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顏老師

來源 / 本文系初中生家長原創文章

曾經看過一段關於校園霸凌的公益短片:

一個小男孩被綁在旗杆上,一大羣同學爭先恐後的欺辱他,

揉亂頭髮、扯破校服、扇他耳光,踩碎眼鏡、踢走鞋子、吐他口水,

圍成一圈喊他的綽號“短黃瓜”,直到上課鈴音響起,壞孩子們一鬨而散。

被綁着的小男孩揚起小臉,對着滿布烏雲的天空高喊:

我會努力學習,上最好的學校!

做最好的工作,開最大的公司!

賺最多的錢,讓你們全都給我打工!

然後天天打你罵你發你最低的薪水!

今天的一切我一定會加倍奉還!!!

雷聲隆隆,大雨傾盆而下,

閃電映在孩子猙獰的小臉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成爲社會輿論的焦點:

青海省海東市一名初中生,因爲成績差不堪同學的辱罵欺凌,喝農藥自殺。

內蒙古烏海市第二中學一個男生長期遭受校園暴力,選擇了上吊自殺。

雲南昆明的一位女同學,在宿舍被同學暴打拽頭髮潑冷水,持續了幾個小時

……

校園霸凌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作惡者肆無忌憚地毆打着同年齡的孩子,在網絡上散佈流言嘲諷、侮辱、惡意中傷TA們,圍觀者起鬨、惡毒的評論、製造更多留言,惡性循環……

家長的不理解,學校、老師的不重視,讓TA們無助、迷茫、抑鬱、意志消沉,甚至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校園霸凌,你是受害者還是參與者?/

學生時代的記憶,青澀、純真,簡單快樂而值得去懷念。

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往往一個孩子刻毒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一羣孩子的推波助瀾,和其他人的冷眼旁觀,讓被欺辱者受到多重肉體或心靈的打擊和傷害。

而起因,往往是很小的一件事;

例如:從被起了一個“綽號”開始……

/“8年霸凌的官司贏了,

但我的人生也不能重來了”/

“高中三年校友們的校園暴力,跟風辱罵,蕩婦羞辱,我今天在他一個人身上討回來些許,不過我的人生也不能重來了。”

2018年4月12日,法院對一起網絡誹謗案做出了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蔣某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情節嚴重,其行爲已經構成誹謗罪,判處拘役三個月。

原告是已經成爲兩個孩子母親的王晶晶,以誹謗罪刑事自訴的方式,將持續在網上對其進行言語攻擊的校友蔣某告上了法庭。

如果不是這起案件,很多人可能難以想象,8年前的王晶晶竟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

在網絡上,她被整容、被下海,在校園裏,她被扇耳光、被孤立,在父母眼中,她也似乎“太過虛榮了”,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只是一個水杯,和一個至今都能深深刺痛她的綽號“神女”

王晶晶微博頭像

“我們班兩個同學打架打碎了我的水杯,我同桌當時開玩笑說,這個杯子要三百萬,你們居然打碎了!這時候,有人說,既然這麼有錢,爲什麼身上的衣服這麼土?”

因爲被誤傳水杯要三百萬,同班同學開始惡意嘲諷王晶晶,“神女”的綽號就是這時被牢牢貼在王晶晶身上,只要有人接近她,就會被取外號,“神童”“神娃”,以“神女”王晶晶爲代表,這一類人被稱爲“神族”。

就像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裏寫道: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校園霸凌事件就這麼開始了……

而那時,王晶晶才15歲。

“小學就整容”、“男朋友成羣”、“父母年收入幾億”、“衣着老土”。

校友還到貼吧廣貼她的不雅照片,誹謗她賣淫,煽動她去死。

“罵我的那個帖子有幾百頁”,在百度貼吧上的帖子火了。

/噩夢會做一輩子,

活下來的只是張畫皮/

如果說,凌遲這種酷刑,能把人的身體切成3000多片,而語言暴力則能徹底車裂人的精神,把尊嚴千刀萬剮:

“你就是個婊子!”

“炫富女,整容女,你活在世上有什麼用!”

她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他們會說她是“妓女”,罵她“不要臉”;

她剪了短髮,他們會說她是被人“強姦”了,所以變成了“同性戀”;

她矯正了牙齒,他們會說她是個“整容臉”;

她交了個男朋友,那個人卻把她的性感照片發到各個校園網站。

言語的侮辱還沒有停止,肢體的暴力就接踵而來。

一個學姐在她放學的時候,不由分說地扇了她十幾個巴掌,

衝着她的肚子踹了無數腳。

在暴風雨中的小樹,如果還敢倔強挺直軀幹,迎接她的將是更猛烈的疾風驟雨。

“我陸陸續續澄清過,但澄清都沒有什麼用,反而激怒了他們。後來我也嘗試融入他們,試了幾年之後,也無能爲力。比如一些人發佈信息,我會給他們留言、點贊。他們不會因爲我表現友好而接納我,反而會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賤?”

王晶晶試着求助於父母:

“他們不理解,覺得是因爲我太虛榮才導致被那樣對待的。而且,即使我當時要求轉校,父母也不會答應的,因爲他們不希望我離開溫嶺師資最好的學校。學校也幫我找過心理輔導的老師,但幾乎沒有幫助。”

“一大羣人詛咒我去死,你不死就是譁衆取寵!”

一個晴朗的週末,王晶晶吃下40片阿立哌唑片(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結果只是幾天起不來牀,而校園貼吧的新評論是:“這招實在是太太太老套了。”

/“就算你沒死,

他們也會換一種身份圍在你身邊”/

即使王晶晶已經工作、結婚、生子,仍然有人陸續在社交網絡上散佈她的過往。

2016年只因她提到當年抑鬱症是因爲校園暴力,好多校友對她的人身攻擊又捲土重來,以“爲了炒作洗白”爲由再次組團詆譭。

他們說:一個人罵你是他的問題,但是很多人罵你那就一定是你的問題了。

他們將自己滿口的污穢當做了正義的言辭,用以衆欺寡的方式再一次霸凌了她。

她開淘寶店創業,也遭遇故意差評。

這一次王晶晶不想再忍耐了,將蔣某告上了法庭。

即便如此,雖然蔣某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至今爲止沒有一個霸凌者出來道歉,反而指責她興風作浪、抹黑母校。

……

柴靜在《看見》裏面,有一段關於校園霸凌的描述:

“長大成人以後,我還夢到這個人,跟他周旋......他馬上就要看到我了,我甚至能看到,他嘴角浮現的那一縷微笑。我全身一震,醒了過來,一個沒當過弱者的人,不會體會到這種恐懼。”

/“網絡屠夫”的背後真相/

“他其實家裏家境不太好,就是家裏就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就是那種農村的房子。到他家裏之後,他的父母又很操勞,一看就是那種勞動人民的那種純樸的形象。說他母親在做一些手工活,他的父親是一個木匠。說自己說明了來意之後,他的父母又是一個勁的道歉。”

“他現在在寧波一個煉油廠工作,好像是外操工。”

直到開庭,24歲的王晶晶才第一次和學長蔣某面對面。

蔣某在庭審中很少發言,只說自己說的是事實,還說要提交證據,但最終也未提交。

“他好像是電腦技術挺不錯的,我記得高中的時候,他就說他自己製作了一個軟件,可以批量發帖子,然後他發了一個帖子說,大家都來領軟件,然後批量發帖來罵我,然後就感覺像英雄一樣的,很多人就很欽佩他。”

在讀完《黑羊效應》《烏合之衆》《社會心理學》後,王晶晶意識到:

其實校園欺凌中的所有人都是“黑羊效應”的受害者——被欺凌者是“無助的黑羊”,龐大的欺凌羣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持刀的屠夫”。

/別再拔劍四顧兩茫然,

別再讓“悲傷逆流成河”/

“8年後維權有什麼意義?換不來你的青春,也換不來你的班級前五名。”

有人質問王晶晶,而她想給像她一樣的孩子們一些鼓勵:

“告訴全世界,校園欺凌是錯的。

告訴家長和學校,你們應該懲罰作惡者,保護受傷的孩子。

告訴校園欺凌的受害者,要強大,而不是自我放棄。”

據調查顯示,87%的青少年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霸凌行爲。

而校園霸凌,最常見的是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但是,圍繞在被傷害者身邊的輿論暴力卻隱蔽,他們往往以流言的形式,以網絡爲傳播途徑,給受傷害者二次或多次傷害,一步一步的,把TA推向更黑暗的深淵。

校園霸凌中,從來沒有贏家。

曾經做下的惡和事不關己的冷漠,有一天一定會加倍償還。

如果你曾經被霸凌,如果你家有正在成長的兒女,告訴他: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都會在你身後。

面前的黑影不要怕,我是你背後的陽光。

如果你是老師,如果你也作爲一羣祖國花朵的師長,請你要保護你的學生:

“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你的使命。

如果你是曾經的冷漠旁觀者,正在目睹一起霸凌事件的發生:

請你挺身而出,伸出你之前遺憾未伸出的溫暖援手;

抵抗暴力,保護弱者,不縱容、不寬容;

曾經的冷漠不該再次上演,救贖自己的機會要自己把握。

……

王晶晶講述霸凌事件視頻

如果,你是一個無力抵抗者,正陷入黑暗中;

請你在評論區給我留言,畢竟,這裏還有一盞燈。

-作者-

* ©作者簡介:文章作者:顏老師,本文系初中生家長(ID:czsjz100)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戳“

閱讀原文

在看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