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重現:使用fbMC模擬石墨烯缺陷的自愈過程

在Nano.Lett, 12, 3936-3940 (2012)中,報道了石墨烯的「自愈」特性:

本文中,我們嘗試使用AMS(原名ADF)中ReaxFF模塊中的Force-bias Monte Carlo(簡稱fbMC)方法,模擬石墨烯的自愈過程。

示範計算

首先,我們人為地製造一個相當大的缺陷(將石墨烯的中的一「塊」拖動到附近的表面區域),進行優化之後,得到一個較為穩定的缺陷結構:

設置參數如下:

其中

  • Frequency of fbMC steps,表示每計算多少步分子動力學,就開始進行fbMC計算;
  • Number of fbMC steps,表示每次fbMC做多少步;
  • Max atom displacement,表示fbMC過程中,原子每一步的位置變化雖然是隨機的,但不得超過0.17埃半徑的圓球的範圍,這個值越大,fbMC的隨機性越好,效果較好,但是如果過大,則可能導致整個體系完全崩毀,從而導致模擬無效,因此用戶可以自行測試,最小值一般為0.1,可以適當增大。

40000步後,得到大部分自愈修復的結構:

通過觀察Movie我們發現,很快就修復成這樣了,但是後面很長一段時間內,就無法進一步完成修復了。因此我們在最後一幀結構基礎上,升高溫度到1098K,並增大Max atom displacement到0.2,其它條件不變,發現非常迅速地,最後一個缺陷也自動修復了:

兩次模擬計算的輸入輸出文件下載:jianguoyun.com/p/DUCqAu

結論

fbMC能夠在微觀時間尺度的模擬範圍內,得到宏觀時間尺度的緩慢化學反應,這是分子動力學無法達到的效果。因此在各種反應速率較低的催化、結焦等反應的模擬中,可以考慮加入fbMC方法。例如Neyts et al., J. Am. Chem. Soc. 133, 17225 (2011)這篇文章中,分別使用fbMC/MD混合模擬,以及純粹的MD模擬,得到了與此處類似的效果:單純的MD,很容易形成碳的鏈條,並且很難改變,而fbMC/MD則能順利聚集為大量六元環。

ADF軟體提供免費試用(一般為一個月),試用申請方式參見:免費試用30天

更多軟體教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費米科技,或訪問官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