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一次演講中回答一位「海歸」的提問時,提出了「Global Vision, Local Win」這個口號,我認為這句話非常作為國際學校的管理者的指導性意見。

大概在兩年錢,我跟我上級說:未來國際學校的競爭,不是一個地區的競爭,而是全國性的競爭。我大概有幾種預測:1、國際教育是大趨勢,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會越來越多;2、隨著社會對國際教育的認知程度加深,家長們在做選擇時將把視野放的更大;3、區域性的國際學校,借著老牌公立重點高中的名氣,可以短時間內吸引優質生源做出好成績,但如果不改善自己的課程設置,終將走下坡路被社會拋棄。

我的這幾個預測,其實也不算是預測,因為都已經在發生。

首先,根據新學說的統計,2018年大陸地區國際學校總數達到821所,今年一年新增87所,增幅12%。這個統計是不夠完整的,還有很多沒有統計在內。

其次,今年北京探月學院正式開辦,因此創新教育理念,在招生階段吸引了北至東北,南至廣東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這說明全國的老百姓都渴望優質國際教育資源,但是這種渴望目前完全未得到滿足,現有的國際學校,大多數並不是很好,而是不得已的選擇。

最後,教育自媒體「爸爸真棒」近日發布了2018年國際高中排行榜,該榜基於2018年國際高中的錄取狀況排名,是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專業的排名。在這個榜單上,我們發現一些印象中很牛的學校卻排名很低。

(這裡只討論美國方向)

第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長沙雅禮中學。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它排在77,比我之前所在的江西師大附中低25名。雅禮中學一向被認為留學神校,頭頂著耶魯附中的光環。但是,我們以前所知道的錄取耶魯的學生應該是來自普高班而非國際部的。雅禮的國際部按理說擁有者非常好的名校資源,但是他們辦的並不出色。我曾經和雅禮中學有過簡單接觸,他們是全盤委託一家機構來運營的。不是說機構運營就不好,例如合肥一中也是有一家機構運營的,但是合肥一中近幾年急速攀升。這其實說明了學校在挑選合作方的時候需要謹慎,還是得讓懂教育的人來做。

第二個令我驚訝的學校是北京王府學校,這個學校可是赫赫有名,我曾經買過一本中文版的AP美國歷史教輔書,就是王府學校編寫出版的。王府學校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開辦的針對中國籍學生的國際學校,十年前他們是可以錄常春藤的著名國際學校,沒想到在這個榜單上掉落到了67。這個結果我看到的時候已經不太意外,因為恰好幾周前我看了他們今年的錄取成績,實在糟糕得很,進top30寥寥無幾。

這些手握優良資源的學校為何結果如此慘淡?

從我大概了解的情況看,其實非常簡單:標化成績不夠好。

美國大學錄取,自然是要看綜合能力的,但是沒有標化還是白瞎,連基本的門檻都達不到,怎麼能錄取你?

國際教育有個非常不好的風氣,就是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學生標化成績高,一方面談標化而色變!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一個學校總是談標化,就被認為是應試教育。只有越是落後地方的學校才越重視標化,越發達地區越淡化標化。這其實就給了三線城市國際學校彎道超車的機會。

北京現在很多國際化學校都在淡化標化,人大附、實驗、北京四中都是如此,可是他們成績很好,因為生源很好,北京出國的頂尖生源都去了這幾個學校,然而即使生源這麼好,這些學生還是一下課就去補托福、SAT。學校不願承擔這樣的惡名,那就讓家長多花十幾二十萬出去補課吧。所以,我學生跟我說,人大附佔領中關村,實驗佔領西單。往這兩個地方的新東方一看,都是穿著這兩個學校校服的學生。

而北京王府學校,沒有王者的命,卻有當王者的心。在換了新校長後,理念一新,要走純國際學校道路,把托福、SAT課程全部取消,認為學生沉浸在全英文的環境里,英語自然就好了,去考標化那還不小菜一碟?結果就是,老師私下裡偷偷叫學生出去補課,最後托福能上105的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種極其狹隘的觀點,就是沒有做到Global Vision, Local Win。

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得落地才能生根,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課程。

再者,托福是語言綜合能力測試,只要你不是天天講考試技巧,而是鑽研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用好的方法來實實在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怎麼能稱之為應試呢?

可悲的是,目前,我在任何培訓機構也好,任何的學校也好,都沒有看到真正為學生著想的托福課程和SAT課程設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