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解讀第38期

《詩經·周頌·豐年》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詞句註釋

豐年:豐收之年。

黍(shǔ):小米。稌(tú):稻子。

高廩(lǐn):高大的糧倉。

萬億及秭(zǐ):周代以十千爲萬,十萬爲億,十億爲秭。

醴(lǐ):甜酒。此處是指用收穫的稻黍釀造成清酒和甜酒。

烝(zhēng):獻。畀(bì):給予。祖妣(bǐ):指男女祖先。

洽(qià):配合。百禮:指各種祭祀禮儀。

孔:很,甚。皆:普遍。

不知爲何看到這首率先想到就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總覺農村是最美的地方,夏日裏是綠樹成蔭,青石黛瓦蜿蜒着小橋流水人家。湛藍的天,微醺的神情,一兩聲隨心而起的小調,穿過田間枝頭復又落入心間,帶着微微癢癢的夢幻。

就連普通的表白在鄉間小路說出都別有一番滋味,“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溫柔似夏夜的涼風。而農村最愛的大概就是秋季了,因爲秋季恰是一年的輪迴,見證了所有的付出。

小時經常寫作文“秋”千篇一律的都是麥子熟了,黃黃的一片,秋姑娘用她寬大的衣衫拂去了夏的炎熱……可真真的秋真真的豐收又怎是幾句話語所能表達的。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春到秋實在是埋藏了太多期盼和太多汗水,所以秋季的豐收才使得人們格外感恩與興奮。

《毛詩序》雲:“《豐年》,秋冬報也。”報,據鄭玄的箋釋,就是嘗(秋祭)和烝(冬祭)。也就是說這就是豐收後在秋冬舉行的活動。那麼,喜悅心理自不必說。

現在很多人說“人心不古,就是讚揚古人的純樸”。古時科技不發達,所以把更多歸結於上天及祖宗的保佑恩賜。也正因爲如此,古人才更容易滿足。

豐收之年,把高大的糧倉裝滿,各種的穀物都放成一堆,那是視覺盛宴,也是對自己一整年的付出最大的回報。一間小屋,簡單的一家人,三餐溫飽,四季歡笑,一切都走的緩慢卻也安詳。

時間的長河,已逝的是最讓人懷念的。那時的人們生產力比之現在低下,卻是真真的農業大國。人人牢記江山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農業是責任也是信仰。

正因一切多了天意,意外的收成才更讓人驚喜。那是神的恩賜,是上天施與的溫暖,所以人人想着回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感恩一直是華夏民族從未缺少的美德。農民的感恩就是祭祀。

如此多的穀物,留下平時使用的和來年播種用的,其他的都熬成美酒。雖不及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卻也是真真的甘醇美味。而這美味醉人的酒,第一個便是用作祭祀先給祖先嚐。

這是農民的純樸與善良,甜美的酒獻給祖先,渴望乞求來年又是五穀豐登。季季輪迴,年年有餘,這是最單純的心願也是最美的心願。

因爲付出過,才更重視回報,因爲懂得,所以更慈悲更選擇感恩。

作者:汐蕪,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