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樂理知識,憑自己的樂感做了一首歌,自己聽感覺還不錯,但是不知道一首完整的歌曲有什麼特定的規則嗎,應該怎樣去辨別。


沒有規則,聽起來像是完整的歌就是完整的。但初學者往往判斷力不足,你需要給別人聽,特別是專業的人聽。


如果題主覺得自己的歌曲寫的很散亂,建議題主去了解一下歌曲的曲式結構,這樣就知道一般的歌曲都運用的什麼樣的結構,也就可以以此來判斷自己的歌曲是什麼樣的結構了,當然歌曲的曲式結構千變萬化,沒有絕對的,常見的曲式結構僅僅是給你提供一個思路,不要被它所限制。

樂段的常見結構:

1、重複型兩句體 :兩個樂句開始的旋律相同或相似,但落音及終止式不同,形成呼應關係。

其結構圖式為: A + A1。

2、非重複型二句體:兩句旋律不同,形成對比,互相呼應。

其結構圖式為: A + B

3、重複型四句體: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旋律相同或相似,與重複型二句體功能類同。

其結構圖式為: A + B + A + C 或 A + B + A1 + B1 等

4、非重複型四句體: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旋律不同,形成對比關係,與非重複型二句體相似。

當四個樂句完全不同時,對比更加強烈。

其結構圖式為: A B C D、 A A B C、 A B C C、 A B C D 等

歌曲常見結構:

1、一段式:由一個樂段構成樂曲的曲式,稱為一段體或者一步曲式。一段提過去所表現的音樂形象一般比較集中,音樂表現手法的運用也相對簡潔,統一,在中國各地民歌中最為多見。

2、兩段式:由兩個樂段組合構成的樂曲形式,稱為兩段體或二部曲式,它的特點是第一個樂段的終止式根據音樂的需要可採用完全終止或不完全終止。

3、三段式:一般指在兩段體的基礎上,又回到第一個樂段作為結束,以加強第一段的主題思想。


如果你問的是:不懂物理,自己憑感覺搞出了一些科研成果,看起來像回事,怎麼判斷是不是合理的?

那麼你會被嘲笑的很慘。

但是音樂就不會,因為科學共同體存在感太強,而「音樂共同體」在大家看來就是一群清高的人。

但是這兩個事,本質上差不多,區別僅僅是大家對音樂和科學的態度不一樣罷了。

事實是,應該好好學習物理(樂理)知識,進行長期的科學(音樂)訓練,成果才是值得認可的。

瞎哼哼和作曲是有區別的。前幾天明日之子里不就有個這樣的人嗎,那不太好。


詳情參照李袁傑,還不是火了

我不知道,我也不懂樂理,全憑樂感。你既然想知道,那肯定就要學著去懂樂理啊!


自娛自樂的話怎麼樣都行,自己覺得好就是好

如果想更多的人認可,那你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你可以填詞,找人幫你譜曲


首先給題主點個贊:自己作曲,精神可嘉!

推薦題主一本書:《達人迷:我的第一本流行歌曲創作書》。這本書是美國的一個指揮寫的。達人迷這個系列真的非常棒棒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人喜歡就可以。懂不懂和能不能寫出來兩回事。寫作都這個道理


可以請會的完善,什麼都自己學的確太慢了,學不學的好而精另說。好像有樂麴生成器吧,不是太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