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今年是我市確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全省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精神,促進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更廣泛地瞭解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特點民營企業的環保諮詢、環保問題、環保建議等方面的服務需求,暢通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類環保問題的交流溝通渠道,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服務民營企業“一對一”制度。通過“一對一”主動服務等方式實現環保部門和民營企業之間的“零距離”,使民營企業合理合法的環保問題在最短時間內能得到及時反饋和有效解決。活動定於每季度開展,形成長效機制。

3月中旬,今年首場“一對一”服務民營企業座談會按時召開。“建議協調加快廢舊鉛蓄電池收集證的辦理”“希望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能力的建設”“原排污許可證到期需要更換新證要走哪些程序?”……座談會上氣氛熱烈。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與來自全市的60家民營企業相關負責人面對面“零距離”對話,聽取民營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訴求和意見建議,精準精細施策,定向定項服務,解決民營企業關心的現實問題,助推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這是我們深化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生態環境局組建後,在20個區(市)縣組建設立生態環境分局,實現了職能上的“五個打通”和“一個貫通”。爲實現以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市局制定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二十條”措施,創新環評“承諾制”,建立了服務民營企業“一對一”制度。“各民營企業負責人提出的問題都被詳細記錄,對於可以當面解決的建議和問題,我們當場給予答覆,而對需要事後協調解決的,將定期予以書面答覆。此外,我們還本着真情辦理、真情服務、真情解憂的原則,進行系統梳理,組織專人專班研究,從個案解決共性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搭建環保部門與民營企業溝通互動的通暢、高效服務橋樑,不斷爲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創造落地條件、激發創新動力。”該負責人表示。

來源:成都日報

資料圖,與本文無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