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區縣頭條

我們來看看閩侯!

來源:遇見閩侯、閩侯旅遊

春天是個適合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閩侯最近可是顏值“爆表”

有地方“下雪”、有地方鮮花怒放……

到底怎麼回事?

閩侯廷坪“下雪”啦!

快來看白茫茫的“雪海”...

盤嶺“遍地雪”

“村園門巷多類似,處處春風枳殼花。”晚唐詩人雍陶筆下的這一幕春景畫卷,而今正悄然盛放在閩侯縣廷坪鄉的深山之中。潔白的枳殼花,清麗若雪,競相綻放在山野田間、房前屋後,如詩如畫,引人入勝……

深山枳殼

種植歷史久遠

時下,正是廷坪鄉盤嶺、馬厝等村枳殼花盛開的時節。記者行走在盤嶺這處地處深山坳的小村,只見村裏的山路旁、樓牆外,朵朵枳殼花盈盈立於枝頭,在樹叢間嶄露頭角,放眼望去,好似一片白茫茫的“雪海”。忽而一陣春風輕拂,帶着片片“雪花”飄落,鋪滿了屋瓦、草地、農田,煞是好看。

(落英繽紛雪滿地)

枳殼花,又名玳玳花、回青橙、酸橙花,春夏開白花,香氣濃郁,果實扁球形,當年冬季爲橙紅色,翌年夏季又變青,故稱:“回青橙”。因有果實數代同生一樹習性,亦稱“公孫桔”。枳殼爲芸香科植物,頭一年的果實留在樹上過冬,次年開花結新果,陳果皮色由黃回青,兩代果實同一棵樹上,所以叫“玳玳”。枳殼花微苦,但香氣濃郁。

(牆外春意濃)

廷坪鄉遍植枳殼,除了盤嶺,馬厝、黃埔、西坑、廷坪、溪坪等村都種枳殼。其中馬厝村,在這個季節,枳殼花與桃花交相輝映,白粉相間,將山村、田野裝扮得分外美麗。盤嶺村黨支部書記林德海告訴記者,枳殼是廷坪鄉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擁有近千畝枳殼花海縈繞的盤嶺村,更是廷坪鄉內最大的枳殼種植村。

(在那枳殼盛開的地方)

盤嶺村民種植枳殼樹,傳說始於清初,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村裏老一輩人有句話說道:“盤嶺有屋的時候就有枳殼樹。”可見當地枳殼種植的悠久歷史已然深入到鄉親們的記憶裏、骨髓中了……

(枳殼深處有人家)

枳殼經濟

產業惠及村民

盤嶺村是閩侯縣的革命老區基點村,全村328戶,人口1123人。枳殼是盤嶺村裏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當地出產的枳殼果籽顆粒飽滿,質量上乘,遠近聞名,也支撐了村內大多數的財政收入,惠及着小村的勤勞村民。

(曲徑通幽花木深)

林德海介紹,枳殼花在3月下旬綻放,絢爛花期大約有半個月,花謝即成果。一些品相較差的果實先落地,就會有商家前來洽談收購。而再到每年7月前後,枳殼果皮尚綠,盤嶺的村民就開始採摘果實,切成片曬乾或低溫烘乾,製成藥材,專賣於前來收購的省內外客商。待到8月後,枳殼果的果皮呈橘黃色,果實逐漸趨於成熟時,村民們就會將此時採摘的果實擠出籽,洗淨後晾乾,用作枳殼育苗的種子。

(枳殼花開)

“此時的育苗籽最爲貴重,一斤可以賣出近15元的價格,求購的客商還是絡繹不絕!”林德海笑着說,枳殼果、籽和苗賣得很火,價格不菲,最多的一戶村民甚至靠種植枳殼每年收益達到6—7萬元。

2018年,盤嶺村委將種植枳殼打造爲“一村一品” 的主導產業,在原有種植面積600多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地至1000畝,實現了年收入198萬元。

(花骨朵兒)

“我們在重視枳殼種植產業的同時,也擴充水蜜桃種植至500畝、茶園種植至150畝,通過多項傳統產業的發展來增加村莊收入。”林德海告訴記者,盤嶺村委2019年的任務,就是致力於用“枳殼經濟”帶來的收益,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經濟發展的成果回饋給村民。

賞桃花、觀牡丹、品杜鵑......

閩侯大湖鄉鮮花怒放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臨近四月,正是萬物復甦,百花齊放的好日子,懷揣一份爛漫的心情,邀請三五個好友,到大湖鄉賞桃花、觀牡丹、品杜鵑,體悟自然之美。

01

大美大湖桃花豔

每年的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來到大湖村賞桃花是一個爛漫、簡單的旅行。山上李櫻點綴,羣蜂飛舞,花香醉人,滿園春色關不住,只等遊客的讚美。

成片的桃花林,花香四溢,春色滿山,蜂蝶飛舞其中,好一處人間絕景,真是應了那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02

桃花山下愛國情

在桃花山山巔上,還坐落着湖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這是爲了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他們的愛國精神所建造的。

在桃花山附近的抗日公園裏,還立有一座大湖抗日英雄紀念塔。塔身上“大湖抗日陣亡將士墓”等題詞,清楚地告訴人們,這是一座塔墓,埋葬着200多名大湖戰役中犧牲的抗日將士們的遺骨。

抗日公園附近有一座炮樓,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遺址,當時被日本軍隊佔領,用以鎮壓革命先輩們。

由抗日公園向南至寨上自然村後山,便可一覽雄鎮閩海志雄關的風貌。“志雄關”,原名“寨上關”,是閩侯大湖深山中的一個古關隘。1945年爲紀念在大湖戰役中英雄犧牲的革命烈士郭志雄,寨上關被更名爲“志雄關”。

03

大湖村裏品美味

大湖村盛產甘薯,榨成的甘薯粉所做的芋面自然品質出衆,芋面中的紅薯粉讓麪條很有彈性、夠勁道,芋頭的味道不重但卻很香,是那種純粹的香。

苦筍是閩侯“三苦”(苦筍、苦菜、苦橘)之首。苦筍清熱解毒,苦盡甘來,HOLD住了吃慣山珍海味的都市人味蕾。大湖村苦筍都是天然野生的,由村民從深山老林新鮮摘下來,可以說是最新鮮、無污染、野生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04

雪峯禪寺賞牡丹

牡丹花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豔,花姿綽約,韻壓羣芳。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大湖鄉雪峯寺的南國牡丹園裏,萬株牡丹便會競相開放,巧笑嫣然,一年一度的雪峯寺南國牡丹節暨書畫展也會在此刻如期舉行。對於生長在南國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場難得的花會。

觀花遊園之餘,還可以到雪峯寺內及其周圍欣賞雪峯二十四景,如山門外有古樹四株,相傳大的兩株系閩王王審知和唐代僧人義存手植,有千年歷史,小的兩株爲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

難提塔,即義存祖師墓塔,是義存的肉身塔,塔如圓鍾,每方石上均鐫一卵石,共計有200餘顆,有石卵爆花的傳說。

枯木庵,在寺東南方數百米,相傳是開山祖師義存入山時的棲止之處,庵內有一樹齡已3000餘年的枯木,樹腹中空,現供奉着義存的金身塑像。

毗鄰雪峯寺的文武雪峯農場,每年4月份也會進入“開茶季”,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可來此採茶品茶。遊山玩水之餘,亦可到村內農家品嚐柴火雞、草根燉豬蹄、野苦筍、野合筍等各種土味野菜,以及農戶自己用糯米加山泉水釀造的青紅酒、地瓜燒等等。

05

雪峯羅漢臺 賞杜鵑品禪意

人間四月花紛飛,羅漢臺上杜鵑紅。羅漢臺海拔大約1200多米,最是適合生長杜鵑的高度,登高遠望,美景盡收眼底。從山腳到山頂,滿山遍野皆是杜鵑紅。那麼鋪張、那麼恣意,點燃了春天裏最壯烈的火焰。

行至半山腰,可遠遠看見一建築,這是在雪峯寺羅漢臺遺址的基礎上新建的羅漢臺寺。面積不大卻在逐漸擴建當中。走累了可在此歇歇腳,討杯水喝,和師傅吹着山風聊聊天。四周風景也是相當棒!

“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挑個好天氣,來此體驗爬山與享花的雙重享受,共赴”杜鵑花之約”。

06

馬墘村航天牡丹

馬墘村水漫山,海拔990米,山頂有座700多年曆史的仙君殿,後因山火被毀,2012年重建,供奉着“太上老君”神像。在山坡大面積的石塊中,遺留着仙君的腳印,有一處湍流不息,永不幹涸的泉水,傳說仙君在這裏取水飲用,後稱爲“仙井”。因爲水源充足,後來又在旁邊擴建一個直徑八米的觀賞圓井,內置八卦,稱乾坤八卦井。

南國航天牡丹園就位於仙君殿周邊山地,引種的牡丹是山東省菏澤市一家牡丹園與中國航天公司聯手合作,將牡丹種子通過航天衛星送到太空培育出來的高端品種。先設有航天牡丹觀賞區、國際牡丹觀賞區、珍稀牡丹觀賞區和國內牡丹觀賞區,供廣大遊客欣賞,弘揚國花文化。

走進萬紫千紅的航天牡丹園,便能看到鮮豔多姿的牡丹花,五彩繽紛,各有特色,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更有複色牡丹,豔麗無比,最令人陶醉!滿園牡丹滿園香,真不愧是“上過天”的牡丹。

07

道教勝地馬嵐山

野生杜鵑花漫山遍野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在花季中綻放時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馬嵐山海拔1039.5米,山上到處怪石嶙峋,遍地奇花異草,野生杜鵑花漫山遍野,每逢四月中下旬到五月中下旬間,杜鵑花盛開,滿山通紅。

站在山頂眺望層巒疊翠,雲海瞬息萬變,美不勝收。山頂盛夏涼爽如春,一年四季來山上觀光進香者絡繹不絕。

馬嵐山上還有一座六公殿,始建於漢代,主祀獵神陳六公。陳六公署名陳文鬆,生於漢朝,拜官帥位,足智多謀,在位時屢立戰功,他精通天文地理,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直激勵着人們忠孝向善。

六公殿坐西朝東,前後兩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楹,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陳六公有求必應,故來往燒香拜佛的旅客絡繹不絕。

大美馬嵐山

與馬嵐山毗鄰的箬洋村裏,還積澱了悠久的青紅酒釀造傳統。以品質極佳的古井水,配以本地產的糯米和優質紅粬,釀出的青紅酒色如琥珀,紅純透底,口味柔順綿長。

欣賞完馬嵐山杜鵑盛景,順道來到箬洋村內,買兩瓶青紅,逛一逛酒文化公園,更爲旅遊觀光添幾分樂趣。

在這山花爛漫、春意盎然的時節,來到大湖,賞花觀景品美食,接受春風的洗禮和花香的撫慰,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

溫馨提示:賞花佳期爲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綜合遇見閩侯、閩侯鄉音、閩侯旅遊

部分文字 林若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