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兵制改變 召訓方式未配套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美國參議院通過的二○一九年國防授權法案涉台條文提及,美國國防部長須和我國對口諮商,全面評估我後備軍力;不過,監察院近日公布的後備戰力報告指出,我國兵制改變,召訓規則未採相應配套,導致召訓期程短、課目無法配合戰備需求、訓練要求不嚴等缺失,我國後備部隊能否短時間達「就地動員、就地作戰」與「及時動員、及時作戰」目標,不乏質疑聲浪。

二年一訓 召訓率僅約五成

國軍後備軍人召集對象,主要鎖定退伍八年內官兵,現採「二年一訓」、「二訓換補」原則,意指被召集二次的後備軍人,軍方可能安排其他剛退伍、未召訓的後備軍人替換,藉此提升召訓人數與換補頻率。國防部評估,現行召訓率約在五成以上。

監察委員林雅鋒、江綺雯上月底公布的後備戰力相關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後備軍人編管人數逐年遞減、召訓天數與頻次不如其他國家。我國現頻次為二年一訓、一次五到七日,反觀採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召訓對象為退伍三年內官兵,每年施以十八日至廿八日訓練。另外,我國軍事訓練役後備軍人和服役一年以上者,召訓原則皆一致,軍方未採相應配套作為。

報告亦指出,大多數後備部隊均以步兵旅型態執行守備任務,訓練重點置於手槍、步槍、機槍和迫擊砲等輕兵器實彈射擊,但以往曾發生召訓單位裝備不足,教官施教還得輪流操作,導致召員閒置時間過長。

報告認為,軍方應充實訓練裝備,避免採用過於陳舊裝備、甚至代用品施訓,才能提升訓練成效;亦可充分運用高、新科技武器單位任職的退伍志願役官兵專業,提高召訓強度。

報告指出,後備部隊戰力強弱和訓練長短成正比,但我國後備軍人召集質量,能否因應日益傾斜的兩岸軍事力量,有效支援現役部隊作戰?均屬可慮。且當台海有事,必全民總動員投入作戰,後備軍人召集後,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動員,達「就地動員、就地作戰」目標,不乏質疑聲浪。

立法院法制局日前針對後備動員制度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後備軍人仍有逾六成未曾受召訓,隨著軍事訓練役備役人員逐漸換補,今年底編管結訓人數將達廿萬人,主管機關應妥慎評估現行後備動員制度訂定的召訓範圍、人數與召訓次數的妥適性。

國軍官員表示,隨著戰爭型態改變,不再以「人海戰術」取勝,因此現今召訓以具備高專長者為優先,但相關召訓政策、內容都會滾動式檢討、精進。

  • 我國近3年後備召訓人數消長表

    我國近3年後備召訓人數消長表

  • 監院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後備軍人編管人數逐年遞減,召訓天數與頻次不如其他國家。(圖取自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臉書)

    監院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後備軍人編管人數逐年遞減,召訓天數與頻次不如其他國家。(圖取自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臉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