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日語,韓語,越南語


2018年12月又Duolingo上自學了一遍越南語【英→越】,說說體驗。

總體來說,學起來十分順暢。

如果一個人只會說漢語,估計越南語是最容易學的外語了。

1、雖然和漢語一樣有「量詞」,但其實是個壞消息。

歐洲的語言都沒有「量詞」的概念吧?好事兒啊,沒有就不會錯。

反觀越南語,由於是【英→越】課程且英文沒有量詞,故英譯越的時候容易忘寫,直接錯;

或者有時候不需要量詞而我卻加了,還是錯;

就算想起來用,也不一定能用對,就和幼兒園時候有的小朋友說「一頭錄音機」一樣。

於是只能是,搞不清的一律用cái(通用性類似於中文裡的「個」),較大概率能答對。

另外,雖然都是誤用,但「一個汽車」總比「一條汽車」順耳多了吧?

2、大量漢越字可以結合上下文蒙對,並且可以舉一反三,由簡入難。

比如chu?n b?=準備,發音差不多,比較好蒙。

下次再遇到個thi?t b?的時候,雖然第一個字有點怪,但因為第二個字大概率還是「備」,所以,還是能蒙出來應為「設備」。

3、雖然和漢語不是一個語系的,但是語法理解起來真心無難度。

比如同漢語一樣,都動詞沒有變位,也都沒有「格」的概念。

所以絕大多數句子的英越互譯時,漢語都能充當一個非常好的中間媒介。中國人學習越南語,先天優勢巨大。

例如,t?i ?n = 我吃;T?i ?? ?n r?i = 我已經吃了。

只需往句子裡頭另加幾個字就能改變時態,和漢語一樣,並且連加的位置都是一個套路。

5、越是後面的課程,越多高級辭彙,漢越字越來越多,對中國人越來越容易。

一開始的課程,雖然都是簡單句,卻多固有字,反而需要死記硬背難度大。

例子:H? phát tri?n m?t chi?n l??c ?? b?o v? nh?ng ??ng v?t.

= H? 發展 m?t 戰略 ?? 保衛 nh?ng 動物。

= (他們)發展(一個)戰略(以)保衛(複數)動物。

單靠漢越字已經能猜的八九不離十,剩下的幾個固有字又是最基礎的,後期不可能不認識,綜合來看就是毫無難度。

6、動詞和漢語一樣煩,容易用錯。

比如英語里,帽子衣服可用wear。

漢語就不能說「穿帽子」、「戴衣服」。

越南語同理,衣服帽子同樣是懟到身上,但動詞不同。

7、表示所屬關係時,和漢語異曲同工。完全可以理解越南人的腦洞。

漢語里,可以說「他爸、你家、我朋友」,但不能說「他貓、你車、我蘋果」。

越南語中, A c?a B = B的A。

漢語能省略「的」的情況,越南語通常也能省略"c?a";漢語里不能省的,越南語通常也不能。

8、雖然「日韓越」里都有來源於中文的辭彙,但同樣是蒙,越南語蒙起來最簡單(直接用漢字書寫的日文除外)。

因為越南文和漢語拼音,都用拉丁字母拼寫。故只要懂漢語拼音,就不存「徹底念不出來」的情況。按照漢語拼音強行念,發音也能大差不大。

反觀日韓,如果沒學過,那就是徹底不認識。就算某些「奇奇怪怪的符號」的發音,中國人一聽絕對能明白,奈何不知道怎麼念啊。

比如「????」,完全不會念吧?所以也不認識吧?用拉丁字母轉寫一下——

「dae han min gug」,這下可以強行念了,念做「呆寒民古」,這下認識了吧?

越南語的話,個人感覺,假設隨機抽取1000個來源於漢字的,兩個字以上的辭彙,讓一個完全沒接觸過越南語的中國人來辨識,估計也能蒙對至少300個。

9、唯一比較明顯的語法差異就是定語後置,但這個有什麼難?

比如,kính vi?n v?ng = 鏡+遠+望 = 望遠鏡 ;

Quan ??i gi?i phóng nhan dan Trung Qu?c = 軍隊 + 解放 +人民 +中國 =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有些專用名詞(十有八九來源於漢語),按理說也應該顛倒,但實際不顛倒。這個有可能會困擾別國學習者,比如:

x? h?i ch? ngh?a = 社會主義 = 意譯為「社會の主義」。

可是定語後置的話,為什麼不是「主義の社會」?

矯情!對於中國人,這也算事兒?不會自動腦補出正確的字序?

「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在中國人眼中,難道不是一個詞兒?

10、一些辭彙由於引進年代過於久遠,中國早已無人這麼用,故記憶理解之時需要腦洞。

比如,c?u nguy?n = 求願 = 祈禱 = pray

11、有些語法真是和漢語太像,但和英語大相徑庭。故英譯越時腦子轉不過來,錯到崩潰。

比如:每個人「都」喜歡我 = everyone likes me

這個「都」字,在漢語里缺失了就彆扭,在英語里無論如何體現不出來。

但越南語里,同樣結構的句子里也有這麼個零件兒。

非但在句中的位置也和漢語一樣;更絕的是,寫作「??u」,發音顯然類似於「都」。

所以如果是漢越互譯,肯定不會漏寫;越譯英也沒事,看到「??u」,認出並無視掉;英譯越的時候就完蛋了,回回漏,不長記性。

12、Duolingo的【英→越】課程的編輯經常弄些無厘頭的句子。

非常調皮,喜歡各種冷笑話 玩梗 諷刺VN當局 黑中國的句子往課程里加。

比如「你和地球一樣小」,答完後不禁懷疑自己是否看反了,反覆確認後方敢提交。

提交後可以看評論,果不其然一堆人留言評論吐槽出題人。

之前都忍了,只要句式正確就行,其他無視,一笑而過。

直到碰到下圖這個句子。感覺黑本朝黑的過分了,並且還是高端黑,忍不住貼出來。

看到第一個逗號就有不祥的預感,越看越像,看到最後,nothing後面居然是happens?

防和諧打碼

本科中文系研究生韓國國文系的我好像可以回答一下。

首先,我本身是很熱愛漢語和漢字的。音形義,樣樣都美(雖然語音這個東西各各國家的人見仁見智,但我們元輔音系統比較豐富這一點至少讓我們說外語不像日韓朋友口音那麼難懂)。而且我本科也是中文系(漢語國際教育)相關專業,對於漢語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而我的韓語是初中的時候買了一本《標準韓國語》自己學的。那時候只學了發音,也就是說我可以做到解析韓語的語音了。至於其和語義的聯結,就在我多年來看韓綜韓劇韓影的過程中積累起來了。以至於我在準備TOPIK的時候,還覺得這題怎麼這麼簡單……這裡還是要提一句,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方式雖然會比較自然,但是會比較耗時間,也會造成語法系統的不完整性。還是建議大家語法學習和廣泛接觸真實語音材料(就是綜藝裡面韓國人侃大山)相結合。

【以下是正文】

在自學韓語的過程中,我發現韓語也是一字一音節,這就使得一個漢字可以直接用一個韓語的諺文轉寫。例如: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而相對而言,日語則需要多個音節來表示一個漢字。韓語的這一特性讓我只需更改發音模式就可以直接把漢語轉化成韓語(前提是韓語中仍使用這些漢字詞)。

即使是查看標準韓語大辭典也可以做到看漢字知詞義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把韓語(漢字詞部分)當做一門新的語言,在背單詞的時候,我只需用韓語的發音系統轉寫我腦海中的漢語辭彙即可。因此我也得到了一個技能:看漢字轉音。即,我看到一個漢字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說出它在韓語裡面的發音。這在我看韓文學術論文的時候幫助非常大。

甚至在早年的學術期刊中保留有漢字詞全部使用漢字標記的做法

反過來,看到一個新的韓語單詞,如果我預判它是漢字詞,我依舊可以通過轉寫技能,將它轉化成漢字,從而輕鬆將它記住(即使現代漢語里並沒有這樣的辭彙)。

最後一點,就是韓語日語和粵方言閩方言類似,都有大量的存古——注意是存古——現象。因此對於類推古漢語的字音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我在韓國留學,反而有助於我在漢語音韻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是不是很驚喜!


看魯迅先生的文章,越來越覺得通順了。

「萬歳」彼らは、みな手を拍つて歓聲をあげた。

  この歓聲は、いつも一枚映すたびにあがつたものだつたが、私にとつては、このときの歓聲は、特別に耳を刺した。その後、中國へ帰つてからも、犯人の銃殺をのんきに見物している人々を見たが、彼らはきまつて、酒に酔つたように喝采する──ああ、もはや言うべき言葉はない。だが、このとき、この場所において、私の考えは変つたのだ。


出於愛好自學了一點日語的來強答一下,日語大神輕拍

千萬不要以為日語有了一堆漢字詞就是好事,這反而可能是個大坑。的確,我們記漢字詞是非常容易的,日語兩個漢字的詞大多數都是音讀,記清漢字的日語念法就很容易念對。對於母語是漢語的人來說記住這些單詞簡直易如反掌

但這反而會造成一個後果,因為我們對漢語太熟了,漢字詞還經常與漢語寫法一樣,就導致我們雖然可以正確的讀出漢字詞,但很容易忘記這個詞日語中到底有沒有,有時候就會用漢語的思維構造出一個日語中根本就沒有的漢字詞或者是由於不能確定日語是不是有這個詞而不敢用。在閱讀過程中漢字詞是不存在這種問題的,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種便利,但一旦出現在聽力中或者需要自己表述時問題就會格外突出。個人感覺這個現象尤其以三類動詞為甚。比如「加工」,「製作」這種詞,因為可以當動詞用,有時候就突然不能確定到底可不可以說這個詞。

相比之下反而是很多人強調的那些和中文意思不同的漢字詞例如「得意」,「用意」這種就記得很牢。另外也有混合語比如「長年(naganen)」這種也記得熟,因為它們和母語漢語區別很大,記單詞的時候已經下意識地區分好了,而且潛意識裡在不斷強調這個詞不能用漢語思維,因此這類詞一旦背下來是不會弄混的

總之還是基本功的問題,這個問題通過多背是可以解決的,但零基礎的人千萬不要輕視了漢字詞,學習的時候要時刻記住並自我強調,這是日語,不是漢語


1,韓語:會讀不會寫。

2,日語:會寫不會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