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要提高服務質量,注重物流配送環節。我是學物流管理的,所以只從這個角度說。現在藥店的模式大概會有兩種(我不太了解,推測的)。一種是「前店後廠」的模式,由藥廠或製藥公司開的藥店,一般只賣自己品牌的藥品;另一種是便利店的模式,藥品來自不同廠家,品牌多樣。而且現在的藥店一般不會提供周到的服務,也沒有這種服務意識,一般都是顧客買完葯走人,如果吃完葯病好了還行,如果病沒好,那估計顧客下次是不會再去了,如果提高藥店的服務質量,給顧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至於怎樣提高服務質量我暫時沒想好。其次就是關注物流配送,有兩部分的含義,其一是要向顧客提供增值服務,增加藥品配送服務,一般針對的是藥店附近區域,這個服務還要有一個附加的東西,就是要開發一款軟體,這個軟體包括網上問診和網上購葯功能,類似於外賣。其二是藥店藥品物流配送,注重物流環節,建立完善的採購和配送體系,合理配送,減少藥店的採購成本,及時供貨,防止缺貨,就像超市採購和送貨體系一樣,不過藥店的配送比超市簡單,因為產品較為單一。


分享一個傳統藥店的經營案例。

 

日本松戶市有一家創意藥局,老闆名叫松本,他的藥店經營策略就是從賠錢中賺錢。

 

松本曾將當時售價200元的膏藥以80元賣出。

 

由於80元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所以創意藥局連日生意興隆,門庭若市。

由於他以賠錢的方式銷售膏藥,所以理論上來講,買這種膏藥的人越多,其虧損也就越大。

 

但事實上,整個藥局的經營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盈餘。

 

因為前來購買膏藥的人,幾乎都會順便買些其他的常規藥品,其他的藥品當然是有利可圖的。

 

靠著其他藥品的盈利,不但彌補了膏藥的虧損,同時也使創意藥局的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藥局的知名度。

 

在這個案例中,你只有懂得換算思維,才敢用賠錢的方法來賣膏藥。

 

因為懂得換算思維的高手最善於布局,他可以通過一個產品進行平本或者賠錢賣,把同行的客戶挖掘過來,導入到其他的產品中賺錢。

 

幾個產品彼此扶持,彼此的支撐,就使得他這個生意別人根本攻不破,也了解不透。

 

在這個藥店案例中,老闆通過虧本賣膏藥,吸引大量的客戶進店,這就獲得了大量的客戶數據,如果結合微信,把這些來買葯的客戶導入到社群裡面,經常分享一些用藥小知識,感冒預防知識,進行信任培育的話,後端產生的價值會更多。

 

我這裡還有幾個案例可以幫你深入理解換算思維的精髓,如果有緣,下次再分享。


藥店這個行業自古以來就是帶有社會責任的行業,幾十年前國營藥店一統江湖的年代,講究布局在城市十幾個或幾十個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設點,用最少的資源起最大的作用,後來放開市場讓私人自己開設藥店,開藥店的基本上都是業中人,規模都比較小,布局也比較分散盈利能力還可以沒有看見有經營性倒閉的。後來放開布局管制,加上其他行業賺到錢的人投入藥店行業發展,一條街好幾家藥店甚至僅相隔幾個鋪面,僧多粥少一下子市場狀況急轉直下惡性競爭,最後只能靠刷卡和特定經營品種增加盈利圖生存,還落得暴利的惡名,你可以隨便去就近藥店看看店面裝修就知道有多慘淡,簡陋的貨架,地面鋪廉價的地磚甚至直接黑水泥蓋面。樓主題目提的脫穎而出我實在汗顏。


藥店多過飯店,是藥品行業壟斷的結果。葯價高,百姓苦。壟斷紅利、權力紅利使然。


開放藥品價格是藥店泛濫成災的根本原因,藥店老闆從來沒有現在這樣任性過,營業員神氣的和神醫一般,懂不懂葯先不說,推薦用藥只為錢,私自加價,漲價,己合法化,肉夾饃還有個標準價,藥品有嗎?


葯這東西,國家還沒折騰夠,一年數變,年年醫改,能跟國家醫改步伐的都是資本作怪,此類不作討論。我想談的是小資本的藥店門市最佳的盈利搭擋還是有優秀的坐診醫師,坐診藥師,人是活的,最是群眾需要的。


藥店亂買葯現象嚴重。應依醫院處方,醫生,或藥品經營資格的人去,買葯。具有基本合理依據。。。讓買葯者,獲得利益同時,承擔相應職責任,不是一買了之。競爭有序。處方葯,非處方葯不分,保健品特多。非處方葯泛濫推銷,是利益重點。拿不出捷徑方法。對待病人。應動真格,依法依規,不讓打著買首幌到都是。


如果有醫德 就在 救死扶傷方面下功夫 如果想發財 就在內行怎麼騙外行方面下功夫


服務做好,包括感情方面和藥學技術方面,維護一批穩定的慢性病客戶。在你店裡有少花錢還能夠用藥??後,效果明顯的病人,積攢口碑,宣傳。攢積分兌禮品。


我認為現在藥店開得太多了,利潤已經不是想像的那麼大了,謹慎投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