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博覽邀請中科院科學家補充一個入侵物種:牛蛙。

關於中國引入牛蛙,其實二戰前,就有人試圖飼養牛蛙,但沒有成功。1958年,上海水產研究所引入牛蛙失敗。1959年,浙江寧波和天津的水產機構從日本引進百來只牛蛙。1961年,廣東也引入幾十隻牛蛙,總體來說,牛蛙養殖還不成氣候,不像現在這麼火爆。

1962年從古巴引入之後,牛蛙已經在寧波、天津、南京及廣州開始試養,並且在廣東培育出大量「蛙兒子」們,初步完成馴化工作。

當時人們認為,牛蛙不僅能有效控制農業害蟲,還能快速提供優質蛋白,增加收入。古巴及日本牛蛙事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牛蛙野放。牛蛙在野外自然生長,變成了隨地可撿的寶貝,可以解決國內養殖場高成本精養,卻又無法大量投產的問題。

如果在我們國內農田放生牛蛙,牛蛙存活率會提高,那麼農民不僅不需要任何花銷,就能將農田裡害蟲控制住,同時牛蛙可以供應市場,搞不好還可以出口,增加收入。於是將養殖的牛蛙放養出去,就成了當時人們真實的想法

終於,在1964年,在中國廣州第三次全國牛蛙馴化會議上,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廣州、福建、寧波、湛江、中山等地的代表共同做出了「在有條件的地區,結合試點進行野生放養,最終達到牛蛙普遍野生的目的」的決定。會議還決定讓水產部的相關研究所編輯相關刊物,加強工作開展,「儘速實現牛蛙全國普遍野生」。

之後,養殖場的牛蛙,在計劃中,被少量地放養出去。但從1966年開始,養殖場繼續高成本地精養牛蛙變得越來越困難。曾經帶著光環和使命的牛蛙,就這樣被一池一池大量遺棄。

被野放的牛蛙,成了外來入侵奠基者。幾十年過去了,在奠基者們的作用下,放生者的推波助瀾下,牛蛙已經成功「旅行」入侵華中、華南、西南、東南等一大半國土。它們隨身攜帶的病菌——蛙壺菌,成功侵襲了中國特有種滇蛙、昭覺林蛙和大蹼鈴蟾以及雲南臭蛙等本土物種身上。甚至有推測認為牛蛙和它攜帶的蛙壺菌是導致雲南特有種滇螈滅絕的原因之一。


巴西龜絕對是一個例子,野外多是放生後留下的。公園池塘,寺廟放生池,以及各種水域都能看我巴西龜的身影!巴西龜學名巴西紅耳龜,放生導致泛濫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福壽螺 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泛濫,早起因生長迅速,抗病能力強,被引進用作食用螺。但是福壽螺口感不好,沒有人吃。部分福壽螺從養殖戶手中逃逸。在野外生存繁殖。南方水域中最多見的就是福壽螺。在中國,好吃能吃的東西都不會泛濫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