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也隨之而來。怎麼睡都睡不夠,耽誤工作耽誤學習怎麼辦呢? 網上流傳一種「達芬奇睡眠法」,據說著名畫家達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覺,只要每4小時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餘下大把的時間從事創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文中還提到,歷史上還有一些名人,諸如傑斐遜、弗勒、特斯拉、愛迪生、拿破崙和丘吉爾等聰明的「大腦」們都一直使用這個的「技巧」。弗勒活到87歲,達芬奇活到67歲,他們的壽命約是他們各自時代男性平均壽命的兩倍!也就是說達芬奇睡眠法似乎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壽命。 那麼這個達芬奇睡眠法究竟靠譜嗎? 從醫學角度看成年人睡眠 根據現代睡眠醫學理論: 成年人的睡眠一般是單相性睡眠:就是睡「一大覺」,一般是從晚上睡到第二天早上,如果是從早上一覺睡到晚上也是單相性睡眠。 但有時也會是多相性睡眠:睡覺不是一次睡很長時間,而是一會兒睡一會兒醒。 由於人類在生理學上並不是必須採用單相性睡眠,所以也可根據身體的具體狀況進行多相性睡眠,比如打個盹兒,睡個午覺。 達芬奇睡眠法,就是是一種多相性睡眠,將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過程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全天睡眠總時間在2小時左右。遠小於主流觀念中的每天7小時睡眠! 達芬奇睡眠法科學嗎?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每晚通常有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持續90~110分鐘。達芬奇睡眠法是每4個小時睡15-20分鐘進行休息,在每次睡眠中都不可能完成一個睡眠周期,更不會進入深度的睡眠狀態。 每個睡眠周期可以分為五個不同的階段,分別顯示不同的腦波徵象。

θ腦波能增加靈感及提高創造力。打盹是直接改善θ腦波的關鍵,在清醒時,更多的θ腦波,就意味著擁有更高的創造性智力。 如果人長期處在緊張狀態,那麼大腦的鈉鉀比就會失去平衡,這就是造成所謂的「精神疲勞」的主要原因。

而一個短暫的θ腦波期(約5至15分鐘)便能夠恢復正常的鈉鉀比,也就是說「恢復元氣」。 但是長期缺乏深度睡眠,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疲勞以及視覺、觸覺錯亂的癥狀! 怎樣睡覺才能保持活力? 看到這裡,就不要再「迷戀」什麼達芬奇睡眠法了,這只是一個傳說!想不困不乏不打瞌睡就要這樣做: 規律睡眠生物鐘:每晚在同一時間入睡,清早在同一時間起床,包括周末。 選擇在一個連續的時間段里睡覺:通常情況下,畢竟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選擇單相睡眠。 嘗試午睡"能量盹":結合個人的生活習慣,把午間打盹的時間安排在下午2點左右,時間以午睡後頭腦清醒、身體解乏、精神飽滿為準,20-30分鐘為宜,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