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也是為了祭奠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續齊諧記》載,開始人民「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後來,我國人民還每逢五月初五以蘭湯為浴,家家門上掛菖蒲劍,灑雄黃酒,焚蒼柏,薰艾葉,吃大蒜,喝雄黃酒,並且習慣在小孩衣襟上掛香袋,額上用雄黃寫「王」字,耳孔塗雄黃等等。

端午節喝雄黃酒,據葛洪《肘後方》說:「雄黃散辟溫氣方…以塗五心、額上、鼻人中及耳門。」《帝京歲時紀勝》說:「五月五,細切蒲根,拌以雄黃,曝而浸酒,飲余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灑床帳間,以避毒蟲。」現知雄黃與硃砂含有汞、砷、砒等成分,具有殺菌和抑菌作用,對於毒瘡、癬疥等皮膚病,是有一定療效。雄黃不溶於水而溶於酒,故民間服雄黃酒,用雄黃酊為毒蟲咬傷的解毒劑,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艾葉、蒼朮、雄黃、白芷混合燒薰,燒薰時它所揮發出來的芬馥濃郁的香氣,能給人以醒腦除悶的快感。現經實驗證時,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及結核桿菌,均有殺滅抑制作用。用小野艾葉煙熏,對多種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所以說,端午節的避邪除害活動,對於天氣漸熱防微杜漸,預防疫病,確是一個利時機。只是端午節除毒的對象是蜈蚣、蛇、蠍子、壁虎與癩蛤蟆。但是,古人所指的邪氣,卻包含有近代致病菌思想。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的治瘧青蒿完全準確,是日本的植物書典搞錯。,中藥煮葯對於香辛類藥物全是最後放入,早已經認識到香辛類藥物易分解。當年研製治瘧葯時就是圍繞著常山、青蒿、胡菽三個藥材研究。常山早在民國時已有成果,只是毒性大。青蒿煮水也能達到青蒿素的70%效果,只是不易攜帶推廣。


對 人人自成一派,彼此之間又無連接,互不理睬,所以人們對中醫的認識很難統一, 中醫的發展僅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傳承, 中醫師的養成強調的是個人領悟和修為, 橫向的相互交流和經驗借鑒不多見,中醫的發展歷程受限於封建時期中國的國情和文化背景,信息的閉塞和國人攜才自重的思維, 這些都是中醫發展的限制,


第一,古書上的方法基本不管用。首先不是青蒿是臭蒿。水提取青蒿素也效果也非常有限。 第二。中醫治療瘧疾方法特別多。屠呦呦當時收集上千個醫方。基本都是無效的。 第三,當時葛洪認為最有效的是抱大公雞的那個。呵呵。。。。最後說一句。即是古方有效 。你上千種藥方才一個有效。值得驕傲嗎。整個瞎貓碰到死耗子。這就是中醫粉眼中偉大的中藥。呵呵吧。。。。。不多說。腦殘會噴的


書上有的也不一定人人都學,中醫非常分散,唯有有心人才能發現好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