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和尚雯婕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樂風格,一個偏獨立先鋒的音樂類型,一個是更能被大眾接受的音樂類型,到底哪個更好一點呢?


很有意思的爭論。

問題中其實還少了大張偉,大老師雖然沒有被剪出正面爭論,但從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對音樂的態度、對商業的理解、對不同風格音樂人的支持,與另外兩位主理人也是截然不同,三個人恰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狀態。

如果這是節目製作人刻意操控的結果,那這位後台操手很牛;如果這是三位主理人自然而然形成的爭論,那節目組真是走了大運。 當大家對節目的討論開始逐漸聚焦到這個層面後,無論剪刀手們引戰製造熱點和槽點的手段多LOW,節目本身的高度已經和此前流行的那些音樂節目完全不同了。

回到主題,我嘗試著簡單概括三位主理人想要的東西:尚雯婕「先鋒實驗」,張藝興「商業藝術」,大張偉「全民狂歡」。三位都在努力為自己在意的東西去搶奪市場注意力,包括「先鋒實驗」。先鋒看起來關注自身體驗,但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市場與認同,好友圈自嗨就好了,何必上什麼節目。

大家都想要市場,那市場想要什麼?市場是多元的,一切離開細分談市場選擇都是耍流氓!

題目描述中問「哪個更好」,首先還是得看你問的是誰,你如果問「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死忠,他會告訴你「那兩個都不好,唱得什麼玩意兒」!

好的市場,是信息充分且透明的前提下,受眾自主獨立選擇的結果。

尚雯婕的前半段做得很好,她在個人推介時盡了最大努力,為小眾音樂爭取到了更多展示機會。有人說這樣做對主流製作人們不公平,這個怎麼說呢,小眾的特性決定了關注度太低的時候容易自然消亡,這種消亡長期累積會損害社會多樣性尤其是藝術的多樣性,最終損害的還是大眾的選擇權,所以從機會的角度講,在數量比例的基礎上,給予小眾加權機會是必須的。我們日常看到各類「文化遺產」的特殊保護就是最典型的小眾加權,而非完全交由市場去配置。

她的後半段有點用力過猛了。作品一旦進入了市場,不應再干預或損害市場選擇權,因為小眾不能被聽眾認可就怪市場不好,這個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了,不太好。組內PK其實是對她這組最大的公平而非遺憾,如果不是組內PK,她最大的可能是兩組皆墨,最好的可能也就是保住一組(比如Timers挑戰皮褲或者FTM)。非常理解她急於給小眾音樂更多機會的心情,但這種爭取只應該局限在讓小眾音樂獲得被聽到的權力上,而非在聽眾聽過之後,還要掰著耳朵要求聽眾喜歡。

小眾藝術家的路不好走,玩小眾就要忍得起不被理解的宿命與痛苦,努力保持住心態平衡寬容,否則,鋼絲越拉越緊張,是很容易斷的。

補更:

關於先鋒音樂好多人第一反應難聽的原因:

先鋒音樂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缺乏邏輯不知所云,與大多數人對世界的認知相悖,而人對違背認知規律的東西會表現出本能的抵抗,比如染成了鮮藍色的肉。

先鋒音樂與真正難聽的糟糕音樂的區別在於,先鋒實驗音樂背後是有世界觀和能夠自圓其說的邏輯做支撐的,只是這套邏輯與大多數人習慣了的客觀世界不一樣而已。舉例:當藝術家假定地心引力是向上的,並以此為出發點建立了全新的世界邏輯,然後將這種邏輯展現出來,就構成了先鋒實驗。最為大眾熟知的代表性先鋒藝術家大概就是梵高了,但直到現在,我看他的很多作品依然會有隱隱的不適感,只有當我嘗試轉換邏輯立場,認可那些扭曲線條與濃烈色塊的邏輯合理性的時候,才能感覺到作品的美感和情感。

換言之,解讀先鋒藝術的前提,必須是你能夠多多少少感知和觸摸到它背後的晦澀邏輯,除了需要讀者靈敏的感知能力,還需要對作品或者藝術家足夠多的了解。

與之相對的,什麼是難聽的糟糕音樂,就是完全無邏輯沒腦子,邏輯衝突還無法自圓其說。比如「啊!我想去到遠方,看白色的窩頭」……

張藝興說「不了解,聽得少,所以棄權」,這句話不是簡簡單單說出來的,這孩子藝術悟性真的好,他聽出來了音樂背後自有邏輯支持,也明白在缺乏背景了解和熟悉度的前提下,他無法正確理解這些邏輯,所以才無從比較,從而選擇棄權,這真的是非先鋒藝術家在面對先鋒音樂時最正確的態度了。


不是電音專業人士,一直在學習民樂,主看態度。

首先,個人認為zyx的態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聽不明白,所以棄權,總好過隨意投一個。而後swj的反駁完全不是針對zyx的聽不明白棄權這一行為,而更多的是在宣洩她的情緒,語言確實過激,言辭在旁人聽來刺耳且有針對zyx的嫌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其次,尚覺得商業化綁架了真正的藝術,獨立電子才是真正的藝術(這句話是我對她說的「這個舞台應該包容真正的電子音樂而不只是edm」「在我看來這種才是真正的藝術品」的理解),這和我在學習民樂的環境里所接觸的部分人有相同的心理,覺得自己學習的音樂是藝術,別的都是「糟粕」,尚其實多少存在這樣的心理。她推廣獨立電子,推廣小眾當然沒問題,問題在於她一邊強調別讓商業綁架藝術,一邊又在綁架主理人和聽眾的審美。不是說喜歡小眾就高人一等,大眾就是商業化爛俗化的跟風行為。彈幕里還有人說zyx不懂得換位思考,尚雯婕同樣不懂得換位思考。zyx做到了尊重,但節目播放出來的尚雯婕至少在那一趴沒有尊重zyx(當然這很可能是剪輯的鍋)

第三,我理解的小眾音樂是,有完善的創作體系但不被大眾所喜愛。如同民樂相較而言可以算作小眾,但民樂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它不被追捧是因為當下社會認知和心理與其存在斷層。民謠沒有紅起來時,它是小眾但同樣有自己的一套完整體系。我當然認同很多尚雯婕推薦的小眾音樂,但是裸飛蛾的作品,在我看來確實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作品。音樂最初肯定是有感而發,但你放在舞台上,不論是什麼類型的音樂,都該是完整的,經得起推敲的。這個提問下面大家從來不提timers的作品怎麼怎麼樣,而只提裸飛蛾的作品..我想timers的作品是一個完整的作品這一點也是佔一定原因的。

小眾作品(個人認為)是與當代大眾審美相偏離,但不論怎麼偏離,至少它依舊有個正方向。但是我覺得裸飛蛾的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感覺..甚至有負方向發展的嫌疑....我...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應該都不會喜歡這種音樂。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音樂,如果僅僅說風格的話,我認為是沒有好壞一說的。

這個觀點其實在《即刻電音》里也一直不停被強調,只是形式不太一樣,比如之前關於「走出去走進來」、「土嗨」的爭論。

張藝興和尚雯婕,從一開始對這個節目的看法就是不一樣的。張藝興是要「做一首最炸的歌」,是要符合大眾審美的,而尚雯婕是想找到那些小眾的音樂人,讓人們知道那些優秀的音樂的存在,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

我平時聽音樂很雜,沒有固定的喜好,可能昨天聽流行今天想聽jazz明天又去聽metal去了。會和EDM一起嗨起來,偶爾聽個extratone提神醒腦,無聊了唱一首瀏陽河。實在是覺得每種風格都有每種風格的獨到之處,不去了解一下太可惜。尚雯婕可能就是抱有這種惜才之心來的節目。

順帶說一句,很多的音樂作品並不適合搬上舞台比賽,不是它們不優秀,而是沒有舞台感,台上台下是沒有情緒交流的。所以EDM在這種比賽中很佔優勢,起碼能看到大家嗨起來沒。想想有些techno冷得呀...還有像progressive這種,100秒才到哪兒?比賽有比賽的限制。

所以啊,藝興讓那些符合大眾審美的電音作品能夠走出圈,雯婕讓那些小小小眾的人被大家認識,不都是很棒的事情嗎!哪來的什麼好不好呢。


我覺得看不起市場的人

就別怪被市場淘汰了吧……

而且既然要把這個東西推出去

不就是要觀眾接受他然後再成為流行嗎?

獨立 個性

前提也得是尊重受眾吧

既然來到了這個節目 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喜歡電子音樂

可是一邊顧影自憐 一邊訴苦賣慘

真的很又當又立呀

哪個獨立音樂人不辛苦啊?

能成為主流的在大眾脫穎而出的那些人本身就很不容易好嗎

給人家打上商業的標籤就顯得小眾很清高嗎?

我不這麼認為。


不是誰的粉,但感覺尚雯婕一直在強調獨立電子音樂不容易,很敗好感,誰做音樂是容易的呢,大張偉因為生活也不得不把自己喜歡的音樂藏在背後,做一些主流的電子音樂,張藝興現在可能是有一些資本了,所以才能開始做自己想做的M-POP,但在這之前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想這些都是音樂人的不容易吧,不是只有獨立電子才是不容易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