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類短視頻中經常會採用方言的形式,並且也收穫了許多用戶的喜歡和追隨。隨着人們對於飽含煙火氣息的市井類內容需求的增多,方言類內容或將擁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不誇張地說,方言就是內容產品的語言特效,擅長在不知不覺中,迅速將語音、視頻等信息打包植入進你腦袋裏。

不然你試試能朗讀出下面的句子不?

“好嗨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峯”

“啊,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只要你乖 給你買條街”

加深記憶、渲染氣氛、拉近距離、強化認同是方言的主要功效,方言早已成爲搞笑類短視頻中的常見聲道。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人們對於飽含煙火氣息的市井類內容需求的增多,方言類內容或將有着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一、聽不懂仍要聽,觀衆爲何癡迷於方言

2018年,“多餘和毛毛姐”憑藉一句“好嗨喲”成功出圈,被娛樂、互聯網甚至主流媒體記住姓名,網友、短視頻紅人到張衛健、馬麗等明星相繼加入這場圍繞着“貴普”展開的小狂歡。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大連老溼王博文”的視頻《北方人如何過年?最全攻略你不得不看》於1月30日晚在微博發佈後迅速被轉發上萬次,微信公衆號閱讀量10萬+,漲粉20萬,以生動的大連方言再現春節趣事,令衆多粉絲捧腹。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大連老溼王博文 圖源:紅人微博

從2016年短視頻萌芽期至今,方言都是娛樂搞笑類,主打輕鬆休閒類內容的熱門語言。內容創作者憑藉各自的地域座標,用熟練的方言吐槽、演繹日常生活的種種見聞,爲觀衆帶來諸多樂趣。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方言成爲觀衆喜愛的聲道,這點或許會令人小感意外,畢竟在普通話普及之前,方言是加密頻道般的存在,而商業社會追逐高效的前提下,方言又因頗具個性而面臨傳承的困擾,但這一切似乎無法阻擋觀衆對方言持久的好奇心。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賀歲片中的北京方言使其大受歡迎,2000年的臺灣偶像劇更是讓“臺灣腔”成爲洋氣的時尚元素,趙本山推出的《劉老根》系列農村電視劇更是用東北方言的彪悍氣場、巧妙套詞成功俘獲大衆。而就在去年《無名之輩》《四個春天》《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上映後,觀衆又調侃道,中國電影新類型“貴州片”誕生了。

回到短視頻中,方言因篇幅的限制收窄了適用範圍,據卡思數據KOL紅人及PGC節目排行榜顯示,方言多使用在娛樂、搞笑等輕鬆休閒類主打感性類的節目中。

事實上,搞笑類的內容在方言的加持下能夠在嬉笑怒罵中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心理學家CatherineHarris曾發現,譴責在母語中,會比在外語中引起更強烈的情緒反應。而語言學家Aneta認爲,說母語的時候人們的眼神接觸會更多,情感共鳴會更強烈。

除了在拉近與觀衆的距離,方言在氣氛營造方面也功不可沒。張公瑾、丁石慶主編的《文化語言學教程》中認爲,方言的文化氣質可分爲五類:強悍型、莊重型、敦實型、狡黠型、柔和型。無論哪一種文化氣質,都會呈現出直觀的感受。我們可以認爲,當內容氣質與方言相匹配時,語言就能夠渲染出更多的特定情緒。

二、紅人/粉絲距離重建,粉絲欲進入紅人的私域空間

互聯網上的內容充斥着情緒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是精準計算人性及去中心化的共同結果。網友開始通過情緒來進行羣體確認,尋找歸屬感,而不是通過身份、階級、地域。主打感性類的內容通常是將私密的議題帶入到公共領域進行討論,在調動受衆情緒的基礎上,促進固有羣體的流動,創造新的羣體以及新的羣體歸屬感。

而比起情緒調動的優勢外,我們更應該思考方言在拉近觀衆距離方面的影響。從明星“下場”拍vlog,明星、紅人界限開始模糊,養成系、陪伴系造星產業的發展等趨勢來看,一方高高在上,一方仰望崇拜的關係已被打破,新的權力格局正在形成。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2019年江蘇衛視跨年晚會劉宇寧與林志玲同臺演出

如今的受衆非常需要被看見,要有更多的存在感。他們不再滿足於做小透明,而是熱衷於跟喜歡的KOL、明星建立聯繫,產生更多羈絆,成爲他們成長的助推器。我們都知道,互動能夠調動粉絲積極性,促成轉化,而這也間接地促進了交互類內容的發展。

說方言通常被認爲是放鬆的表達狀態,受衆接收到“已進入紅人的私域空間”的信息,便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信賴。相比較下,普通話有“正式”的屬性,天生具備疏離感,不利於培養感情。當然,如今很多內容產品使用的方言已經褪去了加密的屬性,改良爲攜帶地域口音的普通話,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如“川普”“港普”“貴普”等。即便可能會出現理解困難時,也會標明字幕。

三、濾鏡類內容疲軟,觀衆對市井類內容需求增大

1月29日,抖音發佈的《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除去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外,成都、重慶、西安等二線以及下城市也獲得不少關注。2018年五一期間,西安旅遊總收入45億元,增長139%,十一期間成都以228.8億的成績成爲全國黃金週最吸金的城市。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截取自《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

而據2018年抖音發佈的《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顯示,重慶、西安、成都被更多網友好奇與喜愛。雖然抖音與其中多個城市達成合作,給予相應的推廣資源支持,但城市自身的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這些城市沒有一線城市的快節奏和高壓,比四五線城市的基礎設施完善,人們對市井街頭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方式飽含期待。

方言+市井類內容=短視頻下一個增長點?

截取自 2018年《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

2018年,用戶通過短視頻平臺看到了一個更加立體鮮活的中國,覺察到其中相似又陌生的生活方式。用賈樟柯的“盆景論”來說,“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只是中國的幾盆盆景,不是真實的中國。”嶄新的中國在短視頻APP中平鋪開來,引人心之嚮往。

短視頻經歷了4年左右的發展後,用戶在消費了足夠的濾鏡下的生活外,也期待其他的內容形式及生活方式,而方言就是其最外顯的表達方式。

此外,沙雕文化、土味文化的集中爆發也提醒着我們,返璞歸真已成爲時代需求。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是爲了打破形式上的壁壘,讓人們能夠拆除門檻,專注於內容核心的打磨。

那麼伴隨着紅人粉絲距離重建、市井街頭令人嚮往、內容去濾鏡化的趨勢,方言又能與之碰撞出多大的水花?

作者:卡思數據,公衆號(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數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