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答。

一說到這做飯用的調味料,真可以說是多到數不清,因為咱們中餐,本身就博大精深,食材種類就多,烹制方式也廣,創意菜品更是層出不窮,也因此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就隨之誕生。

這裡花兒就和您分享一下我家日常用的那些調味料吧。

估計您家也是這樣,瓶瓶罐罐的,放眼望去,就是一堆一堆的,幾十個瓶子都不誇張呢。雖然是日常就是用鹽啊、糖啊、醬油一類的來調味,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咱這口味也是越來越叼,要求自然就越來越高,時不常要來個西餐,偶爾自己涮個火鍋,在家來個燒烤也稀鬆平常,所以調味料也會越買越多,但總覺得還不夠。

上層放不下的,就放下面的柜子里,大包裝的容量的或者一些醬,需要實現調製的,都放在這裡,畢竟這些不是那種臨時想不起來就容易糊鍋的調料。

守著灶台不遠的就是糖、鹽、澱粉,還有白鬍椒粉、黑胡椒粉。說到鹽,現在咱就彆強調什麼含碘鹽了,國人這碘早就補過了,就是貧困縣你也聽不到大脖子病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你去超市,含碘鹽便宜,而需要去碘的鹽卻貴,因為要根據人體需要的不含碘的鹽,要額外的生產線或者工藝加工,成本高了,自然價格就高了。

糖、鹽是必不可少,但做法注意個量,用小勺也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給家人做飯,少鹽少糖最重要。

兩種胡椒粉,花兒喜歡這種用的時候才研磨的,味道濃郁。還有一點,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到了夏天,買好的花椒粉、胡椒粉、五香粉,如果不是放冰箱,日常放置,會產生蟲子或是受潮。廚房本就容易滋生細菌,夏天更是潮濕悶熱,而這種胡椒粒就不會生蟲,用起來更安全衛生一些。

常用的料酒,家裡不可少的是黃酒還有米酒,另外花雕酒用完了,也就沒拍。炒菜燉肉,一般是用黃酒,不過燉肉的時候,感覺用米酒更香,燜雞塊的時候用米酒也好吃。而燉魚、做過海鮮,就用花雕酒比較合適。

而且我家時不常,我還會給父母做這種酒釀餅,就是用米酒揉面,再煎好的主食,米酒還有刺激食慾,口感清香的作用,這樣做出來的餅子,帶有淡淡的酒香,還有點甜味,很好吃。

接著就是家裡最常用的調料,統稱為醬油的東西了。圖上,從左到右,是日常我家的使用頻率,從多到少。我媽炒菜,一直比較咸,這也是北方很多家庭的習慣。一炒菜,就愛放老抽,黑乎乎的一大片。

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我就老提醒母親,做飯一定要口輕,少放老抽,醬油要用也要少鹽度的那種。這裡我不強調品牌,就是用的習慣,少鹽的醬油相對好一些。

其次就是生抽,因為我家拌冷盤挺多,也愛鹵個豬肝、醬個牛肉一類的,生抽會用的多一些。

第三個就是蚝油,蚝油做菜有個特點,特別提亮提鮮。所以日常我家蚝油也用的挺多,炒個肉菜,放點蚝油,口感不錯。

第四個老抽,竟然是瓶子上有字,嘻嘻,因為我常把這個瓶子藏在最後面,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了,非得自己做個記號,就用紙貼個條。沒辦法,老人家一輩子的習慣,我不在家,她炒菜,還是習慣用這個,就是用的確實不多了,架不住我天天念叨她啊。

魚露,這個應該是南方家庭用的多,本身是用小魚小蝦發酵釀製出來的,所以特別鮮,一些北方人吃不慣,一般涼拌海鮮時候蘸汁或者放入一點,我父母不喜歡,我個人覺得還是蠻不錯的。

最後就是蒸魚豉油,看名字就知道,一般蒸魚的時候用得上。不過我父母紅燒魚的時候多,趕上吃鱸魚,或者朋友送的鮮活草魚,我家才清蒸吃。

除了醬油,我家醋的用途也很多。最左邊這個是黑醋,是比較西式的吃法,涼拌菜的時候會用的上,我父母不碰這個,都是我自己拌菜吃,有點果醋的味道,年輕人估計會比較喜歡。

白醋呢,實際我家涼拌菜並不用白醋,但使用挺頻繁,因為我做烘焙,做戚風蛋糕,打發蛋白,用的上白醋。還有腌制泡菜、泡姜一類的,也用的上。餃子醋是慢慢取代了陳醋,我和父親都喜歡帶點甜味的醋,陳醋忒酸,漸漸我家也就把這種醋當作日常調味料了。最右邊的貌似歸錯了類,是辣醬油,但我覺得是辣、甜、鹹度包括的一種怪味醬油,口感更像醋一些。追溯它的食用,是我八歲的時候,媽媽給炸雞腿,就是蘸著這種上海辣醬油吃的,當時覺得特別好吃。我爸說這是西餐醬油,因為北京的超市買不到,別說那時候是九十年代,就是現在,北京的超市也沒有這個,都要網購。但吃餃子蘸著、海鮮澆汁、還有炸了豬排、魚柳、炸雞塊一類的,你蘸這個吃,真的特別香。所以這裡推薦一下,這可是二十多年,我都覺得沒有變味的調味料,還是很不錯的。

接著的兩張圖片,我們說說各種醬。

左一是韓式辣醬,因為我家很喜歡吃石鍋拌飯,自己也常做,到外面也經常會吃,這種辣醬翻拌吃,還有就是秋冬季做辣白菜砂鍋煲,放入一大勺,特別提味。

左二就不用多說了,四川人發明的郫縣豆瓣醬,咋就這麼神奇,放在什麼菜里,就什麼菜香,各種好吃,家居必備。右二是北京人常用的黃豆醬,可以蘸菜吃,也能燉魚的時候放,醬牛肉的時候放一勺也很香。關鍵是比較咸,所以日常炒菜不用,就是醬個肉,口感很好。最右邊是甜麵醬,日常都會入冰箱冷藏,會保存的久一些。醬個雞丁、卷個烤鴨、炒個肉絲,甜麵醬都少不了。北京人愛吃的炸醬麵,用甜麵醬和干黃醬混合來炸,也很好吃。

橄欖菜,除了做欖菜四季豆很經典,還教你一種吃法,你做蛋炒飯的時候加入一勺試試,特別特別香。這做法我是和一個燒烤店學的,當時就覺得他家炒飯比烤串好吃,回來自己就愛上這種炒飯的做法了。

柱候醬是家裡做肉菜,放入很香。像土豆燉牛肉、燉個雞腿、炒個鴨肉,一些超市買不到,我是網購的,愛上這種醬,也是吃貨們之間溝通才發現的,買了之後覺得還不錯。

叉燒肉相信沒人不愛吃吧,那對應的叉燒排骨、叉燒雞腿,味道也錯不了,在家做就需要買幾罐叉燒醬,腌制後再入烤箱,方便又美味,懶人的選擇。

哈哈,最後來個我家各種辣醬大派對。其實好多都不是我買的,是好友寄過來的,像油潑辣子,老陝人的最愛。海南燈籠椒,簡直太辣了,不過我做砂鍋煲喜歡放一點,色澤金燦燦,香辣暖胃。左數第五個是武漢朋友自己研磨好的辣椒,讓我自己做辣椒油用的,說是特別香,寄來兩個月了還沒動手呢。最右邊兩瓶是重慶朋友推薦的,說一個是炒菜,一個是拌飯的辣椒醬。我自己買的,就真真只有老乾媽辣醬了。


油,香油(湯或拌涼萊用的上),鹽,老抽,生抽,蚝油(煎雞蛋或者腌肉炒青菜用得上),醋,十三香,胡椒粉,南德麻辣鮮(做麵條或湯用得上),味精,雞精,甜麵醬,干黃醬,郫縣豆瓣醬,咖喱粉,白糖,花椒(普通的花椒和麻椒),大料,桂皮,香葉,干辣椒,蔥,姜,蒜。


不好說,每家做飯對調料都有不同的理解,想做出高品質菜飯,調料必不可少,我家醬油至少就有5種以上,有時會根據菜品的需求臨時去買調料。家裡現有的調料應該不會少於20種,就不一一去說了。


家常菜,調料越簡單越好,保證食材的原味,用最基本的天然調料……鹽,糖色,生薑,大蒜,蔥,辣椒,花椒等。雞精,味精都不推薦用。美食的上層,是九九歸一…回歸原味……而不是吃一大堆調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