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太正常了,國家的形成有著非常複雜的歷史背景,在一個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內力、外力、種族、地緣治等等都會發生作用。蘇丹做為一個國家,其形成過程完全是由外力產生作用。

生活在南蘇丹山區的努巴人

蘇丹最早是努比亞人的世代居住地,也曾是古埃及的一部分,約在公元前950年擺脫埃及統治獨立,建立庫施王國,這個王國最強盛時還曾統治過埃及。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大量湧入,15世紀出現芬吉王國,17世紀富爾人建科爾多凡王國和達爾富爾蘇丹國,19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自埃及向南擴張, 英埃共管蘇丹, 1956年1月1日獨立為蘇丹共和國,1969年改名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再次改稱蘇丹共和國,至此才有現在的蘇丹。可以說蘇丹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的歷史並不長,並且一再受外力的影響,這也就給以後的裂變埋下了種子。可以說,蘇丹這個國家原來的統一,既沒有統一的民族基礎,也沒有統一的文化宗教基礎。

蘇丹,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努比亞武士

蘇丹這個國家在未分裂以前,南北差異就很大,首先在人種上就沒有一點共同點,北方都是阿拉伯人,南方原住民的黑人占絕大多數,這些部族間在歷史上就相互仇視,積怨很多,又加上信仰也完全不同。阿拉伯人統治蘇丹以後,推行嚴格的伊斯蘭教義,曾逼迫南方的非洲原住民改信伊斯蘭教,並強行給他們穿上衣服,這就遭到的南部原住民的長期抵制,期間衝突不斷,國家認同感完全沒有,只有部族利益觀沒有國家利益觀。阿拉伯人的統治者也嘗試過實行寬容的民族自治,但收效甚微,各方利益集團的極端組織經常生事,南北之間兵戎相見,內戰規模越來越大,以至於無法控制。

蘇丹石油重鎮哈季利季的武裝人員,長期的蘇丹內戰十分慘烈

再後來,在南蘇丹又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資源,而南部蘇丹的人民又沒有得到石油的紅利,所以內戰越打越慘烈,本來被外部勢力強行糅合在一起的國家,又被外部勢力各自支持的勢力最終分裂。


蘇丹曾是非洲第一大國,在世界上也是排名相當靠前,南蘇丹自蘇丹獨立之後,蘇丹領土非洲第一的稱號不再。南蘇丹與蘇丹分家各中原因主要有:歷史上殖民者分化統治、南北族群不同、石油利益分配不協調。

首先,非洲各種禍患與不幸,都與當初那段西方殖民分化不無關係,蘇丹也概莫能外。西方殖民者侵入蘇丹這片廣闊土地之後,最終形成與埃及共同統治蘇丹的局面。在蘇丹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等級制治理結構,英國殖民者高居頂端,其次是埃及人,再次是蘇丹北部人,南方處於最底層。雖然蘇丹獨立後,外部勢力逐漸如潮水退去,但是國內這種北方居於統治遺毒並未完全消除,蘇丹南部不滿,遂有離心分化。

其次,除了殖民者分化統治及遺毒未除,蘇丹北南雙方的族群構成也不同,北部以阿拉伯人為主,南方以黑人為主,其文化和信仰也多有不同。不同人種與信仰可以和諧共生,但是蘇丹政府在一段時間裡曾推行過同化政策,也是造成南部分離傾向的重要原因。

第三,蘇丹石油資源豐富,但是多集中於中南部。石油資源作為國家財富為蘇丹財政做了大量共享,但是在利益分配上南部富油地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份額。如此使得本就處於弱勢地位的南部地區更加不滿。

當然,除了殖民遺毒,族群,利益分配不均,還有外部勢力的介入,美國及一些組織的鼓動也是重要原因。11年南蘇丹獨立建國,生米已成熟飯,非洲第一不再,希望南北分家後兩個窮兄弟能夠善待對方,共謀發展,至少不互相擠兌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