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已經不只一次表達過自己對於千元機興趣不大的觀點,原因有很多,在這裏就不細說了,大體意思就是:不管你說上天,你還是一臺千元機,成本的限制會讓機器的整體體驗天花板非常明顯。

  但是,對剛剛上市沒多久的魅族Note9,我的興趣倒還是有一些,除了強調在3月25日前購買可保修兩年後,其原因也很簡單:它所採用的高通驍龍675平臺,去年香港舉行的高通4G/5G峯會上發佈以來,因爲其最先搭載了基於ARM A76架構的第四代Kryo CPU 460,比年度旗艦驍龍855還早,從而打開了高通驍龍SoC CPU的“大躍進”運動。放在一款千元機上,會給體驗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1

  超越驍龍835的Kryo 460

  往前推兩代的高通驍龍835旗艦平臺,直到現在應該還在爲不少消費者服役,比如小米6,穩定的發揮,也讓它成爲口碑與實際表現都非常不錯的移動平臺。而應微博上的網友要求,我拿着魅族Note9與小米6進行了安兔兔跑分,前者得分爲17.9萬,後者近20.7萬,但是在CPU得分上,驍龍675的Kryo 460核心超過了8萬分,而驍龍835的Kryo 280核心只拿到了7.1萬分——當然,在GPU方面,驍龍835依舊是旗艦表現,成績是驍龍672的Adreno 612的兩倍多。

  如果說這個對比遠了一點,那麼再參照一下高通去年推出的口碑頗爲不錯的7系列新軍驍龍710,魅族Note9所搭載的驍龍675的綜合表現也明顯領先。單從性能的表現來看,驍龍675這個新晉平臺,的確能成爲魅族Note9的一大賣點。而CPU性能的提升能幹什麼呢?它不僅僅代表着整個系統在運行日常的應用程序時會有更高的效率,同時對於玩遊戲這種常規印象中非常吃GPU的應用場景,也同樣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

  就在去年驍龍675發佈會上,我和某國產品牌大廠的研發負責人聊了這個平臺CPU提升的意義,他也表示:“對於《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CPU性能的提升非常重要,對於高通這樣動作,我們非常歡迎。”

  當然,有了驍龍675的種族天賦也還是不夠的。在這個基礎上,魅族還在系統資源調用分配、CPU性能調度、文件系統與後臺任務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了優化,從官方數據來看有些指標還超過了旗艦產品魅族16,進一步提升Note9整體系統的表現。

  作爲手機重度用戶,我覺得在現階段能保證流暢使用的平臺起碼也要驍龍710起,而在進行了魅族Note9的試用後,這臺千元機整體的表現還是讓我有些小小的吃驚——如果你對遊戲沒有特別的要求(不是說它不能玩遊戲,只是我現在沒時間玩而已),所以,魅族宣傳的Hyper Gaming智能圖形調度技術,在此就不多發言了。

  2

  手感依舊可人

  Note9的上代機型魅族Note8,因爲將電池容量縮減爲3600mAh時,而引起不少人費解,畢竟長續航是Note系列的家族傳統。而到了這一代,魅族Note9不僅將電池容量回歸到了4000mAh,但卻保持了緊湊可人的手感——要知道,魅族當家人黃章對於手感的追求是出了名的苛刻,對於這一點,我個人也向來是支持的。

  現在智能手機紛紛大屏化,連小米這家對小屏智能機都頗爲執念的品牌,都在最近宣佈將不再推出小屏機的時候,魅族Note9的握持手感卻依舊舒適到讓人驚喜,還是很難得的。哪怕是它有着那麼大的電池,但得益於魅族本來特有的2000萬像素超小前置攝像頭模組,再加上又特別與上游屏廠定製的超淺水滴屏模組,並輔以大容量電池模組形狀的多次調整,最終實現了Note9現在的外觀與舒適的握持感。

  當然,由於機身背部採用的是非金屬非玻璃的複合材料(說人話就是塑料),所以魅族官方在宣傳的時候,只強調了機身背部採用的是“高光亮瓷堆棧工藝”而略去了材質說明。

  不過從我能看到的網友評論,關於這個問題並未出現一邊倒,而是各持一詞的局面,因此就不用再去糾結了,畢竟有這個表面工藝的加持,Note9實際的觸感並不顯絲毫廉價,同時因爲背部還採用了定製的超小型指紋模塊,還更多了一分精緻感。反正,把金屬後蓋做得像塑料的機器又不是沒有,Note9建議親自上手試試,我相信你不會失望的。

  3

  定製的意義在哪裏?

  接下來本來應該聊的就是Note9的影像部分,它是與三星一起定製的GM1+黑白雙攝影像模組。但因爲最近活動不便,沒有辦法比較好的體驗,所以影像這個部分在這篇文章裏就不說太多了。

  但這裏要說的就是,整臺Note9,加上前邊提到的那些定製,以及影像部分的定製,官方一下子羅列了整整7個定製的特性——不過我覺得有些看上去有點牽強,那麼在一款千元機上,同時出現這麼多定製的元件,這不僅意味着前期的成本投入,也意味着需要有足夠的銷量來對這些前期投入進行分攤才行,對於現在的魅族,這樣做划算麼?

  就這個問題,我特別問過了魅族的工程師,得到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前半段是比較官方的回答:“是的,定製會讓成本壓力變大,但是魅族不忘初心,堅持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產品體驗,即便是千元價位段的產品,也堅持更好的定製化,帶來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而後半段就比較有意思了:“本質上不同定位的產品,是需要充分了解目標消費羣體不同需求而做出相應優化調整的,比如某個功能或設計頗受好評,那麼在下一代產品就有可能繼續採用或升級,綜合而言,魅族所追求的是更好看、更好用、更強勁,定製化是過程而不是目的。

  可能有朋友不是第一眼就能明白,這個又要結合之前我採訪魅族副總裁李楠時聊到的魅族16th上採用的那枚2000萬像素超小前置影像模組,楠總當時就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後續魅族會有很多機型,都會基於這枚模組去進行正面的設計,這可能會成爲魅族手機的一個特定的標誌”,而這個說法,已經在魅族16th/16th Plus/16X/X8/Note9等一系列機型上得到的佐證。

  理論上,這種很受歡迎的特性,一方面會通過多款機型的沿用,分擔成本,另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視爲魅族的技術“壁壘”——雖然不見得有多堅固吧,但起碼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不過現在又有問題了,前置已經開始向3200萬像素進軍,魅族這個定製前攝啥時候能更新呢?另外,這枚定製屏幕的觀感也很不錯(比Note6好很多),不曉得現在呼聲極高的16s又會給我們呈現什麼樣的視覺體驗呢?

  4

  產品之外的一些八卦

  之前在Note9發佈之後,我就表達過一個意見:爲什麼不推出6GB+128GB的版本呢?後來一對比發現,6GB+64GB版本的價格已經達到了1598元,而同等存儲容量的16X價格爲1798元,不僅有GPU更強的驍龍710,還有屏幕指紋等特性,如果Note9出一個6GB+128GB版本,價格再上浮一些,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這樣的情況,恰恰證明魅族在品牌統一化之後,多品牌架構下,產品定位交叉的一些遺留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需要假以時日來消化。

  當下手機市場份額不但高度集中,而且頭部廠商紛紛開始以子品牌或新產品系列的戰術,與排名靠後的廠商進行貼身的份額肉搏戰,以其憑藉自身供應鏈、資金和技術優勢,進一步對這些廠商進行絞殺。

  之於魅族來說,個人認爲在技術與產品的能力方面,這個品牌的厚度與抵抗力還是比較強的,去年大受好評的16th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不是供應鏈節奏出了問題供不上貨,第一批次多擼出幾十萬臺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起碼在去年出的驍龍845旗艦機中,魅族16th Plus是我使用率很高的機器了,的確很有魅族的風範,而這樣的風格也延續到了之後的16X/X8/Note9等機型身上。

  但是現在魅族真正面臨不太妙的關鍵,是業界對其關注重點的變化,以前是技術與產品,而現在,更多是八卦。不過喊出“無魅友,不魅族”這個口號的消費人羣是真實存在的,魅族的產品競爭力也是真實存在的,我知道有人會對我做出這樣的結論提出質疑,但作爲從MP3時代就和魅族打交道,從M8就開始做魅族智能手機的人來說,請允許我保留自己看待魅族時的這一點“偏心”。

  寫在最後

  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沒有了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嗯,看起來是這樣,頭部廠商的碾壓之勢的確是太強了。但是,爲什麼在今年,家家都在做子品牌或是新的產品系列呢?那是因爲這樣,更方便去搶奪小品牌的份額,換個角度來看,這恰恰又是其他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之所在,但在這些個不大的領域,要守衛自己的領地,除了那些實力、產品與技術的必要因素之外,品牌個性是另一個相當有趣的要素。我始終相信,天下大同的共性之下,追求獨特與新鮮是人的本性,如果能通過自身與消費者的個性產生共鳴,那麼這就會是生存空間——記得當初魅族是怎麼走過來的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