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癌症在老年人中比較多見,

老齡化是癌症形成的

一個基本因素。

but !!!

近幾年,年輕人得癌症的越來越多!

30歲的寧波人沈女士

最近便被確診爲乳腺癌

而根據病情詢問

沈女士的親姐姐和媽媽

都曾被發現患上過乳腺癌

母女三人竟相繼患上同種癌症!

到底怎麼一回事呢?

跟着小編來看看吧~

來源:武漢晚報、寧波晚報、錢江晚報、半島晨報、人民日報、生命時報、丁香醫生及網絡

新聞速遞

爲母女三人診治的是北侖區人民醫院肝膽甲乳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李鵬飛。他說,媽媽和姐姐是單側乳腺癌,發現時爲中期,沈女士是雙側乳腺癌,發現時爲早期,經手術以及術後一系列治療,目前3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李醫生介紹,臨牀上,乳腺癌多發於兩個年齡段的女性,一是三四十歲,二是五六十歲,“女性三四十歲時,生活工作壓力大,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大,五六十歲絕經後,雌激素水平變化也大。乳腺癌和雌激素關係密切。”

此外,乳腺癌家族聚集性也很明顯。李鵬飛建議,近親屬中有乳腺癌的,當事人不妨去做個基因測序,以確定自己是不是高危,即使不做基因測序,乳腺檢查也要勤快一些,“一般女性一年檢查一次,這類女性應該每3~6個月檢查一次。”

相比媽媽和姐姐,沈女士比較幸運,因爲在早期就發現了。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期可以超過95%。但因爲早期乳腺癌往往沒有症狀,患病部位又比較隱私,很多人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李惠利醫院甲乳外科季曉春主任醫師表示。

昨天,李惠利醫院甲乳外科對去年手術的205名乳腺癌患者做了個統計,其中早期發現者還不到4成,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其中,有一位李女士給季曉春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情況頗爲可惜。兩年前,李女士洗澡時無意中摸到右邊乳房一個小硬塊。不痛也不癢,而且平時也有小葉增生,就沒放心上。

不料去年8月份她的乳房皮膚開始出現小窪地,一摸右邊腋窩下也有小結節。於是找到季曉春主任,一查竟是乳腺癌!但可惜的是腫塊已經侵犯到了乳頭,沒法保乳,需要根治手術之後再重建乳房。“如果能早點來看很有可能保住乳房。”季曉春搖頭表示可惜。

雖然乳腺癌多發於40歲~60歲女性,但近年來,乳腺癌患者的年齡也呈現兩極化趨勢,年輕女孩和老太太發病的情況也不少。

寧波市醫學會乳腺疾病分會的一名專家指出,這兩類人發病,多與生活習慣有關。“20幾歲的女孩子,很關注外形,長年吃好幾種美容養顏的保健品,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很注重養生,吃羊胎素、蜂王漿,這些都可能導致人體攝入過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多了,人是會容光煥發,顯得比同齡人年輕,但乳腺就危險了。”

年輕女性容易中招的原因還包括:

老年人對於專科體檢的忽視,也可能埋下隱患。寧大附院甲乳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秉烈指出,癌症的發生與基因改變的逐漸累積相關,“每個人身上都攜帶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們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比如出現原癌基因的激活和高表達,抑癌基因及凋亡基因的失活,再加上細胞週期調節基因功能的改變,就有可能催生腫瘤細胞。”

另外人上年紀後,免疫系統變得薄弱,識別、清除“壞細胞”的能力也會減弱,因此老年人更加容易得腫瘤,也更需要定期體檢才能早期發現病變。

對於女性來說,建議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乳房篩查,而對於高危人羣,比如母親、姐妹有乳腺癌病史的則建議從35歲開始就進行乳房的篩查。

心態也能抗擊病魔

在寧大附院,有一名患者是70多歲老太太。她3年多前接受了手術,3年後出現肺轉移、骨轉移,沒有手術治癒的機會。但患者心態很好,沒有放棄。

最近一年先是進行了十餘次化療,骨痛症狀緩解後又轉爲一月一次的內分泌治療,副作用小,生活質量有保證,上醫院不用人陪,平時生活也完全能夠自理,完全看不出是一名癌症患者。陳秉烈認爲,目前來看,老太太完全有希望撐過2年、3年、甚至5年的坎。

除了規範治療,老太太的心態對於抗擊病魔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據瞭解,老太太平時開朗樂觀,毫不避諱自己的病,經常拿自己開導其他患癌的親友,讓他們把癌症當作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來看待。

必看知識點

數據顯示,在早期乳腺癌中,絕大多數患者是體檢和自己無意中摸到。季曉春建議成年女性最好每月能做一次乳房自檢。

健康小貼士

高危人羣除了乳房自檢,最好每年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做專業篩查。月經初潮小於12歲而絕經年齡大於55歲、終身未育、有乳腺癌家族史、長期在高強度壓力下生活的女性要定期篩查。

建議

愛自己,

請關心你的身體,

關注健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