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反恐形勢主要有三大變化,一是恐怖勢力去中心化,二是恐怖威脅全球化,三是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在持續擴大。

首先,伴隨著ISIS在中東的潰敗,國際恐怖勢力逐漸走向去中心化。在ISIS崛起之前,基地組織是國際社會最主要的,威脅最大的恐怖勢力。伴隨ISIS崛起,ISIS逐漸取代基地組織,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恐怖勢力。依照美國馬里蘭大學「恐怖主義和應對恐怖主義研究」(START)全國聯盟2016年8月發布的報告,從2002年至2015年,「伊斯蘭國」及其前身、分支、追隨者等在全球共實施了4900多起恐襲事件,共導致3.3萬多人死亡,4.1萬多人受傷,並有1.1萬多人淪為人質或被綁架;這些恐襲事件約佔同期世界恐襲事件總數的13%,因恐襲死亡人數的26%,因恐襲受傷人數的28%,因恐怖活動淪為人質或被綁架人數的24%。然而,伴隨ISIS在中東的潰敗,其不再是國際社會最主要的恐怖威脅來源。簡而言之,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恐怖威脅主要包括三種勢力:一是ISIS,基地組織等大型恐怖組織的殘餘或分支力量。二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種小型,國別性或說地區性恐怖勢力,如索馬利亞青年黨,哈卡尼網路,烏伊運等。三是獨狼型恐怖勢力。

其次,恐怖威脅全球化。在ISIS崛起之前,雖然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也面臨恐怖威脅,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但國際恐怖勢力的主要目標是美西方。這一點,9.11事件,馬德里爆炸案,倫敦爆炸案等是最佳例證。如今,從國際恐怖勢力的施恐對象看,不僅西方國家面臨恐怖勢力的威脅,從中東北非到中亞南亞,再到東亞,東南亞,世界幾無與恐怖活動絕緣的安全港,恐怖主義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威脅。

第三,極端主義影響在持續擴大。依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11月發布的調查結果,對於「你對『伊斯蘭國』持何種看法,不好、好或不知道?」這一問題,巴基斯坦有28%的受訪者對「伊斯蘭國」持不好看法,有9%的受訪者對「伊斯蘭國」持良好看法,另有62%的受訪者回答「不知道」;印尼的數據分別是79%、4%、18%,馬來西亞分別是64%、11%、25%。這充分體現了「伊斯蘭國」對穆斯林信徒的意識形態滲透能力。在穆斯林不佔主體的國家和地區,如歐洲、美國,亦有相當數量的人對「伊斯蘭國」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有認同,不自覺地成為其追隨者。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局(CRS)2016年6月發布的報告,從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初,在美國本土出現的76起恐襲陰謀中,有67起與「伊斯蘭國」追隨者有關;其中38起與離境或歸國「聖戰」分子有關,有28起與「受蠱惑者」有關(其中2起亦有離境「聖戰」分子參與)。

面對這種變化,中國首先需要做的是做好國內的反恐維穩工作,同時加強邊境防控,切斷境內外恐怖勢力的勾連,阻斷境外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其次,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反恐合作,在打造區域性反恐命運共同體的同時,重點加強與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反恐合作。第三,加強與美,俄等大國的反恐合作,共同引領國際反恐大業,加強對國際恐怖勢力的打擊。第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反恐合作,為一帶一路護航。第五,大力推進海外人員和利益反恐防護工作,減少恐怖主義對我海外利益的威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