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鏘鏘三人行》的粉絲,也看過很多期《曉說》,對比來看,我還是更喜歡梁文道老師。今天斗膽也說說我的看法~當然是以梁文道老師粉絲的視角。

============

怎麼評價一個公共人物呢?

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僅看他說什麼,還要看他做什麼。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也將這兩點作為評價標準。

我知道的一些公眾人物,在成名以後,就奔波於出席各類活動,在觥籌交錯間,就失去了以往的睿智,而是憑藉知名度在熒幕上「混日子」。

梁文道涉獵的領域很廣,談論的範圍也都非常廣,這點是大部分了解梁文道的人都會認同的(我聽以前的和更新的《開卷八分鐘》,斷斷續續也有5年了)。但是很少人知道,侃侃而談的背後,是他每天堅持閱讀,每天5-6個小時閱讀量,對於一個公眾人物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但是梁文道一如既往地堅持了這麼多年。

這樣的文化人,很可怕,也很可敬。

梁文道曾經被父母送到台灣進行撫養,從十多歲起,他就開始飽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與閱讀結緣讓他成為如今一個儒雅的中年男人。

梁文道在台灣的時候,跟著外祖父讀了《四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傳統文化的書,他的傳統文化底蘊是很深的。梁文道在早年已經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又在後來接觸了西方文化,對中西文化融匯貫通,這點是公眾人物中比較少見的。

正是梁文道的這種學貫中西的儒雅氣質,讓他在遇見同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瑞士頂級腕錶品牌寶珀(Blancpain)時,感到一見如故。很喜歡他與寶珀合作拍攝的《時間簡史》系列,從中可以看出梁文道對於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是不可小覷的。

從中學開始接觸羅素等西方大家,又在中西文化交的香港生活多年,可以從梁文道的身上看到兩種文化的交融。他本來是天主教徒,但後來相信無神論,到現在,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兩次轉變都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對他來說,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是到了一定時候自然的蛻變。由此看來,兩種文化在他身上是交融的,並非是斷裂的、非此即彼的。

梁文道貫通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自信地認可中國文化,了解西方文化,他對比中西,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他的獨立思考,源於早期的生活經歷,回到香港後,兩地文化的巨大差異,讓他發現世界不只有台灣,重新思考已有的、未成熟的思想體系。

梁文道自己也說,不是公眾所期待的「公共知識分子」,因為他沒有立場。

他對於一件事不輕易做出判斷,不輕易擺出立場,他覺得決定一個立場是一件很難的事。只有在不斷地搜集關於這個領域的資料,才能確定自己偏向於某一個觀點,但這個偏向於某一個觀點還不是立場。這個是梁文道與眾不同之處。

但他是一個有觀點的人。當他看到社會的一種不合常理的現象,他不會迎合某一個觀點或者現象,而是提出自己的講解,甚至呼籲與之相反的觀念,激起大眾的思考。

(可以把他以上的觀點,和高曉松先生的平時言論對比,這也是我更喜歡梁先生的原因)

從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時「搞事情」起,他這種「叛逆」就成了一種標誌。不迎合任何一種觀點,而是擁有自己的評判。

梁文道給人的感覺是不錯的,除了儒雅的外形,他的很多行為也都與中國傳統君子氣質相符,很多梁粉都描述過他的平易近人。而另一方面,他也吸收了西方的辯證思維方式。例如,他在閱讀的路上走得比一般人更遠、更久,加上不平凡的個人經歷,他更善於獨立思考和給出自己的觀點。

所謂經過七八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出來的知識分子,說的就是梁文道們吧。

===================================

以上的視頻截屏來自於我最近看的愛奇藝的一個訪談節目——《焦慮青年問梁文道:你哪來那麼多時間讀書?》


高曉松最輝煌和美麗的階段是90年代的民謠時代,那時他還比較青澀,但已經創作出《同桌的你》《麥克》《白衣飄飄的年代》《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無悔》等人們耳熟能詳,滿滿青春回憶的作品。近年來他似乎越來越往公知的方向走,擔任雜書館的名譽館長,做文化類脫口秀《曉松奇談》,在辯論類節目《奇葩說》中擔任導師,還有一系列音頻節目。同時,他還在阿里文娛擔任要職,很難說他屬於文藝圈還是娛樂圈。只能說他是娛樂圈的小清新,文藝圈的萌大叔。

梁文道人稱「道長」,他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渾身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不過他是學哲學出身,這種氣息自然是深入骨子裡的。梁文道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讀書這件事往電視上做,《開卷8分鐘》雖然在鳳凰衛視做得不溫不火,但是在眾多娛樂、綜藝節目中,也屬於一檔比較沉的下來的節目。同時,梁文道經常往返於兩岸三地,就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發言,承擔著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

梁文道說自己不用微信,每天看5個小時的書,同時大部分時間是在飛機上或是在坐飛機的路上。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可能他身上保留著更多舊文人的色彩吧。這也讓人覺得不那麼接地氣。但是喜歡他的人會覺得他很純粹,很熱忱。

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有一定知名度,在推動讀書,推動大眾思考、發問方面都有貢獻。在很多嚴肅的事物日益娛樂化、淺薄化的時代,他們是還不忘讀書意義的人。所以感覺他們是不錯的傳媒人。個人更喜歡梁文道。


一個文藝出身,一個哲學出身。一個信仰自由主義,一個信仰佛教。一個北京文化精英,一個港台文化精英。兩個人的幽默風格各異,聽著都挺舒服。在公知領域,批判現實的議論和行動上面,梁文道做的更多。高曉松在流行音樂創作方面更有建樹。學識方面不好做評價,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不敢妄議,只能憑感覺講梁的洞見更深刻。


各有千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高曉松(矮大緊)家室顯赫,在良好教育以及叛逆青年的夾縫中成長,後又幾乎走遍全世界,他傳授的不是知識,而是他所看到的和他的理解,他講的不一定對,但你聽起來一定會覺得有意思想要聽下去!矮大緊的魅力就在於他可以不用專家的視角說出任何他知道的,這也是他標榜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特性之一,也是馬雲說他的知識結構亂七八糟的原因!梁文道雖然我很少看他的作品,但他更傾向於以更深層次的角度去解讀一件事,會讓觀眾自己去對這件事思考,,,


兩種風格不一樣,做不出來比較,一個在香港沒有文化斷層環境下生活的知識分子,一個住過大院長在新中國卻有思辨精神的,最後開眼看世界的自媒體第一人,一個是有民國味道的學者,一個是詩人情懷的音樂人。他們都將是偉大的人,這點他們現在不會意識到,之所以我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鏘鏘》節目上樑文道先生說香港是一個避風港,從未有過斷層,而中國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台灣香港和大陸走的都是不同路線,那時我突然意識一個問題,中華民族不可能亡,因為我們有試驗田參照物,生物之所以朝著多元化發展是因為避免滅絕,當我意識到中國人原來擁有這種胸襟和智慧的時候倒吸一口如同醍醐灌頂。

如果說《鏘鏘三人行》和《曉說》的話,從我個人角度看,是中國互聯網上最初影響一代人去自由思考去放眼看世界的節目,地位和對未來的影響超越我們對它的認知。


二位都是很好玩的人,人得有趣,無趣則不好玩了!高,梁二位玩的很嗨,但又不只是自己嗨,能讓大家都嗨才是高人。傳統文化的一個很高境界就是"玩",比如說玩易(易經),玩占(占卜)。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曉松吧!


我是覺得梁文道好像遇到所有的問題,很小的事他都慣性的用一個人類的角度去看問題,站在梯子上看東西,一下子這個問題就變成一個更宏觀的事,曉松老師的故事是很精彩,梁文道給人的思考更可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