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睡在哪裡並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除非你讓你娃直接睡外面大馬路!

「安全感」是個鍋,啥玩意都能往上蓋!把媽媽們本來就敏感焦慮的心,架在道德烤火架上,再狠狠的烤一烤,撒點孜然什麼的!

我娃出生在法國,法國很多寶寶一出生就自己睡自己的嬰兒房,因為父母和孩子彼此不打擾睡眠,2個月很多寶寶就可以睡整覺了,所以他們都是精神分裂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嗎?!我看未必,我見到的都是樂呵呵,睡的充足精神狀態特別好的可愛寶寶!畢竟對於小寶寶,好的睡眠質量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很舒服,對於媽媽,好的睡眠質量可以讓她情緒愉悅對孩子更有耐心。

來,今天先把讓媽媽焦慮的「安全感」聊個透!後面再來聊聊孩子睡在哪!

但求以後不要再把「安全感」拿出來恐嚇媽媽們!

(以下內容都是我新書內容,明年上市,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抄襲!)

「安全感」可能是每個媽媽都會面對的一個詞語,聽起來很神秘又很日常,很多媽媽都會為寶寶的安全感而焦慮。

敏感的媽媽甚至覺得孩子哭了幾聲就會安全感缺失,還有某些書(沒錯,就是那本擅長包裝自己的親密育兒以及各種極端母乳教)也將一些具體行為與安全感掛上鉤,比如母乳餵養、抱哄、背巾、同床睡、順產等,這其實是非常浮於表面的一種認識。

之前一媽有一篇文章已經提到關於安全感的誤區:寶寶一哭就抱,我錯了嗎?

這一篇里關於安全感的誤區,再貼到這裡給媽媽們複習一下:

試想一下這樣的人:天天嘴上掛著「我愛你」,孩子哭了不管孩子是否餓了或者吃撐了只會用餵奶來解決,睡覺非要和孩子一起睡而不管自己是否打擾到孩子休息,24小時監控孩子不給孩子自己玩耍的時間和空間,只要孩子不哭就是好孩子,孩子一哭就證明自己不合格。

但是你問她:孩子為啥哭呀?孩子當下真正的需要的是什麼?你是怎麼計劃的?你的家庭氛圍如何?你和你老公的關係怎麼樣?你自己休息好了嗎?她的回答是:「孩子只需要你給他全部的愛,不要讓他哭,他就會有安全感!作為媽媽就是要100%全天候迎合孩子」這樣的言論。

這不就是「用愛發電」的毒雞湯嗎?

把任何一種具體的行為形式(比如順產與否、母乳與否、餵奶與否、抱與不抱、同床與否等等)與安全感掛上鉤,卻不去引發你關注思考孩子當下真實想法、尊重孩子真實需求、理性冷靜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言論,都是恐嚇你的毒雞湯!

毒雞湯的邏輯套路無非如此:

你那樣做(具體的行為方式,比如瓶喂、奶粉)會讓孩子安全感缺失!

你必須這樣做(具體的行為方式,比如母乳親喂)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不用去思考、不用去猶豫!相信你的第六感!把你全部的愛給孩子!忽略你個人的感受!你如果考慮你個人的感受,你就是一個自私、不合格的媽媽!

以這樣的言論站在道德高地上,對你和你的孩子進行綁架,通過恐嚇威脅,來阻止你思考,在這樣的言論下浸淫的媽媽,只會疲憊不堪,煩躁焦慮,這種情況下你所給孩子的「愛」又值幾斤幾兩呢?

事實上,你的孩子會感知到你的疲憊與焦慮,這種氛圍下的孩子才會真正的安全感缺失。

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手中握的沙子,你越想牢牢抓住,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因為你的不加思考與過多干預才會產生更強的不穩定感。

當你冷靜下來,把你的孩子真正當作一個人一樣尊重,

當你照顧好你自己,把關注點放在家庭氛圍、家庭關係管理上時,

當你可以給你的孩子一個長久的穩定舒適的生活環境時,

當你能幫你孩子引導一套良好生活習慣時,

當你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愛,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去愛時,你的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有的媽媽看完上一篇覺得很有道理,也私信追問我「那麼安全感到底是如何建立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從心理學原理的角度下深度討論一下「安全感」,好好把這個讓媽媽們焦慮的詞一次說個透!

在認識安全感之前,你需要學習一個專業概念:依戀關係

依戀關係是指嬰兒和照料者之間的互動,最終建立起來的一種情感聯結。

依戀關係主要取決於兩方面:

一是嬰兒自身的發展特性

二是照料者的洞察力和回應的方式

我們來分別認識一下這兩方面:

嬰兒自身的發展特性

我們先來看嬰兒自身的發展特性,在《嬰幼兒及其照料者》里對於嬰兒依戀發展路徑做出了以下梳理:

前依戀階段:無區別的反應(出生-3個月)

通過哭鬧、抓握、注視來吸引成人注意,以獲取成人的照料和安撫。此時的嬰兒尚未形成依戀關係,任何人都可以照料他們。

依戀建立期:關注熟悉的人(3-8個月)

嬰兒開始對不同人做出不同的反應,此時對於他們熟悉的人,他們會微笑、咿呀學語,而對於陌生人,他會長時間注視,並可能會表現出恐懼與不安。在這個階段是照料者和嬰兒建立信任的開始。

依戀明確期:主動尋求親密(8-24個月)

嬰兒開始出現分離焦慮,他意識到他需要某個人,將照料者視為「安全基地」。從「安全基地」出發探索新環境,在必要時返回「基地」獲得情感支持。

互惠關係形成期:夥伴關係行為(24個月以上)

此時孩子開始理解「分離」,他開始更容易接受與照料者的暫時分離,能從容調節自己的情緒,此時語言發展迅速,也幫助他更好的理解接受「分離」。

6個月算是一個分水嶺,是嬰兒進入依戀關係建立的敏感期。而大多數執行規律作息的父母,到了孩子過了6個月後也會發現,之前的睡眠問題已經漸漸不是問題,與孩子互動、建立信任成了新的關卡。

照料者的洞察力和回應的方式

「安全感」是對依戀關係比較通俗易懂的說法,我們一般說到的「安全感」,大都是期望孩子可以和他人建立起來「安全型依戀關係」。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的理論,依戀關係可以分為4類:迴避型依戀關係、安全型依戀關係、矛盾型依戀關係和混亂型依戀關係。

迴避型依戀關係

孩子不尋求接近照料者,照料者離開後不難過,照料者回來後,孩子在迴避。

安全型依戀關係

孩子把照料者當作安全基地,只要照料者在場,他們就很安心,他們可以獨立探索,偶爾回到照料者身邊,儘管照料者離開時會有不安,但是只要母親回來,就回去尋求接觸。矛盾型依戀關係孩子最開始不會離開照料者,不會去獨立探索,在照料者離開前就會有些焦慮,如果照料者離開,他會非常難過,一旦照料者回來,一方面想要接近照料者,另一方面又表現得十分生氣。混亂型依戀關係當照料者回來後,他可能跑到照料者旁去不看她,或是最初顯得平靜,後來爆發憤怒地哭泣。

內容來源於《兒童發展心理學》[美]羅伯特·S·費爾德曼

以上依戀關係,是根據1歲上下的孩子的不同表現劃分的。

母親對待新生兒的行為可以預測兒童長大後的依戀關係(Isabella,1988)。在親密關係中滿足快樂的母親,她們的孩子傾向於擁有這種風格,而有著不安全型依戀的母親往往會有不安全型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孩子的安全感時,要知道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並不是形式上的一些具體行為決定,而是與媽媽的情緒緊密關聯的。當你是個輕鬆快樂的媽媽,當你的家庭整體氛圍穩定且良好,你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建立安全感。

有的媽媽說「為了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只需要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孩子哭了立馬就抱就可以。」

沒錯,每個人都知道當你長期不關注孩子需求並且不及時回應時,對孩子的依戀關係建立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走向另一個極端:過於敏感焦慮、對孩子的需求做出不恰當的過度干預。要知道,安全型依戀嬰兒的媽媽會傾向於提供適當水平的回應。過度回應和回應不足都會使孩子產生非安全依戀。

而適當水平的回應,是建立在對孩子需求準確判斷,選擇給孩子引導的同時,留給孩子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規律作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它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更加準確地判斷孩子的需求,並且保證父母每天的行為規律且一致。

這樣的一致性,讓寶寶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有合理預期,正是寶寶建立對父母信任感最佳的途徑。

安全感建立原則

通過對依戀關係類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有著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寶寶,既可以和照料者很好的互動,也可以獨立探索玩耍,對自身情緒也可以很好的梳理。

建立安全感的4個基本原則

1.本著尊重嬰兒的態度,在照料嬰兒的同時,關注嬰兒的回應,放慢節奏與之互動。

2.照料者自身的情緒管理非常重要,所處家庭氛圍也很重要。育兒先育己,想要孩子有安全感,先好好梳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成輕鬆愉快有安全感的父母。

3.引導寶寶規律作息,準確判斷寶寶的基本需求並及時適量的回應。

4.給孩子獨立探索的機會與空間,讓寶寶每天都有機會嘗試自主入睡、自主進食、自主玩耍。

除了依戀關係,你還需要了解,想要幫兒童擋掉所有的壓力是不可能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想著如何大包大攬的把所有逆境排除在外,不如想想如何提高孩子的心裡復原力

心裡復原力

心裡復原力是一種以適應性的方式克服困難的能力。具有心裡復原力的兒童,會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他們遇到問題不是迴避抱怨,而是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高心裡復原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認知發展,給孩子提供一些適合他認知水平的玩具,讓他獨立探索,在探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小問題,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2.制定清晰的計劃,作息安排、活動安排等,使之保持一致性、規律性,這樣孩子可以預知日常慣例,並在其中感到安全。

3.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多多看到孩子的發展進步,並表達你的信任與鼓勵。

4.讓孩子融入家庭,參加進家庭的活動中,比如與大人共同進食、參與家務、做出簡單的決策,讓孩子有歸屬感。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建立健康安全感時,除了重視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建立,一定不要忘了引導孩子獲得心裡復原力。畢竟我們想要的是既有「安全感」又有「獨立自主可以解決困境」的寶寶。

所以下次,你再看見哪個公眾號沒事就把具體行為或一些個人選擇與「安全感」掛鉤,不談劑量談毒性,不尊重媽媽自身感受、不尊重孩子心理發展,都是耍!流!氓!

那些嚇唬你,讓你焦慮的公眾號,直接取關就好!什麼功課都不做,天天標題黨洗文抄襲浮於表面只為了流量,出來販賣焦慮誤導人!知道這樣不負責任的文章和言論禍害了多少媽媽嗎?讓多少媽媽抑鬱焦慮不已嗎?我媽媽群里一大堆一大堆曾經被禍禍過的媽媽!

真的讓人看見「安全感」這三個字都來氣!

參考資料:

[1] 珍妮特·岡薩雷斯-米納 等.《嬰幼兒及其照料者》[M].北京:商務印書館

[2] 羅伯特 S.費爾德曼.《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關於孩子睡哪裡:

關於寶寶和爸爸媽媽是同床還是分床?是同房還是不同房?

在老一輩人那裡可能根本不覺得是個事,因為在他們那時候基本都是同房同床。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衝擊,家長的選擇多了,糾結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

我們是早早地讓寶寶去獨立房間睡覺?

還是讓寶寶一起跟家長多睡幾年?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睡在哪裡並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在睡覺時,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不被打擾的舒適的睡眠環境!這點滿足了,他睡得充足了,才有所謂的安全感!影響安全感的,不是他在睡覺過程中是否是一個人,當他熟睡的時候,他不關心身邊有沒有人。

關於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可以參考上文

告訴你「同床睡的孩子才有安全感」的人,你最好警惕。

歐美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回家就開始獨立睡嬰兒房,他們並沒有成為安全感缺失的瘋子,反之,他們在2、3個月就可以擁有連續的整晚的好睡眠,他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心情愉悅。

當然,分房睡不是不管孩子,而是將監控設備裝好,夜間哄睡的人也不限定在只能是媽媽。

當然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分房睡難度比較大。可能是因為家裡人口眾多,孩子沒有自己的房間。也可能是因為,分房睡在國內實在太罕見了,這麼做會遭受巨大的輿論壓力。既然如此,你還可以在分床睡和同床睡之間做出選擇。

分 床 睡

分床睡的好處

1. 你和孩子睡覺互不干擾,孩子夜間扭一扭哼哼唧唧比較容易做到不立馬衝過去打擾他

2. 哄睡人可以不僅僅局限媽媽一個人,誰都可以去哄哄

3. 不會因為大人熟睡壓到孩子,導致窒息

4. 比較利於後期自主入睡的引導

5. 睡眠環境可控,方便排查問題,孩子大多怕熱,和大人一起睡有時會比較熱。

分床睡的缺點

如果你想經常半夜起來餵奶,可能會造成一些難度(可以通過買那種一邊欄杆可以放下的小床,和大床捆綁在一起解決)

同 床 睡

同床睡的好處

1. 如果你被「同床睡孩子更有安全感」的言論洗腦,那同床睡可以減少你的不安

2. 方便半夜餵奶

同床睡的缺點

1. 容易養成孩子奶睡

2. 孩子達到自主入睡難度大

3. 壓到孩子容易引發窒息

4. 孩子睡眠環境不舒適,容易太熱

5. 媽媽容易敏感,孩子稍有動靜就緊張過度,過多干預,養成孩子習慣性夜醒。雙方睡眠質量都很差!

6. 大多數同床睡,哄睡人只有媽媽,所有夜醒負擔都壓在媽媽身上。媽媽休息不好,情緒焦慮,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

7. 夫妻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夫妻關係直接影響家庭存亡。

結 論

綜上,如果你認為同床睡還是很有必要,那麼也建議最好在孩子3個月以後盡量分床。孩子越來越大,緊接著還要開始翻身了,如果他沒有一個安全獨立的睡眠環境,沒有一個好的睡眠質量,如何能保障這快速成長的第一年?另外,難道你們夫妻不需要自己的生活了嗎?

更多嬰幼兒斷夜奶、規律作息、睡眠引導以及大量媽媽獨家實戰經驗,都在公眾號【一媽育兒】上。

如果你想學習育兒知識或者關注本書最新內容,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媽育兒】,並且可以加入到我們的新手媽媽群,這裡有一群熱心分享的高知媽媽。

關注公眾號【一媽育兒】回復關鍵詞「109」即可獲得一媽精心準備的90分鐘的《10大哄睡方法,寶寶作息規律,睡得香甜》的免費在線課程!


「據題主問,與孩子分床會不會破壞孩子安全感,主要還是看父母採取的方式能否讓孩子儘快適應。」

在面對孩子什麼時候和父母分床這個問題,很多父母都有點疑惑,6個月、2歲、3歲、4歲、5歲……這些網上瘋傳的分房年齡,讓多少媽媽著急忙慌的嚴格遵守執行。又有多少孩子,被這所謂的「分房睡」年齡給吭了呢。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一個孩子3歲的媽媽嘗試跟孩子分房睡。原本以為孩子很獨立,因為此前分床睡很快就適應了。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打開房門竟然看到兒子正蜷縮在爸媽的房間門口睡得正酣,身下是小席子、小枕頭和小被子。每每說及此事,聞者都心生酸楚,更別提爸媽有多心疼。

可是另外一個極端事例完全相反,當事人的兒子已是14歲的大小伙,每晚還要和媽媽一起睡,一說分房就哭就鬧,威逼利誘都沒用,兒子軟硬不吃就是不肯單獨睡。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與父母分床分房是必然問題。

然而,如果為了分床,而只知道死死的記住那些所謂的「分床年齡」。那也太過於冷冰了。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又怎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孩子,又怎能滿足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呢。當你下定訣心說要和孩子分房睡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過你能不能給孩子安全感、孩子他是否真的作好了可以獨自一人睡的準備?


其實,關於孩子什麼時候應該跟父母分房睡,並不能一刀切段。

如果分房真的要遵循一個原則的話,那就是:

尊重母嬰親密的自然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順其自然。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從孩子3歲後慢慢嘗試跟孩子分房睡,到5~6歲前完成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參考相關建議,卻不能一味地遵循那個冷冰冰的標準。當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跟父母分房睡的時候,不要強迫他。

1、剛開始的時候要多多的陪伴孩子或者給孩子講講故事,等到孩子入睡後,父母再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

2、多鼓勵孩子。當孩子開始分房睡的時候,第二天早起的時候多多的給予孩子鼓勵。

3、孩子在臨睡前不要看太久的電視或有比較多的活動,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的興奮,更加的難以入睡。

4、臨睡前讓孩子排空小便,這樣可以讓孩子睡的比較的安穩,別半夜醒來又哭鬧回去跟父母一起睡。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建議順應孩子的自然規矩,做到一定的條件創設後,適當引導,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孩子是可以慢慢適應這樣的狀態,可以參考以下案例:

佳弋小時候因為爸爸長時間不在廣州,所以沒有什麼分房的憂慮,反正她知道,爸爸回來了就要睡自己的小床,小床就放在大床的旁邊。

在她5歲左右的時候,我開始有意識的讓她去她的小房間,當時在小房間要布置床上用品,然後讓她自己去做選擇,帶她一起去買,問她喜歡什麼樣子的,她很開心的參與,然後對自己新布置好的房間一點都不排斥,怕她怕黑,房間買了小夜燈,開始時每天晚上我都陪她一起看會書聊會天等她差不多睡了我才離開。爸爸不在家她就回來跟我睡,直到現在都是。所以也沒遇到分房分的很辛苦的經歷,長大的她是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房間是一個私密和自由的地方。

最後,父母在讓孩子接受一個新的變化時,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讓他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樣才會讓一個孩子具有安全感。

文中觀點由國家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北大家庭文化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王青 老師提供


孩子太小不建議分房睡,因為照顧孩子不方便,等到孩子6歲左右,就可以分房睡,給孩子自己一個私密的空間,或是給孩子買一個毛絨玩具增加以下安全感。


以前看過文章,3歲開始分床睡。6歲分房。是比較合理的。

不建議3歲就分房,咱們畢竟不是外國人,3歲如果分房等你早上醒來也許發現孩子會睡在你房間門口。

太大了不分房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建議家長儘早和孩子分房睡,盡量不超過4歲】

建議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分房間睡,最好不要超過4歲。孩子越大,這個過程就越困難。西方很多孩子從出生後,就獨立一個房間睡,在國內這不太現實。孩子從小和父母一個房間,但獨立睡小床,可以讓孩子和家長都休息好,也有助於孩子培養良好的睡姿,同時也能有獨立的意識和感受。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靠和父母一張床睡覺建立的,更多的靠白天。給予孩子足夠的照顧、尊重和關愛,及時給孩子回應就夠了。孩子一開始害怕分床睡,主要有兩個擔心,一是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自己了,二是醒來會不會就我一個人。只要在這個過程,家長不忽視孩子,孩子會發現,只是換個房間睡覺而已,爸爸媽媽還是很愛我,家還是那個家,也就能學著去適應,去接受。

從在媽媽懷裡喝奶,斷奶,再到離開房間一個人睡覺,離開家去上幼兒園……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就是這樣一步步培養起來的。這個過程,不是去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而是讓孩子構建起更好的安全感。


不會。父母需要明白一點:讓孩子夜裡獨立睡覺,並不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發展。

孩子的安全感是在醒著的時候建立的,不是睡著了之後建立的,無論父母與孩子睡在一起多長時間,都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兩歲後孩子可以嘗試與父母分房間睡覺,如果父母有顧慮,在孩子4歲之前要分房間睡覺,孩子越大,分房睡越困難。

與孩子分房間之前,要有半年左右的時間讓孩子進行心理準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具體分房睡覺的時間。這半年裡與孩子一起布置他的房間,帶孩子到商場挑選他喜歡的床,被子、床單、枕頭、小衣櫃、桌子等,讓孩子在心理上準備著自己入住的時刻。孩子分房間睡覺的時候會哭鬧,父母要表示理解並安慰孩子,但仍然要堅持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

每天晚上的睡前儀式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講睡前故事,與孩子親吻、道晚安等,這會讓孩子感覺到雖然自己不再睡父母的大床了,爸爸媽媽依然愛自己。


這要看多大分房睡。分的恰當不會破壞安全感


不會吧,我從有記憶起一直是自己睡,按我媽告訴我除了剛出生那一年半夜要餵奶,之後我都自己睡。也沒啥安全感缺失的。倒不如說,就我媽那馬大哈個性,不和她睡我才更安全!!我自己睡也不會被壓也不會被踢下床也不會被打到頭也不會被被子悶死。


我看過一本書建議是四歲這樣可以分房睡。

這之前你可以試著和孩子分床睡,比如在你房間放張子床,和寶寶說你慢慢長大了,可以和爸媽開床睡,但爸媽還是和你在一個房間,有什麼可以叫爸媽。慢慢做通思想工作,往分房睡走,你也可以買些關於這方面的繪本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希望這回答對你有幫助。


5個月一起分床睡,寶寶睡得挺好,會翻身以後睡著嬰兒床擋著翻不過去就哭,沒辦法就睡大床。我覺得分床睡好,安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