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機器

這種本來應該是科幻作家和陰謀論者所着迷的東西,一直以來被認爲是純粹的幻想。但事實上,蘇聯確實製造過這樣一種武器。目的在於保證蘇聯能夠對美國的核打擊予以還擊。即使美國發動突襲,摧毀了克里姆林宮和蘇聯國防部,幹掉了每一位軍隊高官,這套末日系統依然能夠感測到災難發生,啓動還擊。這套系統的正式名字叫Perimeter,也有人叫它“死亡之手”。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這一武器系統的目的是確保蘇聯能夠對美國的核打擊做出反應。即使美國發動突襲,讓整個蘇聯限於癱瘓,蘇聯依然能夠予以還擊。哪怕美國炸燬了克里姆林宮,夷平了蘇聯國防部,破壞了通信網絡,幹掉了每一個軍隊高官,地面感應裝置依然能夠檢測到災難發生,啓動反擊。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誕生背景

該武器系統於1985年投入運行,那時,冷戰最危險的年代剛剛過去。整個上世紀70年代,蘇聯一直在覈武裝備數量上穩步追趕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與此同時,越戰後的美國士氣低落,似乎一蹶不振,陷入迷茫。就在此時,羅納德·里根上臺,美國的態度再次強硬起來,聲稱不會再妥協退讓。里根甚至叫囂說,美國還是生機勃勃的凌晨,蘇聯已經日薄西山。這位新總統的鐵腕手段之一是讓蘇聯人相信,美國並不害怕核戰爭。他的許多顧問一直建議模擬積極準備核戰爭。這些顧問都是赫爾曼·卡恩(《核戰爭》和《想無法想象之事》的作者)的門徒。他們認爲,擁有最多核武器,並且整日威脅準備動用核武的一方將在危機中獲得優勢。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新美國政府開始擴充核軍備,裝填導彈發射井。在趕製核彈的同時,恐嚇威脅也升級了。1981年,即將上任的軍備控制和裁軍署頭頭尤金·雷斯托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暗示,美國可能已經瘋狂到準備動用核武,“事實證明,日本不但從1945年的核打擊中恢復,還變得更加繁榮。”談到美蘇核戰前景,雷斯托說,“有的估計預言,一方將死亡1000萬人,另一方可能損失1億人,都還沒有達到兩國國民總人數。”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與此同時,在大事或細節上,美國對蘇聯的態度明顯強硬起來。蘇聯大使安納託利·多勃雷寧失去了在美國國務院的停車特權。美軍突襲加勒比海小島格林納達。美國海軍演習日益逼近蘇聯水域。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這一策略顯然奏效。莫斯科很快相信,新的美國領導人真的準備好了打核戰。但是,蘇聯還認爲,美國已經準備好了發動核戰。“里根政府的政策是危險的,目的是統治全世界。”1982年9月,蘇聯元帥尼古拉·奧加爾科夫在華沙條約組織的一次會議上說,“1941年時,我們中也有許多人反對參戰,有許多人不相信戰爭迫在眉睫,”奧加爾科夫指的是納粹德國對蘇聯的突襲,“所以說,現在的形勢不但嚴峻,還非常危險。”幾個月後,里根做出了冷戰時期最煽動性的舉動。他宣佈,美國將在太空中部署一個激光結合核武器盾牌,攔截蘇聯核彈頭。他稱之爲導彈防禦系統,評論家諷刺地稱之爲“星球大戰”計劃。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在莫斯科看來,這無疑證明了美國計劃發動襲擊。他們推測,要同時攔截成千上萬顆來襲的蘇聯核彈頭是不可能的,因此導彈防禦計劃只可能是美國發動襲擊後的掃尾步驟。美國首先將朝蘇聯城市和導彈發射井發射數千枚核彈。部分蘇聯武器將在第一輪襲擊中倖存,發動反擊,但里根的太空盾牌可以攔截剩下這部分爲數不多的導彈。因此,星球大戰計劃破壞了長期以來制約核戰的“兩敗俱傷”原則。這一原則確保雙方不會發動核戰,因爲大家都承受不了對方的反擊。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我們現在知道,里根並沒有計劃首先發動襲擊。根據他留下的日記和個人信件,他真的天真地認爲自己的策略將爲世界帶來持久和平。(他曾經告訴戈爾巴喬夫,他前世可能是發明世界上第一個盾牌的人。)里根堅持認爲,導彈防禦系統純粹是爲了防禦。但在蘇聯看來,如果美國準備發動襲擊,當然會這麼說。根據冷戰邏輯,如果你認爲另一方準備發動襲擊,那麼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首先出擊,或者讓敵人相信,即使你死掉了,依然可以發動反擊。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Perimeter確保了蘇聯的還擊能力,但它並非一觸即發的裝置。它被設計成半休眠狀態,在危機發生後啓動。然後,它的地震、輻射和空氣壓力感應器網絡開始搜尋核爆炸的跡象。搜尋過程非常嚴苛,不但要能夠協助指揮階層在混亂的審判日中弄清戰況,並且要假設各種惡劣情況下仍能夠維持運作,其中最惡劣的情況就是:蘇聯指揮階層已經煙消雲散。這意味着Perimetr甚至要在沒有人指揮的情況下獨自發動蘇聯的復仇之戰。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由於末日機器是爲最惡劣的情況設計,因此不奢求蘇聯遭到重創後預警系統還能夠提供足夠的信息。當危機臨近時,蘇聯會啓動它到待命狀態,它則利用核爆監測系統監控蘇聯境內的核爆跡象,所有的數據會彙整到中央計算機,經過邏輯判讀是否要採取反擊手段(據蘇聯宣稱,其邏輯以美國的核戰火力爲標準,不會被次強國家的攻擊所啓動)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爲了避免錯誤,在發動還擊之前,Perimeter系統必須檢查4個“如果……那麼……”先決條件:如果它被啓動,那麼它將判斷核武器是否襲擊蘇聯領土;如果判斷遭遇襲擊,那麼系統將檢查能否和蘇聯總參謀部作戰室取得聯繫;如果可以取得聯繫,那麼在一定時間內(15分鐘至1個小時)一直沒有接到攻擊指示,那麼系統將推測國家要員還活着,能夠決定是否發動還擊。但是,如果和總參謀部的通信中斷,那麼Perimeter將判斷,末日降臨,立刻將發動攻擊的權力交給地堡裏的Perimeter值班人員。那個時刻,摧毀世界的力量將交給那個正巧當值的人。他也許是某個臨危受命的政府部長,也許是剛從軍事學院畢業的25歲的年輕軍官。如果他決定按下發動反擊的按鈕,那麼……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由於考慮到最惡劣的情況,美國核彈已經落地,蘇聯指揮階層生死未卜,任何現存的有線、無線甚至衛星手段可能都已在美軍突襲中毀滅,末日機器要如何確保蘇聯龐大的核子武力仍然能夠聽命反擊呢?答案是蘇聯某些洲際導彈發射窖中,藏的並不是洲際導彈,而是彈頭部改裝成U H F(特高頻無線電波)通信設備的彈道導彈。它們平時隱藏在深入地下的發射井裏,能夠承受核爆炸和高強度電磁脈衝。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當末日機器啓動時,這些導彈會起飛到空中向其他在首輪襲擊中倖免於難的蘇聯導彈發佈加密指令,由於信號-M系統允許機器不經人手發射導彈,因此在審判之日,末日機器只要往上空打出一顆閃亮的信號彈,指揮導彈飛越已經變成廢墟焦炭的蘇聯大地,發動摧毀美國的復仇大反擊。

復仇之刃——前蘇聯末日機器系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