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豆花泡饃的很多人都會被這道美食吸引,油汪汪的一碗,光是看看都會流下口水。翠綠新鮮的香菜加上外焦里酥的鍋盔,以及嫩嫩的豆花或是豆腐,營養十足的豆漿,真是一碗「完美的美食」。特別是冬天的清晨,咥上一碗,胃暖暖的。

那麼西府正宗的豆花泡饃是怎麼做的呢?知道了這個方法,愛吃的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家裡做著吃哦!

需要的食材都有:麵粉、鹽、十三香、小蔥、香菜、雞精、嫩豆腐或者豆花、黃豆、油潑辣子

第一步:挑選成色好的黃豆,提前泡好,製作成豆漿,過濾雜質,備用。

第二步:烙餅。先和面,和平時和面差不多,面需要軟一點,然後揉成團,擀成1厘米厚的麵餅,放在電餅鐺里烙,外焦里酥,注意火候的把控。

第三步:將豆漿倒進鍋里,加點水燒開,燒開後加入嫩豆腐/豆花,小火煮上5分鐘,然後加入十三香和鹽調味!再加入烙好的餅,一起再煮一會兒,讓餅吸收湯汁的味道。完全煮透了就好啦。(這個是比較家常的做法,要說正宗,一般都是自己點豆花)

另附家庭版點豆花的方法:

①準備一小袋子黃豆粉,用涼水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裡面調開,並浸泡30分鐘左右後,用濾布過濾出來

②把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煮漲,煮漲之後,用勺子漂去上面的泡沫。

③取一小袋石膏的三分之一,加入水攪勻,化開,水位大概處於100ml左右,攪拌均勻後,用勺子慢慢的點入鍋中豆腐中。

④點到鍋里的水逐漸變的清澈,上下分層,然後你可以將鍋里多餘的水盛出來。

⑤用筲箕輕輕的沿著鍋邊按壓5分鐘,直至豆腐基本成型。

⑥將豆腐靜置10分鐘,用刀切塊,小火煮漲,出鍋即可

第四步:好啦,開始出鍋啦!加入雞精,盛入碗中,加上香菜、蔥末、油潑辣子,最後澆上熱熱的湯就好啦。


說起陝西什麼特產小吃最多,我們能想到最多的無非和面和饃有關,而饃多以泡饃形式最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羊肉泡饃,但是陝西豆花泡饃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豆花泡饃發源於秦地西府雍城(今陝西寶雞鳳翔縣境內)一帶,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漢族傳統風味的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調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當年蘇東坡任當地太守時,曾大力整治東湖,廣種柳樹,湖柳相映,成為西府名景,與他整治過的杭州西湖東西呼應。還有人寫了散文《家鄉的豆花泡饃》。下面我們一起來跟著廚魂小吃師傅學習一下這道美食吧!

用料:

嫩豆腐1塊或內酯豆腐1盒、黃豆適量、小蔥適量、香菜適量、油潑辣子適量、十三香適量、雞精/雞汁適量、鹽適量、

烙餅:

麵粉250克、鹽1小勺、水適量

豆花泡饃的做法:

1.需要的三種食材:豆腐/豆花,豆漿,餅。

2.黃豆提前泡好,用豆漿機打成豆漿,過濾後備用。

3.和面,揉成團醒半小時,擀成厚度0.5厘米左右的麵餅放入電餅檔烤熟(餅的厚度按當地人喜好決定)。死麵餅煮著吃有嚼頭,不要太薄了,會煮化掉。

4.把豆漿加水,燒開,過程中火不要太大,不然豆漿會撲鍋的,燒開後加入嫩豆腐或者豆花,小火煮五分鐘,加入十三香和鹽調味。

5.入餅,一起煮一會,讓餅吸收湯汁的味道。要煮,不是泡。泡饃,雖然用了泡字,但實際操作確實連湯帶饃一起煮。羊肉泡饃也是一樣的,只把饃泡湯里,叫水盆羊肉,這就是區別。煮出來的才有味道。煮的時候也可以加點麻花進去。

註:

1.豆花泡饃還有個關鍵,就是要用油潑辣子,不澆鹵子。

2.所以提前準備好油潑辣子起鍋,加入雞精,小蔥末,香菜末,就可以吃了,因為是死麵餅,所以吃起來很勁道,最好還要加入油潑辣子,味道會更加美味!

豆花泡饃很多人是當早餐來吃的,經濟又實惠,一碗差不多五六塊,能吃到撐。吃法是將切成小塊的鍋盔倒入豆漿鍋內煮稍許,盛入碗內,然後將熱豆花舀放其上,澆以豆漿,佐以調料。其質量要求是豆花要嫩、豆漿要"煎"、辣子洶要"汪"。食後味道咸辣清香,營養高易於消化。

無論任何時候,有美食的地方,就有人流量,小吃讓這座城市更顯親切與溫馨,小吃成為各個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獨顯其別樣的魅力與風采。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相應程度帶動了全國各地飲食行業的不斷發展,尤其近五年來,餐飲行業正逐步成為主流力量,開始帶動旅遊行業的邁進。人們的思維開始發生轉變,因為小吃而選擇一座城市旅遊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去一座城市散心遊玩,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尋找當地小吃美食上。想要更多詳情,可以關注『西安廚魂小吃創業』今日頭條號,也可以點擊頭像進行關注哦


現在的豆花味道不好!鍋盔在鍋里涮開涮去金屬殘留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