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下i7-8750H+RTX2080+17寸144Hz IPS屏幕的遊戲本你覺得可以做到多輕?答案是2.28kg,這就是MSI最新一款遊戲本絕影GS75。

目前筆記本,特別是遊戲本市場已經進入一種炙熱化階段,各家都投入最大的精力跟創意,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你加裝一塊獨立顯卡跟標壓CPU,然後弄個賽車風格就是遊戲本了,高刷新率屏、RGB燈光系統、散熱方案優化、窄邊框等元素都進入市場來豐富個性化選擇,就在去年微星

帶來了GS65也算是吸引不少人的眼球,之後更是帶來了PS63、P65跟GS75等創新型號,大概也是知道在這片紅海,不創新大概就等於被淘汰,而目前GS75也幾乎是配置最高且重量最輕的遊戲本了。

17.3英寸 2.25kg

就像第一眼看到GS65那樣,第一眼看到GS75感覺也是這台17.3英寸筆記本並沒有17英寸筆記本的樣子,而是感覺像一台15英寸的機型,不過這種錯覺後面對比了15英寸的MacBookPro 15 跟14英寸筆記本之後還是給我校正過來了,因為雖然採用扇面窄邊框,但畢竟顯示面積在著呢,所以還是比14、15英寸的窄邊框筆記本大一圈。

其實這種錯覺大概還是因為窄邊框與輕薄的設定。GS75機身重量僅為2.28kg,而厚度也就在20-24mm範圍,整機延續這一代GS65的設計:黑、銅配色,簡約面板+LOGO,三面金屬機身,三邊窄邊框屏幕,你基本可以認定為這是一台GS65「放大版」

相比以往微星遊戲本的設定,新一代微星遊戲本設計元素其實含蓄了很多,GS75身上看得出屬於遊戲元素的大概也就 黑、銅反差配色、龍盾LOGO 跟RGB鍵盤了,而這在GS65上面反饋普遍是正面的。

最吸引人的還是B面了,三面窄邊框+素質不錯的IPS屏幕,不過跟GS65類似,雙手可掰動外殼,畢竟重量實在太輕了,2.28kg哪怕放在15英寸筆記本上面,幾乎都可以算「輕薄」遊戲本。

另外相比GS65,GS75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屏幕開合角度,不再是之前的180°開合角。

日常如果擔心噴砂表面油污或者指紋的話,用這種宜麗客專門的清潔布,不管是外殼或者屏幕表面清理效果都是最好的。

全尺寸鍵盤+雷電3口+更輕薄的電源適配器

關於IO擴展、配件部分要注意的是,GS75取消了GS65上面的mini DP,而變為2個「C口」,其中一個是雷電3口;HDMI、RJ45網線口、音頻口依舊保留;三個標準USB A口;增加了一個TF讀卡器,比較可惜作為一台17寸本依舊不是標準SD讀卡器,可能廠商大數據方面調研使用SD讀卡器的用戶並不多?

C面區域,收益屏幕變大,所以鍵盤也採用了全尺寸鍵盤,依舊是跟好基友賽睿合作的燈效、而丹拿認證音箱依舊保留;觸摸板方面也相應加長了控制區域,觸摸精度跟MBP是相仿的,不過這邊有個使用問題,就是廠商可能考慮設計美感,所以觸摸板依舊是中心置放,不過鍵盤因為全尺寸了,所以字母輸入區域是左移動了,這就導致實際使用的適合觸摸板是很容易誤操作的,需要習慣。

標配230w電源適配器,大小跟常規150-180w電源差不多,也算努力了。另外相信很多人會關心雷電口可否充電,實測來看,只能輸出,並不能輸入,畢竟PD供電最強也就不到100w。

跟賽睿合作的這套RGB鍵盤有不少自定義空間,喜歡RGB的可以自己編輯模式,而不喜歡的,你也可以弄純色燈,比如金色,這樣也不會礙眼。

這塊17.3英寸144Hz的IPS等級屏幕

其實有點奇怪,目前市面如果你想要買1080P144Hz IPS面板的桌面顯示器是買不到的,只有遊戲本屏幕有這種規格,而GS6575均是這樣的規格,只不過後者達到了17.3英寸。

我簡單總結,除了刷新率達到144Hz,響應速度表現也不錯以外(比家用IPS屏幕明顯快很多),GS75這塊屏幕的的色彩表現也不錯,跟主流桌面IPS顯示器基本一樣,對比度也較高,不容易有入門IPS或者VA屏幕那種「灰白」的問題。屏幕色域也達到了PC平台易用性最高的100% sRGB。

用蜘蛛5測試數據來看,這塊屏幕素質跟市面常規桌面IPS顯示器幾乎沒區別,手上這台唯一算比較一般的可能就是亮度平衡。

測試數據相信大家還是比較難直觀理解,剛好家裡有一台23.8寸Dell入門級1080PIPS 顯示器(SE2416H),做一個主觀屏攝對比,方便大家直觀參考。

SE2416H看似規格也不差,但畢竟入門級,一對比其實就露餡了。首先最明顯的是未校色情況下的色差,GS75應該是有出場校色的,而SE2416H色差明顯區別很大,另外一個就是對比度,Dell顯示器在U或者P系列機型對比度會好很多,而SE這級別入門顯示器對比度會明顯不如GS75,這點在日常畫面或者一些黑灰色圖片裡面表現尤為明顯。

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工作用途用戶會直接選用遊戲本作為圖像、視頻「工作站」(畢竟便宜,且可以玩遊戲),所以這類型遊戲本在屏幕上面還會特別在意色彩表現,比如GS75屏幕就有針對性各種顯示模式,搭配i1dp也可以通過自帶軟體進行校色。本身素質是沒問題的,唯一缺點可能就是1080P解析度不夠高,不過本身有雷電口,日常外掛一台高素質大屏也很方便搭建雙屏系統。

下面是軟體自帶各種色彩模式帶來的畫面改變。

遊戲表現怎樣?除了色彩,遊戲本目前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高刷新率跟響應速度了。高刷新率的之餘遊戲的好處我就不不再贅述,畢竟之前多次說明,關於不少硬核玩家會比較在意的響應速度,GS75屏幕響應速度還是會明顯比常規家用、辦公用IPS顯示器更快,甚至跟桌面級遊戲顯示器相當。而防撕裂技術,GS75並不支持G-sync或者Free-Sync,不過這兩個技術,本身也是雙刃劍,所以不少遊戲用戶哪怕配置也不開啟。

下圖測試,左邊是GS75,右邊是常規家用1080P IPS顯示器,響應速度對比差異明顯。GS75屏幕明顯比辦公用IPS顯示器更好。

i7 8750H+RTX 2080的性能表現

我手上這台應該屬於頂配,配置來說比較誇張,CPU是常規的i7 8750H,但內存達到了雙通道32GB DDR4-2666、SSD也很誇張採用了雙512GBNVMe PCIe組陣列Raid0的配置,最重要的顯卡採用了NVIDIA GeForceRTX2080Max-Q 。 i7 8750H的測試相信大家看夠多了,GS75因為體積緣故所以性能釋放方面是比較保守的,CPU長續航功耗45W的設定,短時可以跑到60w以上。日常來說這台機子你用來做渲染、圖像編輯等也是搓搓有餘,我手上這台受益誇張的雙SSDRaid 0跟RTX2080,娛樂大師總分都可以輕鬆跑到47w了。 而生產力測試,比如渲染、圖像導出、4K視頻導出耗時也都是正常i7 8750H的正常水平。 生產力測試:corona渲染器測試渲染耗時3分20秒,百張raw圖Lr導出耗時不到2分鐘,一段10分鐘4K視頻以H.264格式導出耗時不到8分鐘。

RTX2080的性能:

這邊我們還是比較關心GS75的遊戲性能。說到遊戲性能其實除了跟顯卡有關係以外,還跟屏幕解析度也有關係。相信不少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一些高端遊戲本依舊採用1080P解析度,而不是2K甚至4K解析度屏幕,最大的問題在於「顯卡跑不動」。因為筆記本平台功耗的控制,目前講真哪怕RTX2080也就能保證最高畫質情況下(包含懲罰性抗鋸齒開啟),基本流暢。

這邊以古墓麗影暗影為例,開啟RTX之後,最高畫面設置,開啟或關閉抗鋸齒之後平均幀數分別是42幀跟58幀,也就是使用筆記本平台最頂級的RTX2080獨顯,在1080P解析度使用懲罰性性能設置基本也就保持一個流暢而已,所以目前遊戲本基本還是以1080P為主流解析度。

不過前面主要是古墓麗影還開啟了RTX,實際其它遊戲沒開啟光線追蹤的話,還是很容易跑到100+的幀數,特別是關閉沒有必要的抗鋸齒(畢竟本身屏幕不大)。

孤島驚魂新曙光:最高畫質情況下開啟抗鋸齒平均63幀,關閉平均82幀

極限競速地平線4:最高畫質平均88和105(區別有無開啟抗鋸齒)

地鐵離去:開啟RTX (1080P不能開啟DLSS),平均40幀

OW:最高且開啟抗鋸齒平均162

絕地求生:最高且開啟抗鋸齒,平均也有115。

奧德賽:最高且開啟抗鋸齒平均54

散熱可否扛得住

雖然是17.3英寸的筆記本,但畢竟2.28kg跟實際18.95mm的厚度,可否扛得住標壓i7+RTX2080的蹂躪?

在目前的BIOS情況下,GS75設置的CPU長時功耗PL1是標準的45W,這樣的設定下,單烤FPU,實際溫度是可以維持在七十幾度,是不是覺得官方太保守跟失望?我也測試了下雙烤,加上RTX2080的雙烤之後,溫度實際是很容易達到九十幾度的,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官方選擇一個比較保守的設定,也不容易導致整機溫度過高,畢竟殼體都是金屬,導熱會更快。

單烤顯卡最高溫度也在70度左右範圍,測試過程散熱均未優化。

3風扇7熱管和80.25Wh電池

GS75內部布局應該算比較特別的,因為拆開D面之後看到的首先是主板的保護膜,而拆掉看到的其實是主板的「背面」。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你只拆D面的情況下容易升級替換的主要是SSD(自帶的目前主流性能不錯的WD SN720),所以動手能力不強的用戶在選購的時候最好一開始就選好內存容量,因為內存容量需要你拆掉主板,在背面替換升級。

本來很想拆掉主板看到內部,但實在太複雜,我卸掉所有螺絲還有排線都還取不下,為了避免弄壞這機子,所以很遺憾沒法實排主板內部。不過根據網上媒體評測,首先還是最震撼的還是散熱規格,3風扇7熱管的確實蠻誇張,個人實際是不喜歡以風扇、熱管數量來評估散熱效能(因為散熱片的規模也很重要),不過還是可以看出廠商在這方面的努力,特別是在這麼薄的體積下滿足RTX2080跟i7的熱量。

電池方面,容量也達到了80.25Wh,所以實際續航時間也達到了5小時左右,最近出差高鐵上,我就用這機子一路碼字了四個多小時,對於一台17英寸的遊戲本來說確實很不容易了。另外GS75自帶軟體也很實用,比如電池管理有三種保養充電設定跟電池校準功能,可以很方便的保養你的電池。

絕影GS75特別之處

前面說了,現在的遊戲本市場實際越來越「不好混」,這種不好混就是大家對於產品越來越挑剔,不再是簡單的加個「RGB」或者更新配置可以滿足,GS75也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誕生出的個性化產品。

就目前個人的使用來說來說,GS75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實就是17.3英寸的144Hz IPS屏幕跟2.28kg,這個數據組合實在太感人。整機依舊延續了GS65那吸引人的窄邊框屏幕設定跟遊戲本的配置,不過要注意的就是這個體積下面對散熱要求太苛刻,所以個人建議選擇RTX20602070 Max-Q的版本會更加均衡;另外這機子內存部分對普通人來說不算好換,不會替換的用戶最好一開始選好配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