年號中,至少有三個年號就與中國封建時代的年號一致,實行的年號制都源自中國文化,而且其文字就是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甚至現在還有許多日本文字就是中國的文字,中國人即使不懂日本文字,那至少也能認識大多數,而且意思也類似,所以,日本要想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只能說是一廂情願,從這次日本下定決心要將年號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來看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爲日本古籍中有內容,在中國古籍中同樣能夠找到,而且遠比日本古籍要早許多。看來日本聲稱的新年號與中國無關只是愚人節的一個笑話而已,難怪日本要選在4月1日公佈,就是怕自己尷尬,這樣可以有進有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