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了解督軍我的人,通常都知道,我過去、包括現在都是一個好辯的人。在SF輕小說,在龍空,在輕之殿,我從來不迴避爭論。我一向認為,理都是越辯越明的,爭議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不論是2012年在輕之殿內部對輕小說和國輕定義的辨析,幾年前對國內輕小說如何發展的道路性辯論,還是前兩年在龍空與眾多網文圈朋友的辯論,督軍我從不迴避。

如今當年聲稱中國發展不了輕小說,國輕不存在的觀念已經日漸退縮,關於國內輕小說發展道路問題的爭議隨著時間流逝也漸漸平息。然而當年卻喧囂塵上。

可見純粹的觀念交鋒,完美的雄辯,也需要事實和歷史的檢驗。

任何經驗、理論、觀點都要由時間去檢驗,在批判和實踐中驗證和發展。這也是督軍我的一向態度。

當然,辯論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需要是有意義的辯論,是有所建構的,能帶來新的思想火花,而不是網路上情緒發泄和單方面自我聲張。

在輕之殿和SF輕小說長達近10年的工作和思考中,督軍我和我的同事同僚們不斷試圖構建出對輕小說的認知框架和理論體系。這些內容業已在大量編輯和作者的實踐中得到驗證和反饋,而且隨著國輕的進一步實踐發展,隨著日本輕小說正版不斷引進國內,百萬級的讀者在對照中日輕小說閱讀中不斷感受,還會繼續拓展。

歡迎質疑和爭論。只要是意義的辯論,督軍我絕不迴避。

我一貫認為,思想的交鋒一向迷人的,碰撞之中激起的火花也是最精彩的。

本文是最近輕之殿系列講座的實錄,部分有改動。

最近的《春物》深度解析還會連載。本次講座其中提到《春物》的部分,或許可以解答一些讀者朋友的疑惑。

好我們準備開始

這周我要講講故事裡的工具人

所謂工具人,可以認為是主要在敘事上起功能作用的人。他們大多不發生什麼變化,扮演的角色穩定,不是主角

如果各位對電影劇作有所了解的話,可能會知道

在好萊塢的電影里,有一項守則,就是,主角一定要一個弱點,這個弱點,要周圍的配角,不經意之間說出來

對,不經意。主角沒當回事,觀眾也沒當回事,但是,這個弱點會在後面反覆出現不斷暴露

主角一開始會沒意識到,再到不想意識到,但是最終會意識到,其他人眼裡的自己,發現自己的重大弱點

再比如,福爾摩斯總需要華生,柯南總需要一些低能警官給觀眾講解案情,做一些錯誤的論斷推理

實際上,對不同故事而言,主角有很多種,寫法各不相同

不過工具人的使用卻大體相通,卻是可以直接度量出作者水平的

也是一個衡量作者水平的好用的度量工具

只要去看他工具人寫得咋樣,基本能估出來作者的水平咋樣

下面按照工具人的作用,分幾塊來解釋

其一,工具人是用來展示世界的

這裡我指的並不是故事裡要一些人來解說世界設定,而是指的,相對於主角,工具人的生存方式,才展示了這個虛構世界裡的人的活法

舉例子,我們前陣子談論的春物,三浦一伙人,葉山一伙人,通過寫這些人,作者描畫出主角以外的,那一種青春的,現充的活法。一定要寫好這些人,這才是「客觀的」「常見的」

這個作用,作為主角的糰子、大老師、雪乃都不具備,不允許去做。

主角是特殊的,是作為視點人物出現,是不穩定的,會轉變的,因此很可能不具備普遍性。太平盛世也會有落草為寇的人,平民也可能一夜暴富,高中生能得到超能力,上班族能穿越變魔王——主角們總歸是不太一樣的。故事講述的主角人生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充滿了巧合和激情,充滿了未知的可能性乃至奇蹟。

因此,到底這個世界裡,人是怎麼生活的,需要且必須由工具人來展示。

以前常舉的例子,《零之使魔》

在學校里,主角身邊那些貴族同學每天嬉鬧,展示了一種活法:有錢有閑有身份的青春期學生,大家開開心心地在學院里上學、玩樂

等主角上了戰場,認識了一幫軍隊里的人,那些人為了榮譽,命都不要,而且覺得這就是當然的,是自己理所當然的生存方式。他們沒錢,也沒地位,這些都要靠玩命才能去掙到。

這種對比給了男主角很大的衝擊。

通過工具人的生活方式,展示出了這個世界裡的,其他人的人生,生活方式。

再比如最近新番里的笑容的代價,多羅羅。

戰亂世道,前線衝殺隊友和自己隨時會死的兵油子;當冒著生命風險當妓女養活弟弟妹妹的人。

自然來來回回的工具人出來,用他們血淋淋的慘烈人生,來展示這個世道的悲涼。

這裡關鍵需要主角,觀眾去「瞥見」「發現」這些人的人生

要出現,然後由主角看見,而且不光是看見,並不能去改變什麼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請大家記住,世界,世道是沒法隨便改變的。主角或許能改變自己,但是他改變不了世界——至少是不能輕易地逆轉乾坤而不付出什麼代價。

工具人的人生,性格也在「世界」之列。

主角也許會努力改變,領悟了什麼,奮起突破什麼,但是工具人不會,最多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努力。

在很多故事裡,主角最後還是改變了其他人的命運,對方回報他感謝,謝意。

但是,這種改變,並不真正地扭轉工具人的生活狀態,最多做到讓對方覺得,主角說得對,想法有了改變,開始努力。

也會有一些作品,讓一開始是工具人的人上升到主角位,特別是加入主角團隊。但那他們的角色位置就發生了變化。

普通工具人,每一集出來當事件主角,引子的人,他們是世道的,是生存方式的比喻

誠實的故事不會讓他們發生什麼決定性的根本的轉變

如果有改變,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從結構完整性上。

工具人通常好好當工具人,這是其一。

舉個反例吧,假如沒能通過工具人來恰好地反應世道,由於主角是不穩的,是視角人物,就會導致觀眾對這個世界,世道到底怎樣,缺乏一個認知。

最近的卡神的戰鬥天使阿麗塔動畫電影就有這個問題。

你看完了之後,對於廢鐵城的殘酷,貧乏沒有充分認知。因為女主的男朋友也好,醫生,女醫生也好,他們都沒有真正展示出一種生存狀態。

一種這個世界的人到底怎麼活著的狀態

女主角,是外來者

她原本應該從男朋友的矛盾心態上發現,從醫生每天的治病中發現,然而,就是因為缺了「瞥見」這一個環節。

雖然男朋友每天不幹人事,搶別人機械義體,雖然醫生每天都要治那些身體殘缺的人,但是女主角並沒有「發現」。關鍵中心環節缺失了。

只要缺了這一步,工具人的作用,就沒有實錘。

沒有直面對方的生存方式,提出疑問,受到觸動。

結果女主角,並不知道這世道到底怎樣,身邊的人到底是怎樣的活法,繼而,觀眾也不知道。

這是其一,工具人用來展示世道,展示世界

其二,工具人的另一個用出,指出主角的處境和弱點

由於主角是視角人物,由於主角是身在戲中,所以到底他的處境如何,到底實質如何,他腦子也許是亂的,也許爽翻了,毫無自覺了,這時候就需要工具人出場了

「你真可憐啊」

「你這人怎麼總這樣,該說你點啥好」

這一種用法也同樣是很常用,好用,而且幾乎是必須的

這裡工具人代表了一種「客觀視角」,由於主角和觀眾都陷入了狂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就需要工具人來潑冷水,感慨,督促

這裡還是舉前些日子常說的春物

裡面主角的狀態,主角幾個人的狀態,很多時候要靠幾個工具人來提醒。

雪之下陽乃,平冢靜,還有葉山隼人,這三個人是最常用的工具人。

主角的想法混亂紛繁,很多時候是在表演逗觀眾開心,而且隨時起變化。

但是他們不會

他們總是站在客觀視角,給出一點關鍵性的評論

葉山隼人說的,如果是你的話……難怪雪乃對你另眼相看

注意,各位,假如他不說這話,就「沒有實錘」

雪乃是不是對大老師真的另眼相看,這是漂浮不定的,怎麼說都可以的,必須要他來實錘一波

工具人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作者的傳聲筒,他們是「客觀」

同理,平冢靜對主角的教育,批評。

也有著類似的作用。她用來講出來主角的可憐,主角不能適應社會。

她不這麼說,我們光看大老師在那裡碎碎念,是不能實錘的。

必須她來說。

當然,這種實錘,由於平冢靜工具人的屬性不夠強,整天和主角打情罵俏,導致實錘程度不足。到雪乃那裡,她責罵大老師,就快只剩下表演上的意義了。

越是主角,說話越不能「實錘」,不能代表「客觀」。越工具人,說話越「實錘」,越代表「客觀」

剛才說到,工具人是用來指出主角處境和弱點的,他們所代表的是,主角身邊的「客觀」。

他們的話,才算實錘,他們是主角身邊的外界,聲音,話語圍繞著主角

他可以暫時不在意,但是不能永遠不在意,就算他一直抵抗,不在意,在各類故事裡,總會有一個時刻,他被狠狠教育了一捅,發現別人說的是對的,至少某些情況下是對的。

或者哪怕不是對的,也是不可忽視的。於是從夢中醒來,從執迷不悟中醒來——當然,反過來也可以:

他已經不敢相信自己是對的,工具人卻告訴他,不,你是對的。給他莫大的鼓舞,告訴他你要相信自己

這是其二

其三,工具人是個好用的推進劇情的工具,各類諜戰片里,那種給主角提供建議的助手,給主角準備高科技武器的博士

再比如,最近青春豬頭少年和兔女郎學姐那個動畫里的雙葉,主角凡是遇到麻煩,先去雙葉那裡問,她負責解釋。

有事找XXX

除了推進劇情,還有調解氣氛

比如春物里的死宅胖子,和很可愛的男孩子,他們不光用來幫助推進劇情,在主角活得巨慘,跟雪乃糰子的關係也沒有任何進展的情況下,多虧了這兩人,還有他的妹妹,來調劑主角的生活狀態。

給點搞笑的,明亮的色彩,做一個氣氛的對沖,這是他們角色設計的功能,要麼搞笑,要麼可愛賣萌。

沒這兩個人讀者未必受得了大老師沒完沒了的自虐自爆。

這是其三

其四

由於特殊的原因,所有有深意的對白,基本都要工具人來說,主角,不允許主動講,必須有工具人來主導。

這是今天講座里很重要的一點,各位作者朋友要特別注意。

主角,只有在工具人講了之後,允許跟著對上講兩句

主角是視角人物,他講一些神神道道的話,會讓觀眾,讀者產生疏離感,覺得莫名其妙,再繼續講,就變成長篇嘴炮了。

他自己的處境,觀眾一路跟著看過來,都是基本了解的,他沒有什麼理由講這些,觀眾也是知道的

所以,有深意的對白,一定是各類工具人嘴裡蹦出來

比如春物的陽乃,平冢靜,比如高達SEED兩代里的兩個面具男,議長

他們的身份,由於不是主角,他講的話,大家聽不懂,也不會覺得他的身份不適合講,反而覺得,也許這句話正好是他的身份才能說出來。

其中也蘊含著某些意義,只有當別人開了頭,以神神叨叨開頭了,比如實力至上主義教室里

只有老師坐在劇院里對男主提起了伊卡洛斯。

說起了神話和比喻

他才能講,你也知道,伊卡洛斯最後還是沒有遵守代達羅斯的命令

也只有議長跟基拉大和說了,你殺了我要怎麼去收拾這個世道,開啟了這個「有深意」對話模式,基拉回答的話才有意義,成立

不然就會變成拉克絲自己坐在艦橋上BB,變成基拉,阿斯蘭坐在座艙里BB——其中的意蘊,並不會成立,難以真的傳達到讀者心裡。

要論及原因,仍然是因為,工具人是「客觀」

他們的獨特位置,決定了他們說的話有某種「實錘」,必須講,可以講,「客觀」認了的說辭,才算成立

就算主角是先領悟的人,他也是不允許言說的,不允許BB把自己領悟的東西都講出來的

只有他一刀砍翻了對方

才能由對方嘴裡替他說出來,給他繼續說的機會。

也只有在這時候,主角允許去講道理,講道理才能成立

這是主角的限制,也是工具人的特權,各位特別注意這一點

凡是讓主角講道理的,內心獨白,主動去講,都是不能夠成立的

他可以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但是不到了對方開啟這個講道理過程,他講的都是廢話

我們可以去考察近些年的這些作品

凡是主角自己最愛BB一堆道理的,基本上讀者都會覺得他在犯中二講廢話

這裡的道理也很奇妙

只有當個人的慾望,出現在其他人的語言之中,由其他人言說的時候,它才能成立,才算得到承認

這原本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學中的道理,對於我們的故事寫作也很適用

今天講的這幾種作用,還要保證一個原則

就是工具人越少越好,故事裡的角色是有限的,能一個角色用好幾重,就盡量用好幾重

除此以外,還要給工具人好好設計,因為,當工具人,承擔相應故事裡的敘事功能,也要有理由,有立場去承擔這種功能

我們去看春物的話,會發現作者現在正在最新的兩卷里洗白陽乃

所謂洗白,就是賦予她行動的理由。工具人當得太明顯,會失去「客觀」的位置。讀者會漸漸覺察到,這就是個作者的傳聲筒,或者不可理喻。

講的話,乾的事,都是作者需要一個工具人去干,這就穿幫了,把角色搞壞了。

好,今晚就說這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