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面對困難和挑戰,選擇堅持並積極轉型創新的企業家,在五年後的2018年帶領企業創造了更多創新產出,也擁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到創新中。

  本報記者 趙海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我國企業在創新方面有哪些新特點?哪些因素能更顯著地推動企業創新?企業創新又有哪些制約因素?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近日發佈的《轉型時期的企業家精神:特徵、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2019·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企業創新進行了多角度調查梳理,結果顯示,創新上的“馬太效應”,促使企業間分化明顯。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能夠堅持創新的企業更能贏得未來。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利用企業創新研發的高投入組和低投入組的差別,分析行業環境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調查發現,五年前面對困難和挑戰,選擇堅持並積極轉型創新的企業家,在五年後的2018年帶領企業創造了更多創新產出,也擁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到創新中。

  調查從新產品投入與銷售情況兩個方面,瞭解了與競爭對手相比,企業的競爭優勢。調查結果顯示,研發高投入組在“新產品研發投入強度”和“新產品銷售收入佔比”上都顯著高於研發低投入組。具體來看,研發高投入組獲得的新產品銷售回報是研發低投入組的1.3倍,新產品銷售收入佔年銷售額達30.04%,這種情況的後續優勢將更加明顯。

  《報告》指出,研發高投入組在下一年研發投入的強度是研發低投入組的2倍,這意味着研發高投入組將持續投入研發,從而獲得更高的研發回報,而更高的研發回報又保證這些企業能持續地投入更多研發,形成一種創新上的“馬太效應”,促使企業間分化明顯。

  通過比較研發投入高低兩組的企業發現,中小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處於成長期的企業研發高投入的比例相對更高;同時,CEO持股比例更高的企業研發創新可能性越大,銷售利潤率更高的企業研發高投入的比例越高。這表明,轉型時期需要企業具有更強的創新動力和能力,更加充分地發揮企業家精神。

  那麼哪些因素能更顯著地推動企業創新?

  《報告》顯示,當顧客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需求非常多樣化或高度定製化的時候,企業更有可能選擇研發創新,研發高投入組在顧客需求方面的挑戰比研發低投入組顯著較高。同時,研發高投入組所在行業的標準統一程度較高、行業技術變化較快、技術變化的重要性較高、新技術和產品的推出更普遍。調查表明,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能夠及時跟上技術變革與顧客需求的企業家更能贏得未來。

  關於企業創新的制約因素,《報告》顯示,研發高投入組和研發低投入組在“創新動力不足”和“難以選擇創新目標”上存在顯著差異,分別是0.19對比0.36和0.18對比0.30。這表明,當面臨環境挑戰,企業放棄創新的首要原因是自己沒有選擇堅持,有的是因爲缺乏動力,有的是因爲企業缺乏繼續研發、提升能力的可能性,比如存在缺乏資金等資源問題。

  爲此,報告進一步考察“創新資金引進渠道不暢”問題,發現兩組企業也存在顯著差異,研發高投入組比研發低投入組反而更加具有創新資金引進渠道的約束,這更加印證了放棄研發創新是研發低投入組企業的自身動力問題,而非資源問題。

  據悉,爲了解企業家對轉型時期企業家精神特徵的認識和評價,分析企業家精神對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探索企業家精神的主要影響因素,爲政府決策和學術研究提供參考依據,2018年8月以來,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2018·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即建立在此次調查基礎上,這也是該系統組織的第26次全國性企業家年度跟蹤調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