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產品新人來說,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提問:「我剛剛成為產品經理,應該學習什麼?會哪些技能?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工作和自我提升?」得到的回復大抵總結為「多學、多看、多總結」

曾經有人說:產品經理就是發現產品問題,並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找一批人去解決方案,在不斷的數據和反饋中優化和改進,就這樣,我們做了一個又一個的項目,迭代了一個又一個產品,也在這其中學會了很多的工具和技能,但是每次在做總結的時候,都會發現究竟是怎麼做完的一套工作?怎麼才能更好的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方法論去優化工作?是的,這就是我剛開始做產品時候的疑惑。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的方法和技能的總結,也希望給你一點幫助。

短話長說,馬上開始

一、產品經理的「命」——需求

「命」?不是開玩笑的吧?是的,需求是產品經理的「命」,作為產品經理,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上周的需求to do了嗎?」「老闆提的需求測試完可以上線了嗎?」「今天這個需求要開始排期了!」,圍繞著業務,產品經理幾乎每天都會和需求打交道,這也就是我們首先要提到的,需求的收集、提煉及分級。也可以說是需求分析、競品分析、需求分級。

  • 需求分析

新入職一家公司、新接觸一款產品,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行業和市場做較為全面的分析,了解行業和市場的數據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對行業和市場有了初步的認知後,我們需要接觸給我們「命」的主們了,也就是我們產品的用戶群,在接觸用戶的過程中,通過用戶的研究,整理出所負責產品的用戶畫像(這裡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用戶訪談、調查問卷及用戶行為的方式來繪製用戶畫像系統),也可以對用戶的使用場景來提取需求,比如用戶使用某個功能的頻率、次數等數據,在總結用戶需求時,我們也要多問5次為什麼?來分辨什麼是表面需求、什麼才是真的深層需求。

  • 競品分析

有市場就有競爭,每一個產品都有競爭對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收集需求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做充分的競品分析,在這之前,我們要把競品分成直接競品、間接競品、潛在競品,只要明確競品分析的出發點,為了產品方向定位還是為了某個功能?只要找准方向即可。競品分析的方法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網上有很多前輩的指點。

  • 需求分級

我們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不同渠道給到我們的需求,有上級的直接下達、用戶的反饋、行業的啟發以及自我的分析,我在工作把它分為三種:核心需求、重要需求、次要需求。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及現有的公司資源進行調整。

二、產品經理的「骨架和肉」——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產品經理拿到需求後的第一步,在這過程中要提及的幾個關鍵詞:原型(UE)、產品需求文檔(PRD)、最小化可行性產品(MVP)、可用性測試,敏捷開發。

  • 原型設計(UE)

原型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開發和測試看清楚需求的邏輯,讓UI知道頁面的呈現效果,可以追求高保真的設計圖,但不是最重要的。在設計原型之前,我們要明確需求的目的,梳理清需求的邏輯和流程,避免對原型的返工。這裡常用的原型設計工具是:Axure、

  • 產品需求文檔(PRD)

產品需求文檔的撰寫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他是產品經理和開發、測試除言語表達之外的第二條需求溝通橋樑,重要的是條理清晰,描述言簡意賅。

  • 最小化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MVP是敏捷的一個概念,即最小可執行化產品。矽谷創業家Eric Rise在其著作 《精益創業》 一書中提出了「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理念,其核心是解決問題時,應該通過最簡化的方式,推出產品,然後基於用戶的反饋,進行改進和修正產品。

  • 可用性測試

可用性測試和敏捷、MVP關係較為緊密,我們可以做出簡單的產品雛形早期給到我們的產品用戶,讓用戶完整的去體驗初期產品,在這過程中收集反饋,觀察用戶的使用反饋,為後續的產品完善和設計提供依據。

  • 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是一種過程式控制制論,通俗的說,就是一種做事情的方法,它更多的是適用於創業型團隊,產品的快速迭代,市場的快速反饋,持續集成的優化產品。

三、產品經理的「血」——軟技能

俗話說出來混,技多不壓身,產品經理更應該是各個技能都要懂一點,甚至精通。我把它總結成幾種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善用工具能力、持續學習能力、溝通能力。

  • 數據分析能力

a.首先要明確數據分析的目的,知道要分析什麼數據,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效果。比如某個功能上線後,對於整個產品的提升。明確數據分析目的以後,就要確定收集數據的方法了

b.收集數據,首先要做好數據的埋點,所謂「埋點」就是在正常的代碼中增加統計碼,把需要統計的數據在用戶操作中統計出來。常用的埋點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開發,寫代碼的時候加入統計代碼。還有一種就是使用第三方統計工具。

c.我們在數據分析中,常關注的基本指標

      • 新增:新用戶增加的數量和速度。如:日新增、月新增等。
      • 活躍:有多少人正在使用產品。如日活躍(DAU)、月活躍(MAU)等。用戶的活躍數越多,越有可能為產品帶來價值。
      • 留存率:用戶會在多長時間內使用產品。如: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等。
      • 拉新:平均每位老用戶會帶來幾位新用戶。
      • 流失率:一段時間內流失的用戶,占這段時間內活躍用戶數的比例。

d.下面就是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和模型

漏斗分析法:用來分析從潛在用戶到最終用戶這個過程中用戶數量的變化趨勢,從而尋找到最佳的優化空間,這個方法被普遍用於產品各個關鍵流程的分析中。用電商購物流程來舉個例子,大家可能會更加容易明白

從用戶進入網站到瀏覽商品頁面,轉化率是40%;瀏覽商品到加入購物車轉化率是20%等,那要找出哪個環節的轉化率最低,我們需要有對比數據。

比如第一個,進入網站到瀏覽商品,如果同行業水平的轉化率是45%,而我們只有40%,那說明這個過程,沒有達到行業平均水平,我們就需要分析具體原因在哪裡,再有針對性的去優化和改善。

AARRR模型:AARRR(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是矽谷的一個風險投資人戴維 · 麥克魯爾在2008年時創建的,分別是指獲取、激活、留存、收入和推薦。

四、產品經理的「搭配」——項目管理

  • 需求排期

產品經理也要對需求進行排期,產品需要協調資源來完成需求,以保證產品高效率的迭代。多個需求同時進行時,要合理安排排期,確保整個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產品需要和UI、開發、測試、運營等相關部門同時密切溝通,了解手頭工作進度。

  • 復盤總結

每經過一個大的需求項目、一次大的活動設計都需要對該階段進行復盤總結、總結暴露的問題、同時也讓整個團隊對整體進度和分工有所了解,知道彼此所做,提高默契度

  • 規範流程

在一次次的產品迭代中,完善產品設計開發流程、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

五、產品經理的「領導力」——團隊管理

說到團隊的領導,好吧,我滾,微笑.jpg

來自深夜的碼字文,不管好不好,最帥最美的你們點個贊打個賞,畢竟大家都是虛榮和窮的人.png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