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咚、達甫,咚咚、達甫,咚咚咚、達甫……”3月16日,春天的晨曦冉冉升起,一陣陣富有節奏的鼓點樂聲,從庫車縣老城路邊一戶民居里傳出,盪漾在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

身居龜茲老城,“達甫”非遺傳承民間老藝人艾斯卡爾每天如此,他說技藝每天不練就會生疏,也敲不出動聽的鼓點,更調教不出從事達甫的後輩。

“達甫”就是手鼓,因其在敲打時能發出“達”“甫”之音而得名。按艾斯卡爾的說法,他們家做達甫至少三四百年了,年頭不能說短了。幾輩子、十幾輩子都做這個,也沒有掙下一份像樣的家業,但還樂此不彼。因爲沒有多少的技術含量,會做的人多,也就賣不出好價錢。光靠做這個是養不了家的,充其量只是個家庭副業。

一個做達甫的手藝人,就能供十里八鄉的鄉親們使用。就像是個好木匠,你也只能顧上附近那一片的活計,多了就弄不過來了。他從不認爲“同行是冤家”,一逮着機會兒,他就和那些做達甫的匠人們一起聊聊,有生活上的事兒,有莊稼和牲口是的事兒,更多的還是做達甫的心得體會。

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誰做出來的聲音最純正,誰做出來的模樣最耐看,誰做出來最結實,都在一起擺弄擺弄,切磋切磋。不賺錢的營生,就是個樂趣。在他們心裏,這其實也跟烤包子打饢一樣,小小的手藝人而已。

達甫藝人,可能幾輩子、十幾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沒有多少創新,當然也不會有多少花樣。不過,在他們這些人眼裏,有了這些好像都夠了。做達甫的材料並不難找,活做順手了,也就不那麼費力了。達甫的框子一般用楊、柳、桑木,一指頭厚,兩指頭寬,用火烤烤,用手捏捏,捏圓了就好。

達甫一般有大、中、小三個型號,做法基本一樣,框子做好之後,用皮子一蒙就妥了。現在做這東西更簡單多了:木框子有木匠專門來做,用的皮子有皮匠專門揉好,讓達甫匠人動手做的事也就越來越少了。

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常年累月地做達甫,艾斯卡爾當然也是達甫的打擊高手。農村人清苦,逢年過節或者農活間歇時間一到,村裏就會搞些“麥西熱甫”活動。他就理所當然地成爲活動的召集人,男男女女圍在一起,不玩個盡興不散場。

就是在田間地頭勞作之餘,也會聚到樹蔭下操起達甫、熱瓦普、都塔爾、艾捷克、卡龍琴,放開歌喉,唱起賽乃姆,唱起木卡姆。此刻,往往伴隨着艾斯卡爾達甫的聲音,圍坐的人們早已按捺不住,隨着達甫的鼓點翩翩起舞了。

一面普通的鼓,似乎不管是誰,都可以上去把它敲響。但達甫不然,如果不懂技巧,沒有長期的操練,別說奏出樂符,想要完全敲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艾斯卡爾的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邊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彈音等,奏出的音響高低頓挫,形成豐富的達甫音樂語言。

此外,有時他還將達甫置於兩腿之間,雙手滾奏鼓邊,發出如鈴的樂音。演奏時,雙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餘各指均可用於擊鼓。手指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音響有別的“咚”、“噠”之聲,音色千變萬化,表現力極爲豐富。搖動鼓身,使小鐵環撞擊鼓框,也能發出“沙沙”的音響。

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達甫不是陝北的安塞腰鼓,不是漢人用木槌擂得震天價響的大皮鼓。達甫是維吾爾族藝人握在手裏、用手扣擊的鼓。它小巧輕盈,它激越歡快,所以手鼓是維吾爾族男女青年的心愛之物。它鼓聲如濤,似大江東去驚濤拍岸,鼓聲如點,似水柔情小紅吹簫。急時的鼓聲,讓起舞的人們慷慨激昂,精神振奮,緩舒的鼓聲,讓人們如拂春風,陶醉安詳。真是神奇的饢啊,簡潔卻敏銳,可以催眠、可以入歌入詩。

還有一種達甫舞,一般是女孩子們跳的獨舞,只用一隻手鼓伴奏。動作細膩柔軟,舞姿輕盈優美。鼓點與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內容大多表現勞動、生活中的歡樂情緒。

“相傳多年以前,崑崙山麓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某天卻來了一條巨蟒,禍害人畜,兇殘無比。”講起達甫的來歷,艾斯卡爾像是一位說書人娓娓道來:“有位名叫達甫的年輕獵手知道此事,決定爲民除害。經過了數天守候,疲憊不堪的達甫爲了防止自己睡着,他砍下松枝彎成圓圈,蒙上羊皮做成了單面鼓。他一邊擊打手鼓一邊唱着歌,猛然之間看到了巨蟒從樹上向他襲來。達甫縱身躍起,搭弓射箭射中了巨蟒的眼睛,猛擊羊皮鼓,趁勢斬殺了巨蟒。惡蟒被除,大家又過上了寧靜幸福的生活,人們爲了表達對達甫的感激之情,剝下了蟒皮作爲鼓面,並將此鼓起名爲‘達甫’。”

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達甫的名氣可能比不上熱瓦甫,但手鼓的歷史源遠流長。在琳琅滿目的敦皇壁畫中,就可窺見手持達甫的眉清目秀的西域美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飛天的女郎攜帶了這樣的一面鼓直上雲霄,那肯定壯色不少。

因爲鏗鏘的達甫之聲,本來就是蒼天遺落在西域大地上激昂的天籟之音。因此可以說,達甫是青春的表達,達甫是情感的宣泄,它象徵着喜樂、幸福與愛情,所以它無可爭辯的成爲維吾爾族同胞的掌上明珠。那是一顆心在傾聽另一顆心的心跳,那是一顆心呼喚另一顆心的溫情貼近。

因此,六十歲的艾斯卡爾還鍾情於鄉村的舞場,達甫就像他熱烈的心跳。在他由緩至急的扣擊中,舞池裏的美貌女郎旋轉如花,伴隨脖頸和腰枝的靈動,愛情由此攀升到更加熱烈的高度。不是嗎?那翻轉於手上的達甫,就是維吾爾族同胞熱愛生活、追求理想的充分展示。

拒絕苦難,拒絕內心的悲涼。縱使天踏下來了,只要手裏還握着一面達甫,就可以如沐春風,就可以輾轉成美麗的鮮花!

新疆遊記散文:民間藝人不可缺的樂器,傳遞文化情結的“達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