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僞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爲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說是蘇軍勝利不假,可是隨着蘇聯解體、一些資料被曝光後,軍事專家們對這場戰役有了新的註解。有學者在研究資料後表示:這是一場被誇大的神話,蘇軍在這場戰役中可謂是“慘勝如敗”。這是爲什麼呢?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先來看雙方的傷亡情況,在這次歷時135天的戰爭中,雙方共計投入兵力20萬人,蘇聯陣亡失蹤9703人,傷15251人,日本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單純從傷亡比來看,日軍完勝蘇軍,但是考慮到日本人口才幾千萬,蘇聯有兩億多,所以蘇聯是可以承擔得起這點傷亡的,所以蘇聯不算輸,勉強算是慘勝。但是我們要看看是什麼條件下打出來的這種傷亡比,蘇聯的武器裝備完虐日本。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整場戰役,蘇聯投入的坦克數量是日軍的七倍,且相比於日本的輕殼坦克,蘇聯的坦克要比日軍的強大的多,最後損失了四百多輛。蘇軍的火炮是日軍的六倍,人數是日軍的三倍,蘇聯投入了500架飛機,戰後損失差不多一半,而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的也主要是飛機的轟炸。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蘇軍在諾門罕消耗的彈藥總量差不多是中國軍隊八年的總消耗量,這一點既說明蘇聯的強大,有錢任性,也說明了中國的抗戰是多麼的艱難。就在這佔絕對優勢的條件下,蘇軍居然傷亡還高於日軍很多,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當時的蘇軍戰鬥力實在太弱雞了,也說明日軍戰鬥力的強大,絕對不是神劇中那樣不堪一擊。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日軍關東軍本來想投入更多兵力打敗蘇軍,但是被大本營禁止了,後來派人去跟蘇聯簽了停戰協定,互相交換戰俘,注意是停戰,而不是投降,因爲雙方都不想打了,一方面蘇聯害怕德日聯手,另一方面,日本覺得再打下去意義不大。日蘇還簽訂了一個和平協定,後來日本再也沒有打過北邊的主意。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過去,我們都習慣性的認爲,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慘敗,以至於再也不敢進攻蘇聯。我們甚至還流傳着這樣的說法,說蘇軍在此戰一舉殲滅日本國寶級的戰車師團。蘇軍僅戰損6千人,就殲滅了6萬日軍,打破了日軍北上,與德軍一起夾擊蘇聯的想法。甚至連傳說中的大阪第四師團,也在其中刷了下存在感。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的確,此戰日軍是敗給了蘇軍,但絕對不是慘敗,上述的說法也都是站不住腳的。我們把蘇軍過度的神化,而貶低日軍的戰力,這顯然就是“抗戰神劇”的思維。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回歸真實的歷史,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是切頭切尾的慘勝!這場發生於1939年的遠東戰爭,蘇軍無論在兵力還是裝備上,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反觀日軍,不僅兵力上不及蘇聯,而且投入的師團也不是什麼精銳(事實上,當時日軍的主力,還是牢牢的被國共兩軍拖住)。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對手其實主要就是日軍的23師團。這個師團在日軍序列當中是排不上號的,就是一個警備性質的三單位制師團。該師團下轄第64、71、72聯隊,其炮兵聯隊所使用的火炮,還是第5師團淘汰的120毫米炮。這樣低劣的戰力,還比不上中國戰場上的一個二流日軍師團。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正是這樣一支日軍,卻讓蘇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整場戰役下來,蘇軍共計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裝備上,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90多輛。而日軍方面,共計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才19000人。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綜上所述,從戰爭角度出發,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的表現,真不怎麼樣。以如此優勢的兵力,又在如此開闊的地形條件下開戰,居然還能打出這水準,真不怎麼光彩(要是咱們有這裝備,估計23師團直接就被報銷掉了)。

諾門坎之戰蘇軍大獲全勝?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