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all〉是瑪利亞一首經典的曲子,以千環百繞卻的動聽旋律聞名,此歌和〈Butterfly〉都最能顯

瑪利亞的樂感及創作功底。還好製作人是徹底了解瑪利亞聲音的Walter Afanasieff,否則她是否又得把

這歌唱成往後的〈After tonight〉甚至是現今的〈I only wanted〉那樣?要知道,"氣聲"顧名思義就

是氣和聲音結合的表現,如果氣占的分量比聲音多了,那整首歌給人的感覺就只能是"沙沙"不絕於耳的

聲響(這就是現在《CB》的狀況...)。很慶幸的是,在〈My all〉里,瑪利亞把聲音的分量加重,氣只

能是是聲音的點綴,這樣,歌曲的主幹---旋律給人的感覺就不至於很"浮",而是"穩"的分量比較多,因

此聽者才會更容易接受這曲子。這首歌跨度很大,真聲音域2個8度加一個減4度,是繼without you和O

holy night之後又一首能完整體現瑪利亞音域的歌曲。除了同名曲〈Butterfly〉外,瑪利亞在此歌中的

細節處理是她所有歌曲中最完整最細膩的一次,個別弱音處理非常得當,許多細小的音符都被她以點到

為止的方式"轉"出來,儘管聲音不幹凈並夾雜著氣流,所以說這才是弱音處理的難點,歌中瑪利亞強調

的是急速換氣和真假聲轉換的自如。

〈My all〉難度較大,當然唱片里的版本是剪接的,而Live時,毫無疑問肯定就會多出換氣的明顯,

畢竟句與句之間的間隔很短,但此歌我看過的近乎所有的Live演出都把持得相當平穩,最好的一次當屬

1998 Divas live。這段時期的瑪利亞,音色戰線得沒有她顛峰時期那樣純凈讓人舒服,但她聲音表現得

更加成熟,技巧完善得更加全面。其實,我認為《Butterfly》專集里的大部分難度技巧都是她其它專輯

鮮少出現的。有些歌手能唱高不能唱低,有些則能唱低不能唱高,而瑪利亞在低音區能保持頭胸腔共鳴

的同時,她在高音區的穿透力卻能達到女高音的效果,在同等音高上,她甚至能發出比其他女歌手頭腔

共鳴穿透力還要強的聲音,她的低音和高音的音色很明顯,高和低的特質比較鮮明,瑪利亞就是因為有

這倆個極端,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她的音域比同等女歌手要寬得多得多。其實在真(混)聲高音方面,世

界三大著名女歌手瑪麗亞,惠特尼.休斯頓,席琳迪翁,三人的音域其實是相差不了多少的,Whitney早期

的歌曲高音達到 g3 和 g#3 不少;celine 也有少數如此高度的音高;瑪利亞早期的高音g3很平繁,大

部分都是被她喊上去的,到了中期則收斂不少。但這回《CB》里,她卻頻頻亮出 g#3,甚至the one結尾

的即興又達到了a3... 在低音方面,瑪利亞的音域則要突出一點,最頻繁的為 d1,甚至可以降到 c1

(<My all>結尾和<emotions>開始的那段哼唱)。

有關於上面提到的那些什麼音高為g或者a的,這裡順便提一下。

先把鋼琴琴鍵音序列一列,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c1 d1 e1 f1 g1 a1 b1 c2 d2 e2 f2 g2 a2 b2 c3 d3 e3 f3 g3 a3

b3...]

上面的音序名c d e f g a b 分別指的是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左邊大寫字母的音序為"大

字組",另稱"低音組","低音組"由音符 B 向左無限延伸。而大字組右邊的小寫字母音序稱為"小字組"

,小字組由音符 c 向右無限延伸。

同時在"小字組"中還劃分出"中音組"和"高音組",由小字組的c(即c)到小字2組的b(即b2)為"中音

組",由小字3組的c(即c3)往右延伸為"高音組"。

ps:本文轉載自 任君 的新浪博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原文較長,只摘取部分,原文鏈接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a96936a01008uj5.html?vt=4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