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位於廈門市思明區的環島路,曾被稱為曾裏、曾家沃、曾家灣,也就是說這裏的居民大多數是姓曾的。它在早些年前,是一個小漁村,而如今則被打造成為一個文創村,每天都有許多遊客來到這個地方。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1張

曾厝垵,「厝」在閩南地區是居住的意思,比如有些地方會說閩南古厝,也就是形容具有閩南風格比較有歲月的宅子。其實曾厝垵是一個社區,它下面被分成了8個自然村落,即曾厝垵社、倉里社、前田社、西邊社、前後厝社、東宅社、上里社和胡裏山社。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2張

其實對於遊客來說,曾厝垵的核心景區只有短短幾百米,也就是曾厝垵社區下面的曾厝垵社,這裏也就是面向遊客的文創村,主要聚集一些小吃。對於廈門本地人來說,這裏平時是不太會來的,一是人多擁擠,二是遊客多的地方價格自然貴,三是本地人自然會有更多的選擇。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3張

但是對於遊客來說,曾厝垵靠近大灘。白天時可以在對面的沙灘散步,傍晚時跨過天橋,走進人潮,去尋覓那些小吃。曾厝垵裏面的小吃,一部分是廈門、臺灣特色的,如沙茶麪、海蠣煎、魚丸湯……另一部分則是全國各地皆能遇見的,如臭豆腐、魷魚串、水果杯等。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4張

不過在這樣一個地方,我更建議大夥可以在這裏走街串巷,深度感受裏面的一些故事。在曾厝垵社,有著諸多值得去探索的老建築,那些建築大多數都是紅磚古厝兼具了南洋風格的形式,也就是傳說中的番仔樓。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5張

曾經的曾厝垵是一個以打魚為生的小漁村,生活節奏以傳統的「男漁女耕」為主,也就是男性出去打魚,而女性則在家裏負責種田以及照顧老人小孩。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6張

現在的曾厝垵萬為了文創村,也就是面向遊客的一個去處,許多村民早已搬離了此地。而留下來的房子,一部分成了餐廳和小吃店,另一部分則打造成民宿。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7張

曾厝垵就像一個迷宮,即使跟著導航也會走錯路。這裏擁有著數量繁多的民宿,而門牌號大多都是錯亂的,如果真有住在這兒的小夥伴,建議可以讓店主到村口接喲!

廈門這個小漁村,外地遊客都會去,本地人:不湊熱鬧! 美食 第8張

曾厝垵文創村有著「五街十八巷」,其中五條主街分別是國辦街、教堂街、中山街、文青街、旗桿內街。而從曾厝垵前往廈門大學、南普陀寺、沙坡尾等地也很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