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症(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指的是周圍壓力急速降低時所產生的症狀,好發在潛水人員的身上因此又稱潛水夫病。不過可不是只有潛水才會得到減壓症,在高壓環境中工作、搭乘沒有加壓的飛機,或是潛水完就去搭飛機都有可能有減壓症的症狀出現...前陣子奎宿的朋友因為意外中了減壓症!那a安捏??!!

DSCN6965.JPG

本圖為示意圖,非事發當時之圖片

 

事情是這樣的:奎宿的朋友和他的潛伴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跑去潛水,沒想到水下卻暗潮洶湧,因此友人及潛伴在回水面的時候被海流帶入,就不受控制的被海流帶來帶去,就這樣直接浮上水面了...上岸後朋友馬上開始吐,不過他的潛伴沒事,所以他想可能是暈浪,直到當天晚潛伴睡到一半因為胸悶吸不到氣而驚醒、朋友則是持續反胃的感覺並伴隨肌肉關節疼痛的症狀,他們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兩人隔天馬上直奔國軍醫院掛了潛水醫學科,經過醫生評估後確定是中了減壓症,馬上安排進入高壓氧艙治療。治療結束後,朋友說他的反胃感及痠痛的症狀全部消失,而他潛伴的呼吸困難問題也不見了!兩個人身體恢復正常狀態後,繼續開心的潛水,只是他們更加小心了。

PhotoCap_001.jpg

朋友說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把所有檢查跟治療做完,離開醫院的時候天也已經黑了。

 

說完上面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到底為什麼朋友們會發生減壓症吧:我們呼吸到體內的空氣,隨著壓力變大,可以溶進血液裡的量就會變大;海平面的空氣壓力為1公斤/平方公分,也就是1大氣壓,經過計算可以大略得知每降低10公尺就會增加1大氣壓,可以想像潛在海裡的時候血液裡的空氣密度可是比在陸地時高的,如果急速上升的話會怎麼樣?就會跟含有二氧化碳的飲料一樣,開的一瞬間有很多氣泡由小變大甚至溢出來...當然在身體裡的氣泡不會溢出來,可是這些就跟脂肪或血塊一樣,隨著血液亂竄然後卡在某個器官附近造成痠痛不適、或是檔在中樞神經、腦幹的血管,然後...然後他就死掉了...以上就是減壓症發生的原因。典型的減壓症,通常發生在潛水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開始覺得肩頸痠痛(氣泡卡在關節)、疲倦想睡(一部分是累另一部份是氧氣不足),四肢末梢痲痹的情形(啊都缺氧了呀)。不過這次朋友們看來都不是很典型的時間發生典型的症狀,如果24小時內有什麼異狀,我想還是去醫院檢查吧,別等到來不及就後悔莫及了。

Drinking_glass_00118.gif

想像飲料是血液、氣泡就是隨著壓力減小而變大的空氣(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如何預防減壓症?當然就是不要直接從20公尺深的海底衝上來啊~根據潛水的深度調整上升的速度,總之就是要慢慢的,然後在深度5公尺的地方停留3分鐘或3公尺的地方停留5分鐘,兩個都做最好,目的是藉由正常的呼吸讓氣泡排除體外。如果真的很想體驗減壓症到底有什麼症狀的話,記得在發現症狀後盡快到有潛水醫學科或海底暨高壓氧醫學部的醫院就診。目前,各地的國軍醫院都有這類門診,不過去之前還是打個電話確認,因為冷門的科別的診察不是每天都有的。還有,除非是公傷意外,否則到高壓氧艙治療是自費的,據朋友表示一人要3張小朋友...再去潛一次水還有找耶!奉勸各位,沒事真的不要跟自己的身體和荷包過不去啊!!!高壓氧治療後的3-7天避免壓力劇烈變化的活動(啊跟我上次去澳洲耳朵出問題一樣耶),好好靜養讓身體恢復。

Screen shot 2017-09-18 at 10.17.42 AM.png

三總高壓氧治療環境,取自海底暨高壓氧醫學部網頁介紹。目前高壓氧也用在術後治療或醫美上...自費我想也是正常的。

 

今天的小故事,若不是發生在身邊其實很無感,一旦有朋友發生,就覺得好像跟自己有關了。所以,這裡就分享朋友的經驗把出現的原因,症狀、治療及預防寫下來,讓也有在從事這類運動的朋友(例如我)在每次工作/遊玩都能平安快樂哦。

RIMG1491.JPG

美麗的內太空,等你繼續發掘!

 

後記:文章一開頭說了,並不是只有潛水人員會得到這種症狀,我們生活的周遭,就有一群當初在大台北地區實際參與捷運工程的工作人員,因為職業傷害而罹患減壓症。對他們來說,幸運的人是那些已經離開人世的夥伴-活者的人,他們的後半輩子都必須跟這個已纏身的後遺症生活下去。想想每天24小時全身無止盡的刺痛是什麼樣的感覺?或許這個紀錄片可以讓你知道減壓症處理不當的結果是什麼,以及,在知道這些公安問題後,我們又可以怎麼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