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帝拓跋燾,父親是明元帝拓跋嗣,母親是杜氏。後宮妃子是赫連氏,在位時間;公元423-452年,謚號,太武帝。廟號,世祖。陵寢,山西金陵。性格,勇武殘酷,雄才大略。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晚年因自傲自大,認為自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帝王。連年的戰爭生涯和職場權利的角逐,養成了非常殘暴多變的做事性格。成年累月的大肆酗酒戀色和喜怒翻臉不認人性格,他殺人不眨眼,想讓你三更死不留五更活得的歹毒心腸。接連誅殺了一批為北魏政權和地方發展做出不朽貢獻的大臣,這些為建立北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的創業元老都先後慘遭殺害。

公元445年夏季,北魏王朝爆發了一場勢力龐大的民間起義。北魏政權統治下的各族人士都積極響應揭竿而起,隨著起義隊伍不斷壯大。拓跋燾決定統帥三軍御駕討伐。拓跋燾老謀深算對起義隊伍進行了有效的分解和牽制、逐一擊破的戰術策略。就這樣;聲勢壯大的一場民間起義最終以起義軍失敗,拓跋燾鎮壓成功而終結。拓跋燾隨後對參與起義的相關人等展開了慘無人道的殺戮。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剿滅叛亂之後就安排太子拓跋晃代理朝政大小事務。虎父無犬子,拓跋晃不負眾望,他將北魏王朝打理的有聲有色。但是,危險也悄悄襲來。北魏拓跋燾最信任的宦官宗愛和太子不在一條戰線上,眼瞧著太子逐漸獲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信任和寵愛,他擔心有朝一日太子即位之後肯定會對自己進行打擊報復,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想先下手為強,預先除之。


於是;就隔三差五地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耳朵製造不利於太子的言語。灌輸太子大逆不道、意圖謀反的言論。太武帝拓跋燾最初不以為然,但是;謊話說多了最後也就成真的了。於是太武帝憤怒之下誅殺了輔佐太子的數十位朝廷高管,殺雞給猴看來警告他的兒子。

拓跋晃受此驚嚇,身心備受打擊,每日惶恐不安,心急如焚。吃喝不香,入睡不安,憂鬱成疾卧床不起,隨之一命嗚呼了。太子一死,拓跋燾有所醒悟。隨機安排調查太子忤逆之事,發現僅是小人片面之詞。心生悔意,於是追謚拓跋晃為景穆太子,又封他的兒子拓跋濬為高陽王。


此時;這位經常在太武帝面前說三道四,打小報告的宗愛慌了神,他知道太武帝勢必會為太子之事降罪於他,於是;他所幸一不做二不休,就痛下殺手。趁拓跋大壽酒宴之後,酩酊大醉留宿永安宮之時,帶人將太武帝勒殺。一代雄才大略太武帝拓跋燾,命喪太監之手。可悲可嘆!


太祖、太武,俱有異人之姿,故能闢土擒敵,窺覦江外。然善戰好殺,暴桀雄武,稟崆峒之氣焉。至於安忍誅殘,石季龍之儔也。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了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遇弒而亡

太子拓跋晃憂憤而死之後,太武帝拓跋燾才慢慢查明拓跋晃並沒有犯法,因此感到非常後悔。而宗愛也害怕自己事發而受到誅戮,於是就圖謀叛逆。452年3月,太武帝拓跋燾被宗愛密謀殺害,時年45歲,在位28年。太武帝死後,他的死訊並沒有被立即公布。宗愛除掉政敵,擁立拓跋晃異母弟之拓跋余為帝,這位皇帝在位僅八個月。

宗愛:北魏大宦官,官至大司馬、大將軍等。因獲罪而成為閹人,在拓跋燾時任中常侍。拓跋燾南征時,太子拓跋晃監管國政,為政精明,洞察細微。而宗愛生性陰險暴躁,其行為多違法,拓跋晃因此常對他表示怨憤,而東宮多為屬官都與宗愛不和睦。

450年,宗愛由於懼怕東宮屬官揭露他的行為,於是控告其有罪,太武帝下令將東宮屬官仇尼道盛等人綁到街市上斬首示眾,東宮內的很多官員都被牽連進去最終被斬首,拓跋晃因此憂憤而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身邊的宦官,或者說常侍。把他殺了。因為他部下叛變,非常惱火。遷怒於身邊的人。死的很意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