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這一輪 IPO 申請將於近日失效。”在今日流傳的內部信上,比特大陸委婉宣佈了首次 IPO 的失敗。

31QU 查看香港交易所官網,發現在上市申請進展報告一欄,比特大陸科技控股公司的上市申請狀態,已顯示爲“失效”。

詳細信息鏈接:http://www.hkexnews.hk/APP/SEHKAPPInactiv

作爲國內三大礦機廠商之首,比特大陸最晚赴港申請 IPO;在此之前,嘉楠耘智、億邦國際的 IPO 申請業已失效,相繼開展了新的計劃。

去年,在嘉楠耘智、億邦國際提交了招股書後,業內都在翹首期盼比特大陸的上市計劃;6 個月後,比特大陸的一封內部信,親手給這場質疑不斷的“礦機赴港上市征途”畫上休止符。

文 / 31QU 林君 張宇 Thor 國鋒

1

三大礦機生產商 IPO 夢碎

2018 年絕對是加密貨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

這一年,傳統機構資金、精英在區塊鏈浪潮衝擊下,開始涌入幣圈;而早期的瘋狂擴張的礦機生產商,開始謀求上市,向正統靠攏。

去年 9 月 24 日,比特大陸向港交所遞交 A1 招股文件,這份長達 438 頁的招股書,濃縮了比特大陸五年非凡成果和巨量財富。

招股書顯示,截止 2018 年 6 月 30 日,比特大陸總收入高達 28.45 億美元,毛利達到 10.3 億美元,淨利潤爲 7.43 億美元。

爲比特大陸創造財富神話的,是他的礦機業務,在 2015 到 2017 年,比特大陸礦機銷售額分別佔總營收的 78.6%、77.3% 和 89.9%,2018 年上半年,礦機銷售佔比爲 94.3%。

和其他科技領域的獨角獸項目相比,加密貨幣領域的獨角獸毫不遜色,在部分指標上甚至實現了超越。

事實上,在比特大陸發佈招股書前夕,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進入熊市,坊間也出現“比特大陸將中止 IPO ,進行重組”的傳言。比特大陸招股書上這些異常閃亮的數字,有力擊破了這些傳言。

但對比特大陸的質疑並沒有消散。

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業者們,都和行業深度綁定。根據比特大陸招股書,比特大陸“幾乎所有的收益均來自加密貨幣相關業務,且持有大量加密貨幣”,這也給比特大陸的這次 IPO ,埋下了失敗的引線。

6 個月後,加密貨幣行業深陷寒冬,引線被點燃,比特大陸首次 IPO 失敗。

事實上,首次出征港交所的礦機廠商們,已經全軍覆沒。

去年 5 月 15 日,嘉楠耘智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6 個月後(同年 11 月 15 日),官網顯示,嘉楠耘智上市進程沒有進展,狀態顯示爲失效。

對於嘉楠耘智來說,這並非首次嘗試衝擊 IPO,早在 2016 年6 月,嘉楠耘智就傳出試圖借殼A股上市公司魯億通( 300423 )上市的消息,幾個月後無疾而終。之後再次衝擊新三板,最終主動放棄。

另一家礦機廠商億邦國際也體驗了 IPO 失敗滋味。

去年 6 月 24 日,億邦國際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之後疑因捲入 5.2 億非法集資案,最終以失敗告終。

12 月20 日,億邦國際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目前該申請正在審理中。

而隨着今日“比特大陸上市申請失效”的消息襲來。自此,同一年出征的三家礦機廠商,均折戟港交所。

2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一個人的發展,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企業亦是如此。

在幣圈鼎盛時,三大礦機廠商掐住算力命脈,賺得盆滿鉢滿;熊市降臨後,比特大陸同其他區塊鏈項目團隊一樣,不可避免的要面臨災難與蕭條。

從 2017 年 12 月起,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到 2018 年 12 月,幣價從最高點 17000 美元直線滑落到 3200 美元。比特幣市值蒸發 2699 億美元,佔比 82%。

整個幣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斯年,無數區塊鏈項目團隊死去,活着的也在苟延殘喘。而三大礦機廠商的上市之路,也變得坎坷起來。

作爲三家礦機廠商之首,比特大陸首當其衝。

而在熊市階段,礦機銷售受到衝擊。而首先受到質疑的,就是比特大陸的單一的礦機盈利結構。

一位接近港交所的人士表示,儘管 2018 年上半年,比特大陸淨利潤高達 8 億美元,但 90% 以上都是依賴礦機銷售的利潤,在未來 POW 加密貨幣礦機將會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屆時比特大陸將以何種方式來持續盈利?

除了主流的礦機業務遭到重創,比特大陸還陷入 BCH 分叉大戰中。

此前,一份網傳的來自 IDG 的內部投資報告顯示,比特大陸將公司現金中的 15 億美金全部換爲 BCH,“BCH 相當於比特大陸業務的 Token 化”。

如今,在經歷了分叉大戰後,BCH 價格從最高點 2500 美元跌落至 70 美元,跌幅超過 97%。

去年末,幣圈裁員的消息頻繁出現,比特大陸也未能倖免。

據悉,比特大陸已於今年 2 月 20 日完成裁員,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芯片等多條業務線,甚至 AI 業務也未能倖免。

此次裁員中,礦機業務裁員比例爲 30%,AI 業務裁員比例則達到 50%。裁員之後,比特大陸的員工總數由原先 3000 多人縮減至 1000 多人。

此外,比特大陸接連關停了在以色列、美國、荷蘭以及挪威的分部。

和裁員風波一起到來的,是換將。

此前,比特大陸一直是吳忌寒和詹克團雙領導並行制。對於“雙 CEO”機制,業內並不看好,而關於兩人要“分家”的傳聞,也一直流傳。

該傳聞在今天得到證實,3 月 26 日,比特大陸發佈內部信,宣佈組織架構調整,由王海超擔任公司 CEO,而詹克團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吳忌寒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其他兩家礦機廠商也在熊市中遭遇到了挑戰。

在遞交招股書後不久,億邦國際捲入了銀豆網非法集資案。2018 年 7 月 18 日,P2P 平臺銀豆網爆雷,涉及金額高達 44 億元人民幣,受害人約 2 萬人。

因爲銀豆網實際控制人李永剛妻子崔宏偉與億邦國際有 5.2 億人民幣的資金往來,因此受害人認定,億邦國際與銀豆網案件有無法撇清的聯繫。

憤怒的受害人圍堵了億邦國際辦公室,他們向港交所遞交了《關於要求港交所駁回億邦國際控股公司上市申請之申請書》,同時向香港警務處報案。

11 月 15 日 ,億邦國際第一次 IPO 申請以失敗告終。

2018 年 12 月底,億邦國際再一次遞交招股書。然而,由於無法提交 2018 年 Q3 季度財報,億邦國際第二次 IPO 同樣前途暗淡。

嘉楠耘智也未能倖免。

2016 年和 2017 年,嘉楠耘智分別向 A 股和新三板發起衝擊,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2018 年 5 月 15 日,嘉楠耘智重整旗鼓,目標港交所。

但結果依然令人唏噓。

據路透社報道,港交所對嘉楠耘智的業務模式和前景存在許多疑問,鑑於目前仍沒有上市聽證的計劃更新,嘉楠耘智在 2018 年上市的可能性爲零。

11 月 15 日,港交所官網信息顯示嘉楠耘智的 IPO 申請已經失效。

無論結果如何,總算塵埃落定了。

3

港交所的顧慮

國內三大礦機生產商赴港 IPO 失敗,可以算做新興加密貨幣企業向傳統金融市場靠攏的標誌性事件。

雖然在幣圈積累了巨量的財富,但是港交所似乎對加密貨幣礦機廠商持謹慎態度。

嘉楠耘智旗下礦機品牌阿瓦隆的銷售總監陳鋒曾表示:“香港資本市場,更關注的是‘持續的盈利能力’,我們這個行業受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太大了。”

國際律師事務所 Ashurst 駐香港合夥人Frank Bi 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他認爲,“香港交易所特別謹慎,對礦機公司在香港 IPO 引發的監管不確定性感到擔憂。再加上近期市場對比特幣價格的市場操縱,更難以證明礦機業務商業模式具有可持續性。”

之前我們提到,礦機廠商的收入模式太單一。比特大陸、嘉楠耘智與億邦國際,這三家礦機巨頭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礦機銷售。

三家礦機商的招股書顯示,2017 年比特大陸最大收入來自礦機銷售,爲 22.63 億美元,營收佔比爲 89.9%;億邦國際 2017 年收入主要來自區塊鏈和電信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爲 94.6% 與5.4%;嘉楠耘智 2017 年收入主要來自銷售系統產品 AvalonMiner(阿瓦隆)礦機,營收佔比爲99.1%。

礦機的價格與銷量,明顯受到加密貨幣價格走勢的影響。在加密市場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挖礦行業極速倒退,挖礦收益難以覆蓋成本,導致各家礦機銷售業務幾乎陷入停滯。

盈利模式單一、太過依賴加密貨幣價格,三家礦機廠商的這些特點,並不符合港交所要求持續的盈利能力和在行業中的可持續性。

他們急需一個新故事,向港交所證明,公司擁有“多元化的營收結構和在行業中的可持續性”。

這個新故事的主角就是“人工智能芯片”。

在招股說明書草案中,比特大陸聲稱自己是 AI 芯片行業的有力競爭者,有望躋身英偉達 (NVIDIA) 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的行列。

根據之前 31QU 之前的報道,從比特大陸的招股書上,可以明顯感覺到,比特大陸在努力向AI靠攏。

比如,AI 芯片介紹被推到了重要位置,甚至在放在支柱業務“礦機銷售”之前;“AI 芯片行業的有力競爭者”和“對 AI 有堅定信念的遠見卓識的管理團隊”是比特大陸是優勢;“繼續投資於 AI 並推動AI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商業應用”,是比特大陸未來的戰略。

陳鋒也表示,嘉楠耘智也在進行 AI 的轉型,其勘智 K210 芯片,已經在量產了。

然而,審慎嚴格的港交所並不買賬。據騰訊新聞報道,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對於 IPO,港交所的核心原則是上市適應性(suitability)。”

“過去通過 A 業務賺了幾十億美金,但突然說將來要做 B 業務,但還沒有任何業績。或者說 B 的業務模式更好,那我就覺得當初你拿來上市的 A 業務模式就沒有持續性了。還有就是監管之前不管,後來監管開始管了,那你還能做這個業務,還能賺這個錢嗎?”李小加認爲。

對於三家礦機廠商而言,礦機相關的業務仍佔大頭,而 AI 芯片還在轉型中,沒有亮眼的成績,因此不具有“上市適應性”。

鏈法團隊郭亞濤律師對此進行了解讀:“港交所認爲比特大陸拿轉型前賣礦機和挖礦等業務帶來的業績去申請上市,一旦成功上市公司業務卻要轉型到 AI,港交所認爲比特大陸的業務不具有持續性,也就是李小加提到的不符合港交所上市的核心原則,上市適應性。”

核心礦機業務被質疑,新的 AI 項目剛起步,要想滿足港交所的“業務的可持續性”要求,三家礦機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

下一步,怎麼走?

“我們的這一輪 IPO 申請將於近日失效。但是,上市的過程讓公司更加透明和規範。”今日比特大陸發佈內部信裏這樣寫道。

IPO 被畫上休止符,但加密貨幣礦機市場還在開拓中。

比特大陸在內部信上宣佈組織架構調整,由王海超擔任公司 CEO。

據領英信息顯示,王海超於 2017 年加入比特大陸。此前,王海超就職於中天聯科,歷任軟件工程師、質量經理、項目經理、全球質量主管等職。

“雙 CEO”模式結束,外界關注的詹、吳不和傳聞也告一段落:詹克團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吳忌寒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內部信中還強調“兩位創始人不忘初心,共同把握公司的戰略方向”。

除了換帥,內部信上還盤點了比特大陸近期的進展:第二代7nm芯片BM1397發佈,新螞蟻礦機S17和T17將量產,AI芯片BM1684即將投片……

“數字貨幣”和“人工智能”,依舊是比特大陸發力的重點。

與比特大陸大張旗鼓內部改革相比,在去年11月份港股上市失敗之後,嘉楠耘智選擇了赴納斯達克上市。

彭博社最先報道這一消息。嘉楠耘智計劃到納斯達克上市,已經遞交初步材料,並早期集資 10 億美元(約 68 億人民幣),最快可能 2019 年上半年掛牌。

3月11日,知情人士透露,嘉楠耘智剛完成一輪金額達數億美元的融資。本輪融資後,嘉楠耘智估值達數十億美元。

但與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的不斷更新的消息相比,億邦國際的“生意”似乎顯得有些慘淡。

億邦國際官網顯示,目前它最新款礦機是翼比特 E11 系列依舊採用 10 納米芯片,而它的同行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早已經將7納米挖礦芯片集成到螞蟻 S15 與 A9 新一代礦機中。

在電費成本 0.3 元及挖礦難度不變的情況下,億邦國際 E11+ 礦機預計回本時間爲 495 天。

嘉楠耘智的阿瓦隆 A921 礦機回本時間爲 177 天,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 T15 則爲 275 天。

億邦國際顯然在芯片研發方面也落後了。

同時,億邦國際的礦機銷量也在全面收縮戰線。

據蜂巢財經報道,億邦國際計劃在 2019 年生產 40 萬臺比特幣礦機。據億邦國際此前透露的招股書表明,光去年上半年,其礦機銷售數量達到了 30.9 萬臺,礦機出貨放慢速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億邦國際開始在礦機研發研發進度上掉隊。對於億邦國際而言,接下來最需要做的也許不是上市,而是開拓市場與芯片研發。

結語

雖然三家礦機公司紛紛折戟港交所,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這三家公司從此被擋在股票交易市場之外。加密貨幣市場依舊是一個欣欣向榮,並被賦予巨大想象的新興經濟體。

市值從0增長到接近1萬億元,加密貨幣只用了10年時間。也許再過10年,這個數字還會增加數百倍,加密貨幣也能成爲一個真正成熟的市場,誕生成百上千個成熟的上市公司。

聲明:“31QU”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31QU”授權。未獲授權嚴禁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