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下來了~~~

我的英語養成計畫開始進行

新生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 少數醒來的時間就是喝ㄋㄟㄋㄟ.換尿布

我跟寶寶之間其實不太需要交談, 所以一開始都很順利

每天只要重複說這些惡補的簡易英文, 幾乎就可以塞滿所有的時間

Good Morning, Cindy.

Did you have a good dream last night ?

It's time to go to bed.

It's time to take a bath.

Are you hungry? 

Let's change your diaper!

(...諸如此類)

說著說著, 我都慢慢以為自己真的很厲害, 可以跟寶寶全英文對話

 

環境背景音的部分, youtube是很好的幫手

上面有很多不錯的兒歌頻道

比如 Super Simple Songs, ABCkidTV, LittleBabyBum 等等

每天只要寶寶醒著的時候, 就是不間斷地播放

聽久了大人也都能跟著唱, 琅琅上口 (我絕對不會說裡面有很多單字我都有特地去查)

有時候外出的空檔, 我也都會自己唱給寶寶聽

人聲導唱有時候更能加深寶寶的印象, 讓背景音不再只是背景音

這樣半年下來, 自己默默也會唱了幾十首兒歌 (掩面) 

不得不說國外的兒歌影片做得真的很精緻

尤其是ABCkidTV, 這是我最喜歡的頻道

動畫做得生動之外, 同樣旋律的歌詞會不斷更新, 套上不一樣的單字

非常的用心!

 

就這樣度過了大半年, 只要說話對象是Cindy, 我就會自動切換成英文模式

不會的單字會去查, 講話之前要先google這樣的講法是否正確

大量英文兒歌+英文生活會話, 就是我跟Cindy的互動方式

但是隨著她越來越大, 越來越力不從心

她醒著的時間越來越多, 會想玩. 想和你互動

會擺的姿勢變多了, 開始吃副食品, 會做鬼臉 

很多情境我不曉得該如何表達才是道地的

更何況我並不是英文母語人士, 硬要說英文對我而言本來就有一些難度

於是,我一有空就開始上網查文章. 找書看, 想要從成功者的例子去學習

 

漸漸發現, 這樣的方法是有瑕疵的

在大量的表達裡面, 非英文母語人士的詞彙認識是有限的, 硬要用英文表達會去擠壓到小孩的中文學習

比方說 : 當我們看到花 flower   

What a beautiful flower! 

What a colorful flower!

It's a red flower.

這是一般非英文母語人士大概會跟孩子講的詞句

可是, 中文我們可以怎麼表達!?

"你看,這片花海好美, 有薰衣草. 波斯菊. 杜鵑. . 鬱金香. 奼紫嫣紅, 五彩繽紛" 

發現了嗎? 因為所學的英文詞彙不足

我們無法應用大量不同的詞彙去形容眼前的景色 ; 

相反的, 身為中文母語人士的我們, 卻可以善用不同的形容詞或成語.詩句去表達

一樣是花, 英文大概只知道flower, 中文你卻可以唸出不同品種的花卉名稱

如果說想要全英文跟孩子溝通

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的中文跟英文都不夠專精, 只能講些皮毛

 

口音也是一個問題, 即使發音再標準, 非母語人士就很難去模仿他們的腔調,  

雖然我不是非常注重腔調的人, 因為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民族, 他們自己國家南北腔調就有差異,

全世界講英文的除了英.美. 還有澳洲 菲律賓 等地方, 各有各的腔調

我認為語言能夠流暢的溝通最重要, 然後發音盡可能做到標準 ( "我" 不要說成 "偶", "老師" 不要說成 "老私" )

腔調 我一直倒覺得是其次

但既然要培養一個雙語寶寶, 當然還是希望她的口音能盡量標準, 像是native speaker

如果我天天跟她講英文, 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1. 英文程度跟中文程度都差

2. 口音會偏向台式英文

 

基於以上兩個理由, 我決定開始修正我的作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