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干法生產工藝的主要優勢是什麼?

答:干法生產工藝的主要優點是:

1)生產出來的機制砂水分含量低,一般低於2%,商混和干混砂漿可以直接使用;

2)成品砂中石粉含量可調可控,集中回收能夠綜合利用,減少粉塵排放;

3)生產過程中極少或不用水,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

4)易於集中操作控制,實現自動化管理。

5)不受乾旱、寒冷季節的影響,能夠全年連續生產。

02為什麼濕法生產工藝越來越少使用?

答:主要原因是:

1)消耗大量水,1t砂石料需耗水2~3.5m3;

2)產品砂水含量高,須脫水,干混用須重新烘乾;

3)產品砂細度模數偏粗,砂子產量低;

4)產生大量的泥粉污水,污染環境,且石粉不易回收;

5)基建投資及設備種類多,機制砂生產成本高;

6)在乾旱少雨地區或結冰季節不能正常生產。

03半干法制砂工藝有何特點?

答:半干法生產工藝相對濕法生產工藝,最大特點就是用水沖洗掉制砂原料表面的泥和石粉,成品砂部分或全部不再進行水洗,因此用水量相對少多了,成品砂中石粉流失量少了,水份含量較低。但這種砂石生產工藝還需較多的水資源,污水處理裝置仍須配備,只不過規格小了許多。其投資費用比濕法少,比干法多,成品砂石粉含量介於二者之間,運行成本也在二者之間。

04什麼是機制砂亞甲藍(MB)值?

答:用於判定機制砂中粒徑小於0.075mm顆粒含量主要是泥土,還是與被加工母岩化學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標。機制砂亞甲藍值要求MB≤1.4,宜控制在1.0以下為好。

05為什麼要對成品砂進行加濕拌合處理?

答:在機制砂干法生產工藝中,對成品機制砂加濕拌合處理,能夠使機制砂石含水率達到飽和面干狀態,有利於後續混凝土拌合用水量的控制,同時能夠減少運輸過程中離析和揚塵。

06為什麼機制砂的細度模數不穩定?

答:在生產過程中入料岩性、含水率和級配容易變化,篩分過程也會出現堵孔、破損等問題,破碎、除塵設備效率、參數也不穩定,容易導致機制砂細度模數不穩定。

07生產機制砂能否用廢混凝土、磚石?

答:廢混凝土、磚石及工業廢渣經過專門設備經過分揀、清洗、破碎、篩分等工藝過程,生產出機制砂。但當前行業內主要還是用於生產再生粗骨料。

08人工砂石生產工藝的依據是什麼?

答:選用干法、濕法、半干法人工砂石生產工藝的依據:

1)首先決定於機制砂石系統所處的地區和水資源情況、原料潔凈程度,以及對骨料、機制砂石粉含量、細度模數的具體要求。如果原始條件允許,優先選用干法生產工藝,次之採用半干法生產工藝,最後採用濕法生產工藝。

2)從設備投入、佔地面積大小、生產管理難易程度、機制砂石料加工成本考慮,也是優先考慮干法,次之半干法,最後是濕法。

09如何對機制砂進行取樣?

答:機制砂檢測取樣的一般方法為:

1)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面剷除,然後從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組樣品。

2)從皮帶運輸機上取樣時應用接料器在皮帶運輸機機尾的出料處定時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組成一組樣品。

3)從火車、汽車、貨船上取樣時從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組樣品。

10機制砂石粉含量主要的檢測方法有?

答:機制石粉含量一般有水洗法和干篩法兩種試驗方法,代表性的是美國ASTMC136或AASHTOT27,適用於干篩,ASTMC117或AASHTOT11,適用於水篩。然而我國一直是在水泥混凝土集料或瀝青路面集料,都直接採用干篩方法,0.075mm篩通過量不經水洗確定,所以準確性較差。干篩法主要適用於水泥混凝土用集料,並且還要結合亞甲藍值的檢測結果綜合評價。

11石粉分離的主要工藝方法有?

答:從行業工藝設備發展來說:目前剔除原狀砂中多餘石粉的方法主要有水洗水力分級法、高頻篩機械篩分法和選粉除塵風力分級法。

12機制砂顆粒級配指標如何調整級配?

答:機制砂顆粒級配可以通過調整進料級配、進料量、破碎機轉速、篩網尺寸等方面來實現。

13哪些因素影響機制砂粒形?

答:影響機制砂粒形的因素有:

1)料源岩石岩性,如發育節理等不利於獲得較好粒形;

2)破碎設備類型,衝擊式破碎機成形效果較好;

3)篩網類型,比如方孔對粒形控制較好。

14為什麼要「以破代磨,多破少磨」?

答:因為破碎的能源利用率要比粉磨的高,多破少磨有利於節約能源,但也不能完全以破代磨,因為兩者的能源利用隨著物料粒度變小成反向變化。

15衝擊破「石打石」和「石打鐵」有何特點?

答:「石打石」適用於中硬以上磨蝕性大的物料,如玄武岩等。「石打石」工作情況下成品粒型較好,含粉量稍多。「石打鐵」適用於中硬以下磨蝕性小的物料,如石灰石等。「石打鐵」工作情況下,破碎效率高,周護板磨損費用較高,成品粒型稍差。「石打鐵」磨損最嚴重的應該是鐵砧,故其結構設計和鑄造工藝也是影響制砂機效率的重要因素。另外,「石打石」適用於整形,「石打鐵」適用於制砂。

16衝擊破(制砂機)為何採用雙電機?

答:採用雙電機主要有2個作用:

1)雙電機保證了主軸的均衡受力。

2)保證轉速,能量在傳送過程中會有流失,雙電機保證了大功率,確保轉速。

17兩者工作電流偏差較大該如何解決?

答:雙驅設備中,一個電機的電流比另一個低的現象稱為惰性反應,偏差要求不應大於10%;一般通過調整傳動皮帶張力並使之相等、檢查接線端子清潔度、檢查軟啟動問題等方法解決。

18為什麼葉輪轉子要進行靜平衡校正?

答:葉輪轉子不進行合適的靜平衡校正,轉子不平衡量較大,運轉過程中產生的離心力會導致設備異常振動而失效、轉子異常磨損、噪音過大等問題。根據行業標準,衝擊式制砂機的葉輪轉子平衡等級為G16。

19制砂機校平衡的基本步驟是?

答:衝擊式制砂機葉輪轉子更換耐磨件後,葉輪轉子校正靜平衡的基本步驟是:1)清理轉子及附件上的砂石料、舊磨損件、雜物等,並確認可以繼續使用;2)重新安裝耐磨件、將轉子安裝在平衡工裝上;3)確定不平衡配重量和位置;4)複查已經平衡的轉子平衡性。

20影響衝擊式制砂機效率的因素?

答:1)原材料的特性。物料硬度、強度低,破碎性好,制砂效率較高;

2)破碎物料含水量的影響。含水量較高時會降低產砂量。

3)給料量的大小。一般來說給料量越大破碎效果越好,但有極值點;

4)葉輪的轉速。一般轉速越高破碎效率較好。

21為何衝擊式制砂機開始運行時振動較大

答:因為開始運轉時,轉子內未形成均勻料襯而不平衡所致,所以一般剛開始時須進幾方細料,如果開始就進粗大料將會持續振動幾個小時,直至轉子內形成均勻料襯。

22目前振動篩用於機制砂石篩分的類型?

答:主要用於砂石生產的篩分設備是:棒條篩、圓筒篩、圓振動篩、直線振動篩、高頻篩以及概率篩六個類型,其中棒條篩主要用於除土工序,以圓振動篩、直線振動篩較為常見。

23哪些因素會造成篩網堵孔?

答:1)砂石料中含有大量臨界分離點的砂石料顆粒;

2)砂石料中含有片狀物料較多;由於岩石破碎或砂石料本身的原因,砂石料中片狀料較多,篩分中片狀物料自身無法順利過篩;

3)砂石料中含泥量較多;

4)砂石料中含水量較高。

24篩網容易破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篩網容易破損的主要原因是:

1)篩網質量或材質不合格;

2)篩網張緊力度不夠,以致引起篩網顫動,通常沿篩網邊緣或包邊壓條處斷裂或損壞;

3)篩子振動幅度過小,導致砂石顆粒在篩網上堆積而快速損壞篩網。

25細度模數與篩網尺寸存在怎樣的關係?

答:目前機制砂細度模數的普遍要求是2.6-3.0,一般推薦使用篩網尺寸為3.0mm或者3.5mm。如果石粉含量較多,可以考慮使用2.8mm的篩網;如到達2.3左右,可以考慮長條形篩網,如1.7X5或者1.9X5這種篩網尺寸。篩網類型一般盡量選用方孔篩網,這樣對粒形控制十分有利;圓孔網或長條篩網盡量少用;也要時常監控篩網是否破損而影響細度模數。

26衝擊式制砂機的易損件有哪些?

答:標準易損件有:圓柱滾子軸承、深溝球軸承、推力球軸承、脹緊套、傳送帶、油封、O型密封圈。非標準易損件有:上軸套、下軸套(進料斗提升部位),減震橡膠、甩輪護口圈、上∕下流道板、衝擊塊、分料錐、耐磨板、拋料頭、下料襯環、進料管、上∕下擊打護板、料斗襯環、分料盤、散料盤(散料錐)、周護板。

27為何濕法生產中一般選用輪式洗砂機?

答:輪式洗砂機結構簡單,故障率遠低於螺旋洗砂機,並且在洗選過程中,細顆粒砂與石粉流失較少,產出的機制砂級配較好,細度模數容易控制,質量較為穩定。

28機制砂表觀密度鬆散堆積密度等要求?

答:機制砂表觀密度不小於2500kg/m3;鬆散堆積密度不小於1400kg/m3;空隙率不大於44%。

29自然界岩石分為哪幾個種類?

答:自然界岩石分為三類,它們分別是:第一類是岩漿岩(火成岩),由岩漿噴發而形成的、一般質地堅硬、均一;第二類是沉積岩(水成岩),是經風化、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其特點是一般為層狀分布結構,同一時期性質相近;第三類是變質岩,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礎上,經過變質混合作用後形成的,其特點兼具上述岩石及自身特性。

30哪些岩石可以用於機制砂石生產?

答:機制砂石(碎石)的制砂原料通常用花崗岩、玄武岩、河卵石、鵝卵石、安山岩、流紋岩、輝綠岩、閃長岩、砂岩、石灰岩等品種。其製成的機制砂按岩石種類區分,也存在有強度和用途的差異。

來源:中國砂石協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