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是唐代的醫學家,這本《千金方》中有一整卷是寫食療專治的,所以後人稱它《千金食治》(千金,是一方葯值千金之意)。他認為:人安身的根本,在於飲食……不知飲食之宜的人,不足以長生……作為一個醫生,先要求摸摸疾病的根源,知道它給身體什麼部位會帶來危害,以食物治療。只有在食療不愈時,才可用藥。 書裡面分果實、菜蔬、穀米、鳥獸幾篇,介紹了各種食物的藥理和功能。

果實篇寫了20多種,提倡多吃大棗、雞頭實(芡實)、櫻桃,說能使人身輕如仙;不要多吃梅,壞人牙齒;有桃仁,令人發熱氣;李仁,令人體虛;安石榴,損人肺臟;梨,生寒氣;胡桃,令人嘔吐,動痰火。吃杏仁,不可長期貪吃,引扁鵲的話就是:「令人目盲,眉發落,動一切宿病」。 這個果實,個人覺得就是我們平時說有的水果偏寒性,有的中性或者溫熱,根據時節不同,還有自身的身體狀況合適地選擇。

菜蔬篇記載了50多種,比如越瓜、胡瓜、早青瓜、屬椒不可多吃,而莧菜實和小莧菜、苦菜、苜蓿、薤(野韭)、海藻、白蒿、茗葉、蒼耳子、竹筍斗可以長期食用,會讓人身體輕盈、體力變好,延緩衰老。

穀米篇寫穀物及其釀造製品20多種,孫思邈說,薏仁、胡麻、白麻子、飴、大麥、青梁米長時間服用能身輕有力,令人不老;赤小豆令人肌膚枯燥;白黍米和糯米讓人煩熱;鹽吃太多,黑膚色,這些不宜多吃。

其實五穀雜糧現在吃的人還挺多,磨成粉沖劑,或者打成豆漿,煮粥煮飯的,但同時這些基本也是中藥裡面的藥材,很多都有食療效果。如果了解其中的藥性,能夠正確地食用,豈不一舉兩得。比如脫髮問題,之前看到一位長輩原來都快禿頂,後來見他卻長出頭髮了,問他用了什麼洗髮水。他說每天晚上用生薑擦頭皮幾遍,有時候把汁水塗在頭上包好保鮮膜睡覺,每天堅持吃黑芝麻和核桃,半年下來開始見效了。 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誇張,或者還用了其他什麼,但是頭髮真的變多了。

鳥獸篇寫了包括蟲魚在內的動物及乳品40餘種,其中乳酪製品對人身體大有裨益;虎肉不可熱食,會壞人牙齒;石蜜( 就是「冰糖 」)可以長期食用,強志輕體;腹蛇肉泡酒可療心腹痛; 烏賊魚也有益於補氣;鱉肉能治腳氣。

我舉例了其中一點點,有些還是有道理的,而且在今天已經被人們把它作為常識在使用,有些是中藥藥方裡面在用的。孫思邈其實還有很多養生方面的見解,他告誡人們少吃一些佳肴,注意選擇食物。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春夏飲食過冷,不節制導致等等。

東漢名醫張仲景也說: 平時不要妄動藥物,否則會影響肌體內的平衡。病從口入,日常飲食要多注意。食療是一種可取的辦法,反正要吃飯的,幹嘛不吃對呢,不好好對待自己身體?

文/GSN


唐代的名醫孫思邈,雖然被稱為「藥王」,但治療一般疾病他不主張先用藥,而是先主張食療,即《千金方》里所說的「夫為醫者,當需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

因此可以說,孫思邈是一個食療的積極倡導者,這在他的《千金方》里多有體現。他在書中主張「食必忌於雜」、「飲食當令節儉」的觀點,也就是不能亂吃,要有節制地吃。

在《千金方》里,專門有一篇《食治》,講食物對於疾病治療的作用。例如,孫思邈在當時明確指出了牛奶對於人體的營養價值,極力提倡小兒喝牛乳,說牛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氣不衰」。還指出動物肝臟能治夜盲症,未去糠的粳米能夠治腳氣,生吃板栗能夠治療老年人腰腿疾病等等,根據現代醫學證明,其具有相當高的科學性。

除了單純的食療外,《千金方》里還記載了很多食物和藥材搭配的葯膳來治療各種疾病。例如在治療婦女產後癥狀時提到,如產後虛乏,方以羊肉、黃芪、大棗、茯苓、甘草、當歸、桂心、芍藥、麥門冬、乾地黃等食物和藥物組成,補氣生血,調理陰陽。

不過《千金方》里的一些食療藥方受制於當時的時代條件,並不具有合理性。例如其中提到生薑配蜂蜜能夠治療咳嗽。根據今天的臨床經驗證明,這個藥方只能治療風寒型咳嗽,並不適用於所有感冒類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