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 1664篇文章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食物,並且享受吃東西這一過程,但是有時候,食物也會引發焦慮。我們所熟知的戴安娜王妃,曾經是一位進食障礙的患者,這種病讓她狼狽不堪並且備受折磨。

進食障礙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進食障礙是一種嚴重威脅到自身生命安全的精神疾病。它是以進食行爲異常爲顯著特徵的一組綜合徵。在這組綜合徵方面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在DSM-5中 ,兩者均屬於精神類障礙。

神經性厭食的主要特徵是患者用節食的各種方法有意地造成體重過低,體重低於正常標準,對體重的增加有恐懼感,拒絕保持最低的標準體重,神經性厭食症是進食障礙裏最嚴重的一種,帶來長期的後果,在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

神經性貪食的特點就是反覆出現的暴食以及暴食後不恰當的抵消行爲,這種抵消行爲可能是催吐、濫用利尿劑或瀉藥、節食或過度運動等。神經性貪食是一種惡性循環,暴食-內疚-抵消性行爲。催吐對身體的傷害極大,它會影響身體的電解質平衡,導致心律不齊,可能會引發心臟的驟停。催吐可會導致胃酸逆流,侵害食管、喉嚨,可能永久性地傷害牙齒。

進食障礙是一種不太好治癒的疾病,它難以治癒的原因是它不僅僅與吃有關!那它究竟與什麼有關係呢?

很多年,進食障礙的起源被認爲是心理的問題,這樣的認知導致了誤解,誤解讓很多人認爲進食障礙不需要治療。進食障礙多以女性居多,但男性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上升。

進食障礙隱形的影響因素是生物學因素。厭食症的遺傳度要高於貪食症。我們腦裏有信號刺激,也有神經化學,這些神經化學發出跟飢餓和食慾有關係的信息,腦裏的其他部分對這些刺激做出反應;罹患進食障礙的病人的大腦不能識別這些信號刺激。同時他們的身體也無視這些信號,所以他們能長時間的忍受飢餓,他們對飢餓的反應很淡漠,接着會遭受很多痛苦。遺傳基因會影響人的一些個性特徵,大部分厭食症的病人,小時候可能就有霸氣、完美主義和強迫性行爲。

進食障礙的誘發因素是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這些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可能是:有人說你太胖了,你的形象不好,並且你的工作或者是學習上給你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可能是來自對自己不滿、親人離世,經歷了很多心理上的創傷,也可能來自性虐待,確保身體總是很瘦的社會壓力。進食障礙的患者的人格特徵多爲敏感、低自尊、焦慮、完美主義等特質,進食障礙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呈現焦慮的特徵。研究發現,同伴之間的相互比較及對於“瘦”的過分追求是中國人進食障礙的重要影響因素。

對於進食障礙的治療

進食障礙的遺傳基因是不明確的,和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一樣,很多遺傳基因對進食障礙產生影響。進食障礙的原因不具體,所以沒有很特定的藥物治療進食障礙。研究發現認知行爲療法對於治療進食障礙有着重要的意義,行爲和認知的改變可以明顯消除進食障礙的症狀。家庭因素對於進食障礙的發生有着深遠的影響,因此,家庭治療對於治療進食障礙也有着很明顯的效果。進食障礙的患者在尋找什麼,在意識層面,他們想改善他們的體驗,改善他們的身體,而在潛意識裏,他們在尋找愛、渴望別人的尊重,他們希望比別人更好,所以,精神分析治療對於進食障礙也有一定的作用。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生活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生活,不完美才是完美!讓食物恢復它應有的身份,讓吃變得美好!

作者:長春市心理醫院(長春市第六醫院)

付佳 心理治療師

審稿:長春市心理醫院(長春市第六醫院)

桑紅 主任醫師

如何用“心”幫助腫瘤患者?

產後媽媽的悲傷

培養樂觀的孩子

花季有傘

你的“貓”被踢了嗎?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