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好的年輕導演的電影,其實他們水平非常高,但是可能,一些國外的影展他們的信息不是很靈,所以有些好電影並沒有獲得它應該有的國際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可惜的一個事情,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平遙國際電影展,給我們國內中國的年輕導演提供給進入到國際製片界,國際電影節界的一個機會。

在10月9日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北京公布了今年的入圍的片單,而實際上我覺得透過這個片單就可以看到,我自己發起平遙電影節的一個初衷,因為平遙電影節有幾個定位,也是辦這個電影節的原因和幾個理由。最主要一個定位,是希望能夠發覺助推年輕導演,所以我們選擇的影片大部分是年輕導演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個原因呢,就是跟拍《時間去哪兒了》有點兒相似,確實我這麼多年去各種各樣的電影節,大量的有創意的電影節,他們都是非歐美的,比如說南美電影、東歐電影,這個亞洲電影我覺得創造力十足,創造力非常強。


繼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西寧First影展、絲綢之路電影節之後,又一個中國電影節誕生,它就是平遙國際電影展。

它的創辦者不是別人,正是山西導演賈樟柯。

賈樟柯不必過多介紹,處女作[小武]驚艷世界,後又憑[三峽好人]勇奪金獅,更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

他曾經說過,「什麼時候能在我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故鄉有一個電影節,讓人們看看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作品,為世界電影帶去我們的評價、我們的觀點。」

這正是賈樟柯創辦電影節的初衷。

但他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憑藉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賈樟柯請來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義大利著名電影評論家和史學家馬可·穆勒,擔任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藝術總監;還獲得李安導演特別授權,平遙國際電影展中的新導演單元將以「卧虎」命名,而另一個重點單元「類型電影特別關注」則將被命名為「藏龍」單元。

▲賈樟柯和馬可·穆勒

8月28日,平遙國際電影展公布了它的顧問團名單,陣容強大。

顧問團由10名影人組成。其中藝術顧問將由馮小剛、杜琪峰等五位優秀中外導演領銜。

策略顧問則由五位資深幕後影人組成。包括著名製片人詹姆士·沙姆斯、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高思雅等。

具體名單如下↓↓

本屆電影展將於10月19日至10月26日在山西平遙古城內的柴油機廠文化藝術園區舉行。關於它的定位,賈樟柯曾說,平遙國際電影展與之前的中國電影節都不太相似,更像是中國的聖丹斯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即「日舞影展」,專門為獨立電影人而設,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美國聖丹斯電影展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由聖丹斯研究所舉辦,研究所由25個成員組成。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聖丹斯研究所LOGO

所以很明顯,平遙國際電影展更多傾向於發掘優秀的獨立電影人和優秀的獨立製片電影,這一定位與中國其它的電影節都有所不同。可以想見,未來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會是中國眾多電影節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值得你我期待。


10月28日,由賈樟柯主導的平遙國際電影節將要開幕。據賈樟柯自己說,這個電影節原本打算在他的家鄉汾陽辦的,在操辦的過程中,平遙方面的人找了過來,有現成的大廠房可以改造成電影院,於是,汾陽電影節就變成了平遙電影節。

平遙電影節雖然是第一屆,但陣勢搞得卻不小,他請來了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擔任平遙電影節的藝術總監,選取馮小剛導演推遲公映的《芳華》作為開幕影片,整個電影節影片的展映陣容,大師與新人兼顧……平遙電影節可謂「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只是第一次舉辦,平遙電影節已經具備了國際規模。現在的「國際電影節」太多了,尤其是國外各類山寨的「國際電影節」滿天飛,以給爛片發獎盈利,賈樟柯為自己創辦的電影節冠以「國際」二字,願望還是想真正辦出國際水平,而不靠「國際」這個噱頭吸引關注。

比平遙電影節更有品牌效應的,是賈樟柯的名字。這位憑藉文藝片蜚聲海內外的導演,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張名片。這些年來,地方與著名文藝人士聯盟,成為宣傳地方文化與旅遊品牌的捷徑,比如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共同發起的烏鎮戲劇節,已經成為文藝青年嚮往的節日。平遙尋找賈樟柯,也是看中了他的名片效應,共同創辦電影節,這是平遙與賈樟柯的雙贏。

最近這幾年,賈樟柯的活動軌跡,正在逐漸脫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多地向故鄉汾陽和合作地平遙這樣的小城轉移。他在自己出生的村子——山西汾陽賈家莊,開了麵館、藝術中心,以及一家名為「山河故人·家廚」的餐廳,這種做法被解讀為,賈樟柯要把自己的事業中心挪到家鄉。

賈樟柯離開了大城市,這是一次具有實質意義的「文化還鄉」,在見識了世界的廣闊之後,在對城市文明的繁華熟視無睹之後,只有在自己的故鄉以及與故鄉類似的地方,一位文化人、一名創作者,才能找到靈魂的悸動,才能妥帖地安置遊盪不安的心靈。往大里說,賈樟柯在為小城文化注入國際元素,往小里說,這何嘗不是他的一種私念體現——此心安處是吾鄉。


用科長的話來說,是給優秀的年輕人一個機會。但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自己拍電影的歷程亦如此。之前就聽說科長在國際上的聲譽,拍的電影國內少有人看,但它的存在意義早已在電影之上,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包括他的演員,很多國外導員找他們合作,國內沒有人問。還好現在走出一點柵欄,科長想用自己的力量給喜歡電影的年輕人一個機會,這是元年,以後還會有很多年,希望越來越好。


既然說是平遙國際電影節,(國際)這兩字那就是定位全球了。也可以借這個契機,好好發展平遙古城這個旅遊地吧!帶動當地產業旅遊資源,不過也希望好好發展,別到最後只是曇花一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