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的臉皮夠厚的,怪不得他拍的電影叫《鐵齒銅牙紀曉嵐》。來個「金臉鐵齒牙紀曉嵐」更好!

張鐵林,看過他的電視片叫《還珠格格》等一小些,只會演皇帝。因為皇帝沒有幾個人見過,容易演。

王剛,倒是很出名,《夜幕下的哈爾濱》、《宰相劉羅鍋》等作品家喻戶曉。三人中他雖然演的是貪官,但人品是最好的一個。

所謂黃金陣容,就是他們一起演過《康熙微服私訪》等電視劇,受到了一些熱捧!

如果這樣也算黃金陣容,那麼陳強和他兒子陳佩斯演的《瞧這一家子》等電影該稱為「黃金師傅陣容」。

從藝術角度及表演水準來看,除了王剛。張鐵林、張國立跟陳強父子,不知差了多少大截。這也敢說黃金陣容?從中也可以看出張國立大以為是了!

王剛是公認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但張國立、張鐵林,我們就不敢苟同了!他們頂多就是普通藝人,他們的為人、品質、表演技巧,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黃金陣容罷了,誰給他們評的?

品質不好的人,負面新聞就多!張國立、張鐵林,這幾年的負面新聞還不夠多嗎?真是無話可說了。

現在他們又同台了,能說明什麼?他們爐火純青了?他們達到藝術頂峰了?他們珠聯壁合了?只能說他們又湊在一塊了!至於表演水平嘛,除了王剛,他們的演技真的麻麻的,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罷了!你又怎麼看?


我覺得的確是一個黃金陣容,也確實是在影視劇的不斷積累中形成的這樣一個黃金陣容。那如果說我們三個人在不斷的合作和角色創作中,留下的最大的財富就是被人稱為「鐵三角」,也說是「鐵四角」包括鄒靜之先生,幾乎我們的戲都和他有關係,尤其是這個話劇。我覺得我們四個人是在完成一個理想的東西。

當然我覺得觀眾喜歡我們,是因為我們的影視IP里冒出的這個「黃金陣容」吧,所以我覺得觀眾來看這個話劇是沖著過去我們給他們留下這麼多影視作品中的經典形象而來的,他們想看看這三人在舞台上給我們活靈活現地演一段戲,所以我覺得你這個提法特別准,我們的確是從影視作品中走出來的黃金陣容,謝謝你們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定位。


我覺得張國立、張鐵林和王剛的確是個黃金陣容,倒不說他們的名氣有多大,畢竟現在是小鮮肉「橫行」的時代,流量小生層出不窮,演技好的大腕在演藝圈中也不少,相比之下張國立、張鐵林和王剛三人近期的作品更是較少,而是跟隨時代潮流向真人秀方面涉足。所以他們身上的賣點絕不在於單人如何具有吸引力,而是「鐵三角」又一次合體的默契。

他們三人在觀眾心中的熟悉度當然是由《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經典所創造的,除了連續四部的火熱之外,期間於2003年播出的《布衣天子》、2004年的《五月槐花香》、2005年的《宋蓮生坐堂》等,他們聯袂主演的戲不斷出現,但是最經典的依舊還是鐵齒銅牙,所以一旦提起他們其中的一個人,自然容易讓人聯想到其他兩人,其實也算是一種意義上的「組合營銷」。

之後幾年,由於三人都有個人的生活和工作要忙,逐漸減少了三人吃飯聚會的次數。2017年3月三人又在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2》中重聚,同框合作讓很多老粉絲感動不已。而媒體說他們的十七年後再聚首的意思其實代表著「鐵四角」的重聚,這另一「角」是當年《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鄒靜之。

2017年8月他們仨和鄒靜之再次合作,合演他的話劇《斷金》, 講述的是民國年間北京王府井經商性格迥異的三兄弟之間愛恨交織、利益消長的故事,也是典型的老北京故事,12月開啟第二輪全國巡演。這三個自嘲年齡加起來快「200歲」的人,當戲入深處時,仍然賣力十足,表現出演員的本職,他們的巡演所到的每一處都座無虛席。

我認為他們的確是一個黃金陣容,畢竟在娛樂圈裡,像他們這樣從影視作品中相識相知,又長期在觀眾心中具有賣座點的搭檔也並不是很多。

三人當中,王剛最大,張國立比王剛小七歲,張鐵林又比張國立小兩歲,雖然年齡有差距,但他們私下裡的感情確實很好,也很相互尊敬。其實多年之前,鄒靜之就想重聚三人的黃金陣容,不想遇到非典而耽擱,用張國立的話說,這一遲到的重聚皆因「情」字,十分難得。


皇阿瑪吉祥


大環境會不停地改變,只有最快速接受變化並且適應變化的人才得以存在,不要因為一個可怕的念頭和局限的想法而自我設限,畫地為牢這種傻事絕對不是一個藝術創作者該有的!愛恩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知識是受限制的,想像力則包著整個世界.」

不同年齡、時代、地位、以及任何表演方式都無法成為一個新時代前進的障礙石,就好像你根本無法阻止「新嬰兒」誕生在這個世界!只能去接受、適應、培育它!


1.王剛老師自不必說,既有文采,又有演技,同時幽默感十足,是一位令人欽佩又值得尊敬的前輩。

2.張鐵林先生通過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扮演皇帝給人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錯的。

3.《宰相劉羅鍋》《財神傳奇》《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張國立都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經典形象。如果沒有對袁立與《演員的誕生》之事件,我沒想到他會如此難得糊塗,明哲保身,因此以前對他的印象不亞於對王剛老師之印象,現在卻只能呵呵了。看來,現實中人與角色本身不可避免會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藝術水平高且旗鼓相當的演員,一起演出能相互激發創作靈感,盡情發揮自己的演技長處,完成的作品有較高的藝術性,可看性。張、王、張三人組合多次,互相了解,打造了好幾部藝術精品。樂見他們再次合作,冀有碰撞的新火花。


我覺得三人同台必定會勾起觀眾的回憶,讓人再次回味當時三人的經典影視作品。如果同台能給觀眾再次帶來好感,那就是錦上添花,如若不然,只會破壞大家當初對她們的那種美好印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