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製液體的技巧

配製液體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藥液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2 .排氣的技巧

排氣時把滴壺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上舉,使滴壺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當液體流入滴壺1/3時關緊調節器放下手中輸液管,待滴壺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滴壺裡的液面後,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滴壺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藥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滴壺下關緊,排氣成功。

3 選血管的技巧

(1).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或足,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血管有分*應在血管下0.5 cm處進針,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後稍放平針頭,當針尖已壓住血管時針體角度再稍抬高25°快穩刺入血管,見回血後放平針體再徐徐進入少許,用4條膠布固定。

(2).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藥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在臨床上經過上千例逆行輸液觀察,未見局部腫脹及其他不良反應。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輸液過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發生變化,根據臨床實踐發現有以下原因:(1)由於開始穿刺時針斜面與血管壁相貼,當時滴速不快,輸液中因患者體位變化使針頭斜面離開血管壁,結果自行變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常出現滴速調節器失控。一般根據藥物理化性質和治療要求調節滴速,輸入對血管刺激較強藥物應適當減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適合治療要求又盡量減少藥物刺激對血管的損害,使患者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和相對舒適感受中輸液。絕大多數患者輸液時希望儘快滴完,特別是臨近吃飯或需大小便時其心理更迫切,此時患者常自行或請求護士將滴速調快,為避免發生意外,護士必須勤巡視勤觀察,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滴速加快會使循環血容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心肺負擔加重,易導致心衰和肺水腫。

5 更換液體的技巧

更換液體時如液體瓶內加入其他藥物,其壓力與大氣壓接近或大於大氣壓,應先將瓶口向上,插輸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氣後再倒掛在上輸液架上。這樣可避免液體由通氣管流出減少藥物治療量而影響治療。掌握更換液體技巧,可避免造成藥物浪費和預防滴管內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氣進入靜脈,給患者造成空氣栓塞的隱患。

6 拔針的技巧

最佳拔針時間是在滴壺內液體滴完,輸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顯減慢或停止時。

(1).傳統拔針法 用棉簽按壓針眼處拔針,這種拔針方法的不足之處是:(1)會使針尖兩側對血管壁產生切割力,血管損傷可釋放致痛因子。(2)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現血腫,不利於下次穿刺。

(2).無痛拔針法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壓針這一條膠布不分離,快速拔針後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針眼。由於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針尖刺入血管針眼要比皮膚肉眼所見針眼高0.2~1.5 cm,為了止血,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覆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 2~3 min,最佳按壓時間為3~6 min;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藥物者需按壓15 min以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