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2019年4月19日凌晨一點,本人進行紀元1800公測22小時,開放遊戲時間47小時。以下內容全部為個人經驗,請理性交流,任何人不得轉載!

前言:布局與戰略

起始島嶼是我們的戰略中心,礦物資源齊備,面積廣闊。但總會有資源受到限制,並且面積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將第一殖民地作為資源產地而應該作為發展中心,用它來拖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而其他島嶼則作為原材料產地和初級加工中心源源不斷為發展中心輸送物資。但是沒有島嶼擁有全部資源,所以想要搞大而全是不行的,我們需要通過貿易物流來完善整個經濟。在1800中錢只是一個數字,沒啥大用,除了必須保證維護費用外只能用來支付建造費用,而市面上可以提供的商品不但貴而且數量稀少,所以只有通過商品物流加工才能推進發展。

1.島與殖民地

1.1殖民地數量:魯迅曾經說過:島不在多,夠用就行!建立殖民地需要消耗影響力,而艦隊和港口設施則同樣需要消耗影響力,可以說影響力限定了玩家發展速度和軍事能力(島嶼越多越難防禦,敵人島嶼越少越難打)。所以精心挑選島嶼,完善產業鏈就成了必然,一味的跑馬圈地只會導致整個系統大而混亂(想玩紅警帝國的可以退群了)。個人建議舊世界建立包括主島在內4到5個殖民島嶼。新世界建立2到3個殖民地。

1.2殖民地的分布:為了方便貿易與防守,所有島嶼均應處在相近區域區域,舊世界最好全部靠近地圖左下側,新世界最好全部靠近右上側,這是為了方便新舊世界貿易交流。無論新舊世界內島嶼最好呈圓形分布以方便貿易循環。

1.3殖民地資源的選擇:所有殖民地應涵蓋所有資源和生產能力,1800中每個階層需求都不盡相同,為了簡化殖民地需求,防止出現某個殖民地每種商品都需要但每種商品需求量都不大的尷尬情況,減少冗餘貿易,我們應該搞特色經濟和計劃經濟。即:每個島嶼都有其主要產品。

比如某島嶼只能生產土豆和小麥,那麼該島嶼只作為烈酒和麵包生產地,絕不生產多餘的出口產品,也絕不升級工匠階層(服裝除外,服裝生產佔地面積小,需求量少,貿易運輸不值當,沒有又不行)。

再比如某個島嶼既能生產紅椒又能生產小麥和啤酒花,如果該島嶼面積大且有其他產紅椒殖民地,則該島嶼只生產啤酒。如果該島嶼面積小且有鐵礦,則該島嶼只生產罐頭。如只生產啤酒則絕不升級工匠,麵包、香腸和肥皂產地一樣。

島嶼資源的選擇和分配只有在特定環境中才有最優解,我只能說前期的五種主要商品:烈酒,香腸,麵包,啤酒,肥皂,其中肥皂和香腸可以在同一殖民地生產,啤酒最好單獨殖民地生產(小麥和啤酒花佔地面積最大),烈酒和麵包可視情況而定。中期主要舊世界商品:皮草,罐頭,新世界商品:朗姆酒,雪茄、咖啡和棉花製品。皮草可以和罐頭一起生產(兩者都需要工匠),新世界商品可以任意兩種合併在一個殖民地生產。後期……去你的羊駝駝,這遊戲有後期?反正我處於簡單中等沒後期(勝利),困難模式沒後期(失敗)。

1.4操作建議:起手先指揮艦探路(帶好資源),尋找自身周邊的大型島嶼優先建立第二殖民地,第二殖民地應有以下特徵:土豆,面積大,有陶土(>2),以上條件至少滿足兩項,必須滿足條件:離主島近。主要生產:烈酒,磚頭,可聯產麵包。

在主島升級工人後和鐵廠建立前完成第三座殖民地的建設,主要生產豬肉聯合製品。可聯產罐頭或皮草。

鐵廠建立前後完成第四殖民地的佔領和建設。主要生產啤酒或小麥聯合製品。建議單獨生產啤酒。

鐵廠投產後完成第五殖民地建設,主要生產罐頭,可聯產皮草。

第五殖民地建成前後完成新世界第一殖民地建設,主要生產朗姆酒,玉米卷和磚頭,可聯產咖啡或雪茄中的一種。

新世界第一殖民地建立後據情況建立新世界第二殖民地,主要生產棉花,可聯產咖啡和雪茄中的一種。

2.商品與殖民地產業鏈規劃:

我們前面提到要搞小而精的特色經濟,但小而精不代表小農經濟。我們要搞農業工業化和規模化。

紀元1800的一個特點就是這座島上有這件商品,那麼全島所有和道路聯通的倉庫都能取到他,我們不需要考慮倉庫之間的運輸物流。所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從產業鏈上游到下游之間的運輸生產效率。網上現在流傳著很多產業鏈最優布局的規劃圖,雖然我承認那種規劃確實達到了效率最高,然並卵!由於殖民地地形的限制,這樣的最優布局根本不能放置幾個,無法滿足發展所需的巨量物資供應。而規模化生產在農業上面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將下游建築集中在一起,統一由對應倉庫取貨進行生產,而上游建築則可以分布全島,充分利用殖民地難以利用的邊邊角角。在畜牧業上的好處則是可以規範化生產(產業鏈一條龍),減少調整頻率,便於操作,方便及時擴大產能。

3.貿易與需求:

我之前提到過:錢沒什麼大用,只有商品的流通才是王道。

3.1需求:

不同階層的人需要的商品不同,農民只需要市場範圍,魚,衣服,酒館範圍和烈酒,其中市場範圍,魚和衣服是升級必須,酒館範圍和烈酒則是奢飾品,前者決定人口數量和等級提升,後者則決定心情和吸引力,前者影響可用人口數,後者影響建築入住速度和效率。稅收則出自商品的消耗,階層越高所需商品帶來的稅收越多,所以哪怕不是為了笑臉,看在錢的面子上,滿足人民的需要吧!

3.2貿易:新手常見的錯誤就是將對外貿易作為貿易的主流,然而對外貿易很容易因ai玩家需求的變化而導致貿易線路的失效或頻繁調整,很多時候一船貨物從港口出發的時候還是炙手可熱的緊俏商品,但還沒等進入港口就已經沒有需求了。而且前期對外貿易很容易造成對手快速成長,而己方發展動力不足,況且前期商品價值較低實在是沒什麼賺頭。所以我始終將對內貿易作為貿易的重點,只有在中後期完成對其他玩家的壟斷優勢時我才會進行大規模對外貿易。依賴對外貿易的另一個缺點是長期的貿易額掩蓋了低下的稅收和逐漸高企的維護成本,使得玩家失去了對局勢的客觀判斷,盲目擴大生產和投入。當局面發生變化時很容易造成三分鐘前還買船拍地,三分鐘後就停產賣船的情況(說句題外話: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商業城市都是這樣衰亡的,只能說由此而興,因此而亡,1800這一點還原的很不錯)。

所以我個人建議玩家多注重對內貿易,將對外貿易作為補充,儘可能提高生產力和產品品質,尤其是在前期的時候更是如此。

3.3貿易線路的建立和商品流通:

承租路線沒什麼可說的,我們主要談談貿易線路的規劃。

貿易線路一般分為三種模式:單一商品線路和複合商品線路以及手動調撥。

單一商品線路是指由該商品的出產地出發商船滿載出發巡遊所有商品需求地進行全地點全卸載,缺點是對船隻需求量大,巡航時間長,緊缺物資補充慢,商品產地初期庫存量暴漲暴跌。優點是簡單粗暴,調整少且簡單,中後期各殖民地庫存充足,對風險抵禦能力強,貿易線路更直觀。

複合商品線路是指由貨船由第一商品產地裝載一定量第一商品到達第二商品產地卸載第一商品後裝載第二商品抵達第三商品產地,以此類推直至全部航程結束返回起點。缺點是調整頻繁,各殖民地商品備貨不足,一有意外容易全盤崩潰,貿易線路繁複。優點是商品流通靈活,船隻需求量少,物資補充迅速,滿足小量商品運輸需要。

手動調撥是指由玩家手動安排船隻運輸貨物,手動裝載卸貨。缺點是操作頻繁,容易遺忘,對玩家多線程操作有較高要求,優點是迅速高效,便於補充急需物資。

個人建議大宗商品如香腸、麵包等各殖民地廣泛需要的使用單一商品線路,小額商品如罐頭、朗姆酒等使用複合商品線路,急需物資用手動調撥。

注意,貿易路線圖中各殖民地名稱下方有等待裝貨、拋棄和等待卸貨按鈕,請酌情合理使用。

4.影響力、艦隊和軍事行動:

影響力對軍事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影響力限制了遊戲內軍事力量的擴張,防止出現爆鋪一波流的出現,讓遊戲機制更加完善,也使得玩家想速推AI玩家變成奢望。

4.1影響力:

影響力由玩家人口數量和人口構成所左右,也受到一些建築加成影響。快速發展人口,提高人口質量是提高影響力的關鍵。建造運輸艦(兩桅杆帆船和風帆快船等)、戰艦(炮艇、護衛艦等)海岸設施(機槍、炮台等)都需要影響力。

4.2艦隊:

艦隊構成不能太過單一,想要一兵種打天下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我們就需要熟悉掌握各艦種的特點,這些在造船廠的說明裡都寫的很明白了,但我希望大家能注意指揮艦的特點:無限補充,間隔便宜(1000),不需要影響力,所以前期合理使用指揮艦可以為大家節省不少運力。

4.3軍事行動:

1800中軍事行動分為三種:海岸防禦戰、海戰和征服。

海岸防禦和征服其實就是攻防雙方敵我互換,島嶼防守的成敗取決于海岸防守設施的布置情況和進攻方投入的軍力,一旦所有海岸設施被摧毀,該殖民地將任人予奪,敵人可考慮兩種情況:一是摧毀該島嶼除港口外的全部設施並佔領該島,二是放棄佔領該島並奪取該島所有股份,也就說你可以繼續使用道上設施和產品,但敵人隨時可以將該島據為己有,除非你重新將島嶼股份買回,否則你怎麼有心情繼續發展該殖民地呢?

征服島嶼可以獲得資源和更大的發展空間,破壞敵人的發展,但消耗影響力,並需要長時間的發展才能使其發揮出作用。奪取股份可以消耗敵人金錢,並完整獲取該島嶼全部設施和物資,但其規劃與玩家的發展方向可能不一致。個人建議在資金儲備充裕的情況下通過股權的方式奪取敵人的島嶼。

海戰沒有太多可說的,但請各位玩家注意:地圖左上角及艦船處都有顯示目前風向,對於風帆艦船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其次是護衛艦和風帆戰艦都是側弦開炮,正對敵人是不能攻擊的。

5.建築布局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農牧業建築的布局,現在我們談談殖民地整體建築布局和注意事項。

由於住宅和設施受到不同建築的加成和影響(如工會、市政廳、市場等),建議在建立殖民地之初就明確殖民地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提前規劃好居民區、工業區等區域,預留髮展空間。居民區按照住房圍繞功能性建築建設,農業區圍繞工業區和畜牧區建設,工業區按上下游配套建設,產業集中化建設。

在這個方面只能根據島嶼情況和整體局勢才能詳細展開,但總體思路如上所說。

注意:

5.1除了農牧業之外工業區和居民區的建築應保持一定的間隔,並保證道路暢通,防止發生大規模火災、暴動、疾病破壞。

5.2及時完善區域配套設施建設,無論是警察局還是消防隊或者是醫院,剛完成建造或遷移時是不能直接起到作用的,需要經過人員訓練才能使用。

5.3提前預留鐵路、教堂等設施的放置空間,建設農業區域時提前為礦產資源規劃好出入路徑。以隨時可開發為前提儘可能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5.4港口前期儘可能放置在便於貿易的海岸,中後期出了碼頭後應儘可能放置在便於防守的海岸。

5.5每個建築都必須能夠通過道路與港口相連接,所以港口是一個殖民地的心臟,道路是殖民地的血脈。

5.6功能性建築的影響範圍受到道路條件和路程遠近限制,所以可能的話把路修的好點吧。

5.7每個生產建築都有輸送範圍,如果在輸送範圍內有下游企業則不會將產品送至倉庫,所以要麼讓他們離得近點,要麼讓他們夠不到彼此。

5.8按滑鼠滾輪可以旋轉建築方向。

5.9外交在左下角。

好了,目前就先寫這麼多,希望各位遊戲愉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